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家面臨的困境,他也能理解,匈奴在上,北齊在下,全靠一支穆家軍的支撐确實艱難,穆家軍就算有天大的能耐,也無法将戰線拉得這麽長,而集中火力攻擊一方,又恐顧此失彼,到時候兩頭難以兼顧,反而得不償失。
這種情況下,要是有一支軍隊能夠和穆家配合默契,一左一右的相互配合,堵住北齊和匈奴的戰線就好了,加上西北邊關的天然屏障,隻要這條戰線固若金湯,敵人就很難入城。
邊關不破,京城就能平安無虞,反之,邊關一旦淪陷,大乾的整個江山都将陷入危險之中,皇上就得随時做好拼命或逃走的準備。
别看京城地處大乾中心,但若邊關城破,讓那些鞑、子惡人長驅直入,滅國都不是無稽之談。
可那支庇佑大乾内政,能與穆家軍配合天衣無縫,支撐大乾安穩半壁江山的軍隊,已經沒了,是被皇上禽獸般的行徑給作沒了的。
什麽叫自作孽不可活,這就是吧,他在忌憚軍權幹擾政局的同時,也失去了護衛自己國家最有力的盾牌。
明眼人都看得出,這回北齊的突然進攻,就是沖着大乾無人守國而來,若龍家軍還在,天下兵馬大元帥還在,誰敢冒犯兵強馬壯陣法無窮的大乾?
這些,大臣們也隻敢在茶餘飯後說說,真到了朝堂,面對剛愎自用的皇上,他們可沒膽子說出“都怪你滅了龍家軍,現在活該自作自受”這種話。
皇上雖然懷念當年龍家軍給的安全感,但他是決計不會承認是自己做錯了的,當初龍家軍可以力排衆議的保他上位,誰能保證如果他沒有處置他們,時至今日又不會保其他人上位?
軍權亂國,乃是大忌,他反而覺得是先皇太看重哪些粗鄙的武将了,才讓龍家軍坐大,左右了自己的奪權。
笑話,若非龍家軍的保駕護航,他能從一個一無所有的皇子坐上九五之尊之位嗎?隻怕當年的龍千羽也沒想到,皇上的心裏住着這樣一個惡魔吧,身爲軍權中最大的得益人,他卻時時想着鏟除他們帶來的弊端,過河拆橋。
過去種種,已經被歲月遺忘,人們再提及的時候,也隻是多了一句歎息而已,但是現在……
短短幾日,邊關局勢猛然吃緊,穆老王爺的加急奏報一封一封的往京城發,便是那些以爲這回隻是北齊小打小鬧想要點甜頭的迂腐大臣們,也慌了神。
據穆王爺的說辭,北齊那邊發動進攻的同時,匈奴那邊也有了蠢蠢欲動的迹象,他們将手伸到邊陲小城試探,已經連續好幾次引發命案,再這麽下去,穆家軍必定得做出反擊了。
完顔可汗要在北齊入侵大乾的時候趁亂分一杯羹,這是意料之外,又好像本該如此的事。
匈奴本就是個好戰之國,兩方能維持這麽多年的和平已經十分不易,如今大乾式微,匈奴人血液裏那股好戰的不服輸的野蠻勁兒又鑽出來,想在大乾自顧不暇時撕毀和平條約,咬下大乾的一塊肉再正常不過了。
匈奴的毀約,單靠二皇子和完顔火麗的聯姻已經不頂事,何況最近,有關完顔火麗根本不是真正的匈奴公主的傳言愈演愈烈,就算不知這個消息的真假,也對戰事起了很大影響。
匈奴皇室故意撇清和完顔火麗的關系,昭示着她已經徹底成爲一顆棄子,再也不會對西北戰局有半分牽制作用。
完顔火麗因爲自己假公主的身份,在二皇子府又會遭遇怎樣的區别對待,咱們尚且不提,但現在,舉國上下都因爲穆家軍一封封的告急信而變得人心惶惶,生怕一個不好就國破家亡。
穆家軍兩面受敵,狀況岌岌可危。
在這種緊張的氛圍下,有人提及當年龍家軍的豐功偉績,無疑是給了這些不安的百姓一個發洩的理由。
将士們保家衛國,馬革裹屍,龍家軍可謂典範,十幾年前人人都以能加入龍家軍爲榮,他們治軍嚴謹,屢建奇功,不拿百姓一分一毫,也絕無欺壓弱者的行爲,他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傳奇,卻從不居功自傲。
到現在,市井中的不少老人記憶裏,還有他們脍炙人口的傳奇故事。
如此氛圍中,龍家軍的神話猶如春分吹又生,那些被皇上刻意壓下去的聲音如同雨後春筍一般,争相又冒了出來,在百姓們口中口口相傳。
黎民百姓,要的不過一方安穩而已,他們可不管什麽政治不政治,龍家軍在,他們有安穩的日子,龍家軍沒了,誰來守護他們?
于是滿大街的百姓都在唾罵當年那個判官糊塗,他們不知這是皇上的意思,就把罪責都怪到那個判官頭上。
龍元帥怎麽可能通敵叛國,這明顯就是個冤案嘛,他們竟然審都沒審清楚就判了人家的罪,還将人家滿門抄斬,這不是錯殺忠臣,贻害千年是什麽?
這下好了,好好的一個國家,沒有強有力的軍隊的支撐,空有一些隻知道之乎者也的文官有什麽用,他們能替軍人上戰場嗎?他們挑剔的嘴能代替盾矛槍戟,上陣殺敵嗎?他們的筆,能讓大乾危機起死回生嗎?
什麽都不能,就等着被挨打吧。
皇上本就因爲朝中這些人的不作爲生着氣,那些個自以爲忠義的迂腐言官,竟然還敢把百姓們的議論說到他跟前,更是讓他氣得差點沒有當場背過氣去。
他殺了龍家軍,讓他以後的子子孫孫都不必忌憚手上有軍隊的大臣,能功高震主,越過皇帝,既保證了皇子們公平,又拔除了一個潛在危險,他還做錯了?
皇上是決計不會承認自己有錯的,爲此還氣得幾天都吃不下飯,整個人都憔悴了許多。
可再憔悴,該面對的還得面對,北齊軍隊已經真正打上門來,他總不能放任穆家軍全軍覆沒,那樣才是真正的自取滅亡。
無兵可用,他就下一道聖旨,讓那些鎮守各地的藩王們将自己的私兵府兵都讓出來,與大乾天下共渡難關。
他都想好了,一個藩王可以有三千府兵,一萬左右的私兵。大乾大大小小也有十幾個藩王,那就有十幾萬的兵,這麽多人,總足夠頂上一陣子了吧?
可惜想法很美好,現實卻讓人覺得很可笑,藩王們養私兵是爲了什麽?是爲了自己地盤上的治安和小朝廷的秩序,怎麽可能随便讓出來給别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