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蕭木又一次地來到了林檎的寝宮,一如既往地打發走了周圍伺候的太監宮女之後,蕭木剛要開口把這件趣事給林檎說,但林檎卻在他之前開口了,“你來的正好,我正有事情想起來要跟你講。”
聽林檎說有事情,蕭木覺得肯定比自己要給她分享的這個趣聞要重要得多,于是便打算先聽林檎說說看是什麽事情,等她的事情說完了,自己再開始“講故事”也來得及。
于是蕭木開口問道,“什麽事情?”
“我後來又想了一下,發現你完全沒有必要爲了殿試的時候該讓誰來出題這個問題而感到頭疼。”林檎答道,而且是在解釋原因之前直接說出了最終的結論,這也确實很符合林檎一貫的行事作風。
當然蕭木對林檎的這種風格早已習慣,于是他便十分配合地開口提問,方便林檎接續解釋她這個結論的原因,“哦?這是爲什麽呢?”
這句話問出之後,蕭木也略微地感到有點不太完美,若是按照電視劇裏的台詞來演的話,剛剛自己說上一句“此話怎講”似乎更加符合眼下的氣氛。
當然蕭木這個想法已經完全跑題,而且是不知道跑了多遠去了,所以他很快就把思緒重新拉了回來,聽林檎繼續解釋道:
“說起來還是因爲我對于古代的科舉考試不太了解。”讓蕭木沒想到的是,林檎的解釋竟然是以自己揭自己的短闆最爲開始的。
于是蕭木趕緊把話茬接了過來,開口說道,“是的,你之前也說過,科舉考題寫的都是八股文,幾乎沒有什麽文學價值,所以并不在你們的研究範疇之内。”——意思就是“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你不了解科舉考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畢竟蕭木對于科舉考題是完全不了解,他顯然沒有資格和立場去要求林檎必須達到一個多麽精通的程度,就好比每次考試都隻能考零分的學生沒有資格嘲笑隻能考六十分的同學一樣,反而能考六十分的同學若是願意幫他作弊,這個考零分的學生自然非但不會嫌對方的分數低,反而還會感恩戴德地感謝一番才是。
不過林檎并沒有在意蕭木的這句話,而是繼續說道,“今天你走了之後我才想起來,其實殿試和會試相比起來,還是有着很明顯的區别的。”
林檎說到了這裏稍微有了一個停頓,于是作爲一個零分選手,蕭木趕緊十分配合地問道,“哦?是什麽區别呢?”——同樣的,在問題問出口之後,蕭木覺得換成“願聞其詳”似乎更加合适。
“很大的區别。”林檎答道,“會試需要一臉考三場,每場又要考三天,分别要考經義、四書、策問、表、判、诏等一系列方面的内容,你看錢謙益和周延儒最後出的題目的數量,就很能說明問題。”
“沒錯,他們兩個确實準備了很多道考題。”蕭木又是點點頭答道,對林檎的說法表示同意,然後又補充了一句,“而且幾乎每道題我都看不太懂。”
“但殿試的情況就大不一樣了。”林檎自然還是沒有在意蕭木最後的補充,而是繼續說道,“畢竟從理論上來講,殿試是要由皇帝來親自主持的,大明的皇帝自然都是日理萬機的大忙人,肯定不會有那麽多的時間,一連陪着這些考生考上九天九夜。”
林檎的話聽起來諷刺意味十足,什麽“從理論上講”、還有什麽“日理萬機”,雖然從邏輯上聽起來并沒有什麽問題,但總是讓蕭木覺得有些怪怪的。
“确實如此,畢竟一年才隻有三百多天,大明疆域這麽廣,九天的時間就能發生好多事情需要皇帝親自處理的。”蕭木自然沒有表達出他那乖乖的感覺,而是假裝沒聽出來,然後對林檎字面上的說法表示了贊同,而且他的贊同也确實不是胡說——畢竟僅僅是這幾天之内,對于蕭木這個皇帝來說就先後經曆了浙江水災、福建海寇、甯遠兵變這一系列大事,而且到現在都還沒有任何一件能徹底了結的。
“正因爲皇帝們都是如此的繁忙。”林檎繼續說道,而且在“繁忙”這兩個字上着重地強調了一下,“所以這也就決定了,殿試要考的内容不會像會試的時候那樣複雜和繁多,隻需要考一道策問就完全足夠了。”
“隻需要一道策問?”蕭木終于明白了林檎的意思,無非就是殿試不像會試那樣需要準備那麽多的題目,隻需要出一道題就可以了。
“沒錯,而且參加殿試的都是已經通過了會試的考生,沒有意外的話都幾乎已經可以确保一個進士名額的了,他們的學識在會試當中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證明,也就不需要再在殿試當中白白地浪費時間再去重新證明一次了。”
“有道理。”蕭木點點頭答道,然後竟然也産生了他自己的見解,“而且殿試的這道考題完全可以出得靈活一點,畢竟考生們的基本功紮實與否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證明,殿試的時候正好可以給他們出上一些相對更加貼近實際的問題,着重考察一下他們對治國理政的理解。”——按照蕭木的理解,會試就好比是常規考試的考題,而最後殿試這一篇策問,就好比是一道附加題,隻有在常規考題做得很好的情況下,才有進一步考察的必要。
“不錯。”林檎對于蕭木的看法也是表示贊同,“依我看,事實上殿試的最主要目的也就是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