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帕麥斯頓由于這次事件不得不引咎辭職,甚至驚動了維多利亞女王。
從不涉政的女王得知此事也憤怒的警告羅伯特·皮爾,“這惡心愚蠢的行爲讓整個英國蒙羞,你們該爲你們所做的事負責。”
另外女王對當年帕麥斯頓的不檢點行爲(這裏重點提醒1839年,侍女兩個關鍵詞)一直耿耿于懷,所以帕麥斯頓被直接扔到了印度。
然而維多利亞女王不知道的是,帕麥斯頓子爵在臨走之前還會給她一個驚喜,或者說是驚吓。
帕麥斯頓子爵打算在臨行前,見一見這位女王。好歹是君主國,臣子總要給女王面子才是。其實是被羅伯特·皮爾威脅,如果不和女王搞好關系就把他送去大洋洲去和毛利人談判。
(新西蘭的土着,毛利人在英國人眼中一直是比較可怕的存在。)
與其說是帕麥斯頓被貶谪到印度,不如說是他自己選的。
帕麥斯頓選擇去印度,首先自然是因爲印度是大英帝國皇冠上的明珠。印度自古就是南亞的資源寶庫,有豐富的物産和龐大的人口,還能爲英國提供一個龐大的市場。
這樣一塊寶地上,居然還有沒被大英征服的城邦。帕麥斯頓無法理解這些人(印度總督和東印度公司)是幹什麽吃的。
尤其是一個名喚錫克的土邦,已經成了英國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一切的開始都是因爲錫克出現了一位極其傑出的君主蘭吉特·辛格(之前介紹過),在他的努力下。
錫克帝國共有14支常備炮兵團,内有192門火炮和4500多名炮手。如果再将錫克各地堡壘和要塞的火炮加以囊括,則火炮總數更将高達450門至600門。
蘭吉特·辛格之後的繼任者也相繼延續了對炮兵部隊的擴張政策,進一步加強了錫克軍的實力。
錫克新軍更是由法國人訓練出來的,完全符合拿破侖時期的士兵标準。此外錫克騎兵是整個印度次大陸上,最強的騎兵部隊。
更有一支宗教色彩十分濃烈軍隊,名喚“不死軍”,号稱打起仗來不要命,白刃戰能擊潰五倍的對手。(這裏劃重點,以後要考。)
帕麥斯頓到印度是爲了鞏固、整合這塊殖民地,讓它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并且用一切手段,防止它變成第二個美利堅。
第二阿富汗總督要求的高額軍費和樂觀的态度,讓帕麥斯頓感到十分不安。他的直覺告訴他,這裏面肯定有他不知道的秘密。
數月前還在揚言要棄城逃跑的約翰中将,再得到了幾波支援之後居然改口說喀布爾可以守上十年。
另外對于繼續追加軍費的請求,議會内部分歧很大。因爲在這塊不毛之地的花費,已經超過同時期大英帝國的任何一場戰争。
帕麥斯頓是很支持拿下阿富汗的,因爲阿富汗的位置極其重要。根據懂王的理解,這裏是阻擊俄國南下印度的最後屏障,是英俄大博弈的勝負手。
沙皇若想完成彼得遺诏,南下印度洋取得不凍港,阿富汗是必經之路。而阿富汗又是南下進攻印度的絕佳跳闆,那麽等沙皇拿下阿富汗之後又會選擇從哪裏出海呢?
所以爲了保住印度,爲了阻止俄國南下,爲了大英帝國的千秋萬代,他帕麥斯頓必須親自确認阿富汗戰局。
最後帕麥斯頓來印度也是有私心的,畢竟他的小兒子就是離開印度後遭遇海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