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的價格下降,必然會導緻利潤的減少。那麽就必須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減少雇農的數量幾乎成了必然的選擇。
失業的農民隻能湧入城市,成爲最早的廉價勞動力,也就是所謂人口“紅利”。他們被迫加入資産階級的産業大軍,爲工業發展注入最初的活力。
隻不過其中伴随的巨大陣痛,而對于奧地利這樣的國家來說,陣痛會來的更猛烈些。從皇室莊園開始的改革,很快會蔓延至整個奧地利帝國。
即使奧地利農業部再怎麽補貼,普通農戶也很難買得起農業機械。而在農業機械強大的力量面前,個人的力量簡直可笑。
一位熟練的鐮刀客每天可以收割10~15畝土地,但是一個人兩匹馬一台收割機,可以收割量鐮刀客的50倍。更何況弗蘭茨讓皇家科學院鼓搗出來的,不止是收割機。
皇室莊園的生産規模擴大,貴族們紛紛效仿,幾年時間農業機械就會占領廣大的平原地區。
然後是大型排水設備排幹沼澤,利用化肥改良土壤。奧地利帝國境内的平原将不再有未開發的荒地,在大莊園的擠兌下小農戶紛紛破産。
他們要麽去開墾不那麽平坦的荒地,要麽去城市裏搏一搏。當然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等待着他們的絕非是惬意的生活,至少短期内不會感到惬意。
弗蘭茨當然不喜歡看到這種悲劇發生,所以他也在盡力阻止,或者說讓這個變化發生得平緩一些。
第一步,就是利用手中的金融工具,讓阿蒂業斯銀行和波西米亞團結銀行派一批人出來。專門做有地農民的低息小額貸款,給那些有遠見想拼一把的人一次機會。
其實,這種低息小額貸款,後世法國人也搞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内,爲法國的農業增加了活力,推動了法國經濟,甚至穩定了法國的社會秩序。
但是,随着時間的推移,資本家不再滿足于現狀,開啓了文字遊戲模式,讓低息小額貸款變成了高利貸,搞得農民紛紛破産,民不聊生,再加上對外戰争失敗,最終導緻社會巨變。
第二步,重振國營工廠,增加新辦工廠的數量,奧地利帝國在特蕾莎女皇時代,開辦了大量的國有工廠。但是在約瑟夫二世和他弟弟的折騰下,這些工廠并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逐步落後于時代。
在拿破侖戰争時期更是遭到了毀滅性打擊,以至于在戰後大量倒閉,有些甚至需要政府補貼才能維持下去,總體來講不但不能增加财政收入,還要拖奧地利帝國的後腿。
現在整個歐洲都處于上升期,想要重振國營工廠并不是什麽難事。首先要做的是更新設備,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你拿着一堆17世紀的老古董,怎麽和新式蒸汽機比。就好像你騎着戰馬,挎着馬刀,去沖擊對面的鋼鐵洪流一樣,誰能告訴我怎麽赢。
而且國營工廠的訂單,還能養肥剛剛起步的機械工業。這樣的訂單數目,弗蘭茨自己搞的工廠是吃不下的。理所當然的會分出去一部分,會讓機械工業規模擴大。
但是不必擔心盲目擴大規模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因爲很快整個奧地利的工廠都會開始逐步更新自己的設備。接下來還有外來塔尼亞的廣大地區,以及奧地利的海外市場。
另外一點,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需要好好懲治一下,原有的貪官污吏們。奧地利的國營工廠,之所以會消亡和這群貪官污吏有很大的關系。
這些人往往是世襲貴族,一代代将自己的家人安排進國營工廠占據要職。最初隻是壓榨工人,後來慢慢将國産當做私産,肆意變賣,侵奪。
更有甚者故意僞造經營不善的假象,一方面要求政府補助,另一方面用國家的錢爲自己開設工廠,和國營工廠争奪市場。
此時的奧地利經曆了諾德薩維之戰,以及兩次外交和會上的重大勝利(至少奧地利帝國官方是這麽宣傳的)。整個奧地利的官僚集團和軍事集團,都在摩拳擦掌,正是處理貪污腐敗的好時候。
另外說明一下,此時奧地利官僚集團的工資,已經将近40年沒有漲過了。佩特男爵作爲高級宮廷秘書(秘書長)年薪隻有可憐的一千盾,是此時底層人民工資的五倍。
得利斯特伯爵作爲相府參事(比宮廷參事的等級更高),有一萬盾的年薪,但這已經是奧地利帝國文官能得到的最高年薪了。
他的年薪甚至于要高于,首相梅特涅本人(8000盾),财政大臣科拉羅夫伯爵(7000盾)。
而大多數官員的工資,很少有超過800盾的。例如爲奧地利宮廷工作了40年之久的老文書奧伯利,他的年薪隻有150盾,斯魯特男爵作爲費迪南皇帝的首席顧問,年奉隻有可憐的900盾,他手下的幕僚年奉更是少得可憐。
這些工資少得可憐的文官們,戰鬥力可是十分兇悍的。不把這些沒有官職的貪污犯,查個底掉兒,他們是不會放手的。
根據奧地利帝國的傳統,查抄出來的贓款,官員們可以抽走20%(另一種說法是50%,但是覺得太誇張了)。
要知道這些貪污犯貪污的金額,通常經過幾十年的積累都高達幾十、上百萬盾,就算是十幾個官員組成的大型審查團,每個人也能分到近萬盾。
而且這種好事,往往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有一次。文官們爲了國家,爲了正義,爲了公理,必然會不遺餘力地搞死這些貪污犯。
至于這些貪污犯手裏的武裝,在奧地利帝國軍隊的面前實在不值一提。而且在奧地利帝國的常規操作,是這幫人直接幹掉貪污犯去領賞的概率高一些。
奧地利政府的傳統是主犯不一定會有事,但是幹掉主犯一定沒事。部分民風彪悍的地區,往往軍隊憲兵還沒完成集結,農民(農奴)已經把主犯一鋤頭給除了。
像弗蘭茨在波西米亞幹的那些事,在奧地利曆史上并不常見。通常來說隻會處理犯事的人本人,沒收其家族一部分财産。
溫斯特一家(曾經波西米亞一霸,卡爾大公家族的管事之一)是把奧地利所有的法律幾乎都違反了一遍,再加上刺殺皇族和謀反才被全家抄斬,沒收全部家産。
懲治這些貪污犯,還能給奧地利政府帶來一筆不小的收入。正好用來更新設備,雇傭新員工。
而且奧地利皇室,在奧地利的名聲很好,國營工廠不愁沒有生意做。這塊巨大的招牌是你花多少錢都買不到的。
更好的是這些還沒有倒閉的國營工廠,以紡織、冶煉、玻璃、家具爲主。這些可都是在未來幾十年裏,有長足發展的行業。
第三步,開發海外市場。奧地利已經和奧斯曼、埃及、的黎波裏、突尼斯這些阿拉伯國家通商。随着海外貿易的擴大,也必将需要更多的勞動力參加。
第四步,經濟移民。突尼斯人口隻有70萬,但是此時的突尼斯大君爲了對抗法國和奧斯曼的威脅,不得不保持着一支人的大軍。
在突尼斯和阿爾及利亞邊境的深山老林裏,居住着一些野蠻而向往自由的部落。這本來是突尼斯的天然屏障,但是法國探險家越來越多地涉足此地和當地酋長進行交易。
這一切都使埃哈邁德·貝伊,這位侯賽因王朝的第十位統治者惴惴不安,他爲了西化改革已經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甚至他的親兒子都密謀刺殺他,覺得他違背了教義。
埃哈邁德·貝伊組建了一支強大的新軍,勢如破竹地爲他掃平了突尼斯境内的一切反抗力量。但是就在以爲高枕無憂之時,他一直視之爲偶像的阿裏帕夏居然失敗了。
阿裏的20萬大軍,在西方列強面前就好像風中的稻草一般無力。叙利亞戰場上7萬埃及大軍被2000龍蝦兵,打得四散奔逃,讓埃哈邁德·貝伊幾乎陷入了絕望。
他去過法國,見過法國龐大的人口,轟鳴的機械,巨大的建築,以及恐怖的武器和怪獸般的戰艦。
他以爲自己可以将那些拒之于國門之外,但是他發現他錯了,人的大軍是那麽的弱小,不堪。
正當他被恐懼所籠罩的時候,奧斯曼帝國,這個突尼斯名義上的領導者,宣布歐洲列強可以到突尼斯自由貿易。(聖彼得堡條約附帶條款,突尼斯名義上是奧斯曼帝國的臣屬)
歐洲列強的軍艦停泊在突尼斯港,那些軍艦大炮炫耀着西方的武力。法國人的行動,更是使這種不安上升到了極點。
其實這些法國探險家,并不是要侵略突尼斯,隻是來探路的。由于法國在阿爾及利亞消化不良,以及一系列的外交戰争失敗,要在将近四十年後才開始入侵突尼斯。
當然從入侵突尼斯,到完全占領,僅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
曆史上突尼斯北部出現過一個強大的國家,我想大家都知道,那就是迦太基。
強大的迦太基帝國,曾經是羅馬帝國崛起時最強悍的對手。漢尼拔甚至被羅馬人尊爲“軍事學之父”。
随着迦太基的滅亡,突尼斯一度成爲了羅馬帝國的糧倉。但是沒有永恒的帝國,就如同迦太基一般,羅馬帝國最終走向滅亡。
此後的日子裏,突尼斯被汪達爾人、拜占庭人、阿拉伯人、奧斯曼人征服過,此時的突尼斯隻有70萬的人口,甚至沒有法國首都巴黎,一個城市的人口多。
土地,水利也早已荒廢,國力更是不堪一擊。
埃哈邁德·貝伊很清楚,想要自己阻擋法國人是不可能的。
他的宰相是一位年僅十八歲的中二少年,這位中二少年認爲隻要搞市場經濟,就能讓突尼斯起飛,最後雇傭英國人去打法國人,就像當年美國人雇傭法國人打敗英國人一樣。(此君的曆史水平,不知道是真差,還是故意的)
曆史上正是這位中二少年的經濟改革,讓突尼斯的經濟不斷惡化,政治上引入西方先進思想,結果和傳統思想發生激烈膨脹,導緻大部分氏族士兵不願意爲國家而戰。
不過此時埃哈邁德·貝伊的偶像阿裏,爲他送來了一位先知使者。
先知使者說隻要給阿爾及利亞的遊牧民提供食物和武器,就能暫時阻止法國人的滲透。
埃哈邁德·貝伊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派使者給山對面的阿爾及利亞人送去了食物和武器。
果如先知使者所說,得到武器的阿爾及利亞人立刻按照約定殺死了所有試圖進入突尼斯的法國人。而且阿爾及利亞人還發動了針對法國人的起義,一時間讓法國人焦頭爛額。
先知使者離開之前告訴埃哈邁德·貝伊,想要徹底阻止法國人進入突尼斯的辦法就是讓兩虎相争。突尼斯的中西有着大量未開發的荒地,不如讓法國人的傳統敵人奧地利人去開發。
突尼斯的重要城市和已開發土地都集中在北部,中西部的開發可能還比不上羅馬帝國時代。
讓奧地利人出錢購買荒地,去開發,然後再收稅進行改革,同時還能用奧地利人來抵禦法國人的威脅,等到突尼斯真正強大起來再司機收回自己的土地。
此時的突尼斯根本沒有那個實力開發中西部,更何況先知的話剛剛在阿爾及利亞驗證。埃哈邁德·貝伊沒有理由不相信先知使者的話,所以他立刻派信使聯系了奧地利政府。
不過由于葉拉多尼娅的行動太快,弗蘭茨還沒來得及和梅特涅首相通氣。導緻奧地利傲慢的官員,直接一口回絕了對方的提議,還嘲諷了對方一番。
畢竟此時奧地利國内還有一大堆荒地,又怎麽會花錢去買外國的荒地。還是歐洲以外的領土,曆史奧地利對海外領土都不太上心。
奧地利雖然開通了突尼斯的航線,但是與突尼斯之間的貿易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突尼斯的産品奧地利幾乎不需要,奧地利的産品在突尼斯同樣沒什麽市場,紡織品除外。
但是有人比弗蘭茨還急,格蘭維爾(英國外交家)覺得把奧地利人送去突尼斯和法國人對抗,絕對是個天才之舉。
格蘭維爾的提議立刻受到了首席羅伯特·皮爾的重視,此時的羅伯特·皮爾已經恨透了梅特涅和基佐,巴不得他們能掐起來。
而且突尼斯人讓奧地利開發的還是中西部的爛地,這樣不僅能消耗奧地利的國力,還能逼得法國人不得不在北非投入更多精力。
最重要的是以奧地利人的海上能力,就算他們真能把突尼斯中西部開發出來也站不住腳。也就是說奧地利人的一切努力,都是在爲偉大的英國做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