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魏加錫派去支援北門的小隊長不是别人,正是喬立業擔任小隊長的一個小隊,他的小隊共有三個班,每班十四人,共四十二人。先前每班是十二人,是一個滿員的小隊,喬立業和四個偵察員進來就增加了五人,魏加銀又安排了一個進來,滿打滿算每班十四人。差一點就是一個加強排了。
喬立業接到魏加錫的命令,就帶着這個小隊的全部趕到北門,當時,北門外面激烈交火,三十二連正在和特務在各自的陣地上互相射擊,看陣勢,三十二連已經能壓住對方的火力,處于優勢。
位置方面,三十二連在門的東面,排開約五十米,對方在西,在門的正面,也排開五十米,與三十二連對峙。就是說,北門完全處在特務們的控制之下,村内的特務随時随地可以撤走,而且特務也有可能迂回到三十二連的側面,發動偷襲,三十二連将處于危險境地,
而此時的三十二連連長因爲剛才傷亡四十來人,正處于憤怒之中,三十二連長一心想快速突破對方的防禦陣地,正在準備組織小分隊沖鋒,想重新奪回北門的控制權。
喬立業覺得可以換一種方法奪取北門的控制權,他試着跟連長交涉了兩次,三十二連連長頑固地堅持自己的意見:“我是連長,我有權決定這場仗怎麽打,我的計劃是:突破敵人的防線,把敵人堵在村子裏。這也是長官的意思。”
喬立業還想說什麽,三十二連連長有些不高興了:“你要當我是連長,就支持我的決定。如果不當我是連長,你愛怎麽打就怎麽打。”
“這可是你說的,不是我不執行你的命令。”因爲增援部隊的軍官的軍銜低于被增援部隊軍官的軍銜,必須服從其指揮。所以,喬立業又這麽說了一句。
“是我說的,你們去吧,沒有你的小隊,我照樣拿下北門。”三十二連連長一意孤行,決心以自己的方式拿下北門。
喬立業立即給自己的小隊下達命令:“跟我走——”
他們就彎着腰,提着槍慢慢地退了下來,喬立業叫來了三個班的班長,他分析說:“我們沒有時間了,敵人要逃,我們要想辦法截住他們。”
一班長有些不解:“你怎麽斷定敵人要逃?“
“三十二連雖然在火力處于優勢,但在整體防禦上,還是敵人現在處于優勢,如果他們向三十二連發動一次沖鋒,三十二連将會蒙受巨大損失。但是他們卻選擇在陣地上對峙,沒有其他動作,這說明敵人已經無心顧及三十二連了,而是準備逃竄。”
一班長不由得點點頭:“分析地有道理,你說,怎麽截法,小隊長,你怎麽說,我們就怎麽做,”
二班長有些擔心:“我們隻有四十多人,能截住他們嗎?”
“剛才在村裏,副官不是給我們分析了嗎?北門守敵也就隻有五六十人,加上趕來支援的應該也在五六十人,也就是一百二三十人,剛才的惡戰,三十二連傷亡了四十來人,特務那邊也損失了二十來人,就是全部突圍,頂多就是一百人,我們完全可以截住他們,況且,他們還要留下掩護的部隊,我們有四十多人就足夠截住他們。”喬立業分析說。
三班長有些沉不住氣了:“小隊長,趕快布置任務吧。”
“好,我們要棄用一字排開的防禦方法,因爲這種方法無法抵禦敵人的騎兵,有可能一次沖鋒就能突破我們的陣地,我們采取梯形的防禦陣地,能阻止敵人的騎兵,”
三班長很幹脆:“不要兜圈子了,小隊長,你直接說,怎麽建立阻擊陣地?”
“好——”喬立業在地上畫着:“一班在這個方位設伏,二班退後二十米,在這裏設伏,三班再退後二十米,在這裏設伏。注意與敵人接觸後,要開槍打馬,失去了馬就沒有優勢了,而且,馬的體積大,容易瞄準。聽明白沒有?”
“明白了。”
“一班長,請你注意,如果與敵人的馬隊接觸了,隻能開兩槍,必須向右撤離。”
“爲什麽不能多開幾槍?”
“敵人的馬隊很快,如果開第三槍,馬隊就沖到你的陣地上,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我明白了。”
“退到右邊後,繼續瞄準馬兒開槍。”喬立業又叫道:“二班長——”
“在,你與敵人接觸後,也是開兩槍,立即向左撤離,然後從左側向敵人射擊,繼續打馬。”
“我堅決執行小隊長的命令。”他已經非常佩服喬立業的指揮能力了。
“三班長——”
“到——”
“别以爲你的陣地在最後,擔子就輕了,恰恰相反,你的擔子最重,因爲你不能開兩槍就走,你的背後沒人了,你必須死守陣地。”
“我會死守陣地的。”
“這樣,一班在右,二班在左,三班在正面,我們又對敵人進行了包圍。就要奮力殲滅敵人,不要有任何幻想。好開始行動。”
三個班開始進入陣地。
喬立業估計的一點沒錯。高升打敗了原來進攻北門的部隊,又重創了趕來增援的三十二連,士氣大震,守北門的特務沖到門外,立即組建陣地,準備支援高升的騎兵,但是雙方處于混戰之中,怕傷着自己人,不敢貿然開槍。
直到高升撤離,他們才向皇協軍開槍,雖然隻有三十人,但士氣正旺,竟然把一百多人的三十二連壓制住了,也使三十二連摸不清他們的底細。兩軍展開了陣地互射,
高升撤到了北門内,立即派人去請莊主,要求莊主趕快撤離七間房。開始,莊主拒絕了高升的提議,堅持死守到天亮,等待周處的增援。
沒辦法,高升親自去了趟指揮所,要求莊主撤退。
“不行,我不撤出七間房。堅持到白天,收複七間房就有希望。”
“莊主,咱們等不到援兵了,周處這會兒,正和村田一起趕往雀兒莊去圍剿抗日支隊了,就算天亮趕回來,淮城方面,我們也隻有五六十人的兵力,杯水車薪起什麽作用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