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苦主的埃及更是毛都沒分到一根,沒法子國力太弱,而且作爲最高統治者的阿裏也有他自己的打算,英國人打算把埃及變成殖民地。
那麽英國人肯定是敵人,法、奧等來拆英國人的台,肯定是英國人的敵人,那麽敵人的敵人豈不是能成爲朋友嗎?
在這種思路的指引下,埃及人民和普通商人根本不知道英國人宏大的計劃。英國人辛辛苦苦運到亞曆山大港的糧食,直接就被瓜分一空然後裝上其他列強的船轉運回國。
地中海各國商船的停泊和貨物的搬運就能給埃及提供一筆不小的收入。而且各國的商船不可能空手來埃及,自然會帶一些工業品,甚至是英國人嚴禁賣給埃及的武器。
很快英國政府又發愁了,埃及還需要200萬噸的糧食。之前英國人爲了獨占埃及的棉花,直接在埃及設廠提高當地的棉花收購價格。
在殖民地設廠直接剝削當地勞動力并且獨占原材料市場,這一手可謂是釜底抽薪。
除了法國這種可以直接從美國進口棉花的強國以外,奧地利的紡織工廠由于缺乏原材料,直接大面積停工,甚至有商人無法在規定時間内上交貨物,直接破産。
英國可以從美國和印度手中源源不斷地獲得低價棉花,來保持本國紡織品無可匹敵的價格優勢。但是其他歐洲國家就沒有這種優勢了,爲了發展本國工業埃及的棉花是必須的。
英國人的做法顯然是會引起衆怒的,同時美國人是不會放過這種商機的。曆史上也是由于英國想要控制原料,來保持紡織工業優勢的做法,結果卻是将美國的棉花推上了神壇。
美國商人直接和歐洲各國簽訂了大量的訂單,從此源源不斷的棉花湧入歐洲市場,英國紡織業的世界霸權松動了,隻是他們還不知道。
至于那200萬噸糧食英國人硬着頭皮還是可以湊出來的,隻不過之前宣稱補助實在是發不出來,當然負責的官員處于某種考慮決定欺上瞞下。
直到第三輪埃及更是獅子大開口要500萬噸糧食,負責的官員終于頂不住了。
當時的木制風帆貨船通常隻有幾百噸的載重,就算是新式的蒸汽船載重通常也隻有1000噸左右。
很快關于訂單的議案就被送到了内閣,然而面對這種局面,内閣的衆人顯得無可奈何。
因爲按照上面的數字每百公斤補貼一英鎊,那麽就需要8000萬英鎊才能把這件事進行下去。就算想就此打住,也需要3000萬英鎊才能平事兒。
這種天文數字的花費相當于打了一場真正的戰争,而帕麥斯頓說的好處衆人并沒有看到。歐洲的紡織工業沒有崩潰,埃及也沒被糧食砸昏。
衆人隻知道再這樣下去,英國國内的糧食要供應不上了。對于内閣成員門的消極态度,懂王自然是暴跳如雷。
“你們這群蠢貨,鼠目寸光!我們必須讓歐洲大陸上的那些渣滓知道我們真正的厲害。埃及是我們的!也必須是我們的!”
内閣衆人隻是用鄙夷的目光看着這位懂王,畢竟這種賠本的買賣沒人會喜歡,但是也沒人願意得罪這種牙呲必報的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