秋收,即便累,也還是歡喜的。糧食歸倉,就代表這往後這半年,有了口糧,不會餓死。
這幾天的餐桌也是豐盛的。玉米地裏的棒子,也不是所有的都一次性成熟的。總有一些還嫩着呢。掰棒子的人遇上這樣的,少不得趕緊撿了鮮嫩的直接剝了皮,将那嫩玉米粒啃着吃了,然後吃出一嘴的白色的漿汁來。支書和隊長就在地裏吆喝,不許私下裏偷着吃,要收起來,然後統一按戶分配。但人餓極了,哪裏管得了這麽多。還不是該怎麽吃還怎麽吃。但總能剩下一些,一家能分上兩三個,擱在鍋裏用清水煮了,就自有一股子清香。林雨桐覺得現代的那些玉米,什麽新品種,都沒有這個滋味好。聽說那些新品種種出來是給牲口做飼料用的。棒子很長,顆粒很多,但卻遠沒有現在這樣的顆粒飽滿。雖然看着小一些,但是好吃啊。
更是有那些孩子,将細嫩的玉米杆撅下來。這長得一節一節的東西,還帶着甜絲絲的味道。孩子們一年到頭沒有什麽甜嘴的東西,這玉米的嫩杆子,特别受歡迎。
就是飼養場的騾子和馬,都算是解饞了。這玉米杆子就是最好的草料。
等大豆收了,天明顯是已經冷了下來。四爺的冬衣帶着的都隻有絨衣,根本就沒有棉襖。
可空間裏有棉花,有皮子,卻沒有時下用的布料。細棉布确實不少,但卻都是白色了。
忙過這一陣,得在空間裏将這些布染了。
好不容易淘換回來的布票做外面的衣服都不夠。她又一次感覺兵團好了。至少衣服是按季節分發的。
如今這軍大衣,就是想要也沒地方買去。
玉米,大豆,高粱,都是要交公糧的。真正輪到自家吃的,還得是紅薯。
趁着糧食還在曬着,生産隊就開始分紅薯了。這紅薯的分法,是按着人頭分。一個人多少米的壟子。然後各自給丈量好,自己挖自己的。
一年到頭,這紅薯的占大半年的口糧。從這時候要吃到明年春天。誰讓這玩意産量高啊。
林雨桐和四爺分了半壟子。可就這也有一千斤不止。剛從地裏刨出來的都是濕的,特别重。
現在的紅薯跟後世那些改良過的紅薯還是不一樣的。改良過的紅薯長得均勻,大部分都是細長條的。但如今這紅薯,都是圓疙瘩。要是哪一窩紅薯周圍下雨積了水窩,那這一窩紅薯就長得格外的大。一個個像是人的腦袋似得。别以爲這就是占了便宜。這樣的紅薯因爲水多長的大了,但卻不甜。不光不甜,它還裂開大口子,露出裏面的白肉來。這樣的紅薯根本就不能儲存。當天拿回去洗幹淨,就得趕緊切成片,曬幹。等吃的時候,将紅薯幹磨成粉。要是趕上天氣不好曬不幹,那就算是白瞎了。長了毛就隻能喂豬了。
正是因爲紅薯要儲存就要品相完整,不能有外傷。所以刨紅薯不光是體力活,還是個技術活。
這技術上,顯然四爺就不過關。
一耙子下去,一窩子七個紅薯都出來了。但是有四個帶了傷。
林雨桐蹲在後面把這些紅薯上的藤蔓摘了,上面的細根也得清除了,還有上面的泥土粘的多了運輸的時候就重。這麽一擡頭,就看見四爺愣愣的盯着耙子上的還沒下來的紅薯出神。然後他彎下腰一掰,完蛋鳥!徹底成了兩半了。
林雨桐:“……”得虧不靠着這個吃飯,否則真得餓死。
還是吳春來和李國芳兩人幫忙,好歹才算是收回去了。
收到家裏,還得将紅薯擺在太陽下或是通風的地方,等水分蒸發了,才好儲存。
程教授他們分的最少,光是紅薯最多也就是吃個半飽。林雨桐硬是要分一些給他們,人家隻拿了那些外面破損,不能儲存的,而且還是林雨桐肯定處理不過來的一部分。
一點别人的便宜都不願意占,有骨氣的很。
等将紅薯都收到地窖裏,早上出門,都有些凍腳了。
林雨桐收拾空間的箱籠,找能用的東西。竟然找到了一箱子勞保用品。最實用的就是勞保鞋了。有棉的,也有單,防水,防滑,暖和,實用。
這樣的天,這鞋即便是單鞋,也比膠鞋和布鞋暖和。
不過這手套也不錯,還有防凍的帽子,遮擋的隻露出一雙眼睛來。
“我想上縣城看看,買點布。”林雨桐往四爺懷裏縮了縮,總得做兩套外套吧。
四爺點點頭,“明兒就去。”布票跟糧票都已經換回來不少,換季的衣服肯定是足夠了。“還有什麽想要的?”
“沒了。”林雨桐掰着手指頭算,“想給咱們一人做一件羊皮大衣。羊皮咱們有上好的。買點毛線來,叫人知道咱們買了毛線了就成了。”毛衣毛褲還是要有的。
四爺沉吟了半天,才道:“多準備一份。咱們過幾天出一趟門。”
“去哪?”林雨桐問道。
“去一趟西北。”四爺低聲道。
“看……印臻的父親?”林雨桐問道。
“嗯。”四爺沉沉的應了一聲,“這個印臻,這些年韓春霞一直想叫他改姓,這孩子死倔,打死也不改。也一直都偷偷的打探他父親的消息。這大概是他放不下的。世上的事情,有因就有果。占了人家的身子,也得盡到責任和義務。你也寫一封信,明兒先寄回你家再說。”
還真是把這一碼子事給忘了。
林雨桐一早起來就寫了一份簡短的信,就是報個平安。
這才趕緊做飯。飯才吃完,碗筷還沒收拾。吳春來就過來牽毛驢,“師傅,今兒進城的人不少,你們快點。”
這段時間,吳春來和李國芳跟在四爺和林雨桐身後,邊幹活,邊受教,還真是學了不少東西。兩人對這師傅都十分的恭敬。苦活累活都願意搭把手。
馮老師就道:“你們去吧。鍋碗我給你收拾。”
這個社會也有它的閃光點,那就是基本能做到夜不閉戶,家家戶戶不鎖門,也不見誰家丢東西。這在後世簡直就是不可想象的。
林雨桐就曾經聽他的外公念叨過七十年代的舊事。說他騎着單位的新自行車下鄉,半路上遇到大雨。路上都是泥,騎不了了。除非扛着自行車走。但當時他崴了腳,沒法子抗,就把自行車停在路邊。那個地方前不着村後不着店。他自己先回城了。自行車再貴重,也沒人要緊吧。他當時就已經做好了這車子丢了的準備了。打算買了輛配給單位。所以,他就沒再去看。結果等了半個月,腳好了,還得下鄉繼續工作。走到半路上,就看到自行車還原木原樣的停在路邊,沒人動過。上面都生鏽了。這路上一天來來往往多少人,卻沒人動過這樣的歪心思。那時候的自行車多貴重啊,頂的上現代一個小轎車了。可也沒丢。擱在現代你試試,别說小車,就是自行車不上鎖停在路邊十分鍾還沒丢,那真是得說運氣好了。
林雨桐不鎖門就甩手走了,半點都不擔心。
驢車上坐着的都是年輕人。楊柳見了林雨桐就翻了個白眼。
毛病!誰得罪你了?
“天這麽冷,你叫大家等久了好伐。”楊柳對吳春來抱怨。那一曲三折的音調,聽的人渾身都發軟。
吳春來呵呵的笑,“就走!就走!”跟大姑娘說句話,都害羞的不行。
這是淳樸的好少年啊。
這還是這兩個月,她第一次離開這靠山屯。進了縣城,最高的建築也就兩層樓。
整個縣城,能稱爲街道的就隻有一條街。而所謂的百貨公司,隻有并排的三個刷着藍漆的櫃台,和後面靠牆的貨架。
一個三十歲左右的婦人,坐在凳子上納鞋底。
“同志,有毛線嗎?”林雨桐問道。
可能覺得林雨桐要毛線挺稀奇的,她擡頭道:“咱們這裏沒有,要到ha爾濱才有賣的。”
一個縣城裏的百貨公司,沒有毛線賣!
林雨桐隻能把視線對準櫃台上放着的幾匹落灰的布上。都是滌卡布料。跟藍黑灰還有軍綠。林雨桐将身上的布票全都換成布才罷休。布看起來是夠做四五身衣服的。其實外套加大衣算下來,隻勉強夠用。
買了東西,就沒處可去了。街頭就是電影院,四爺的眼睛一直往裏面看。他大概隻在原主的記憶裏看過電影,但現實中應該沒有。
“要不,去看看?”林雨桐看牆上的海報。
是地道戰。
不管是什麽,好奇不是嗎?
四爺點點頭,“去看看。”他來了幾次縣城,不好意思跟别人人一起去。關鍵是别人不舍得花錢。自己要請,人家也不肯。覺得是負擔。現在就剩下兩個人了,正好去見識見識。别人的記憶時間久了就模糊了。哪裏有自己親身經曆印象深刻呢。
一張電影票五分錢。于是兩人花了一毛錢,走進了電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