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們的雜志現在主要是支持農業、面向農村、服務農民,訂閱量在逐年提高,經濟效益也不錯。”大林說。
“你們雜志的編輯大部分是年輕人吧?”
“除了編輯部主任算是個中年人以外,其他的全是年輕人。”
“結婚成家的多嗎?”
“結婚成家的不多,有對象的不少。”
“編輯這個職業不錯,對象應當不難找?”
“對,其他編輯現在都有對象了,隻有我和費愛軍還是單身。”
大林回答了楊傳福民警查戶口式的提問,似乎覺得他看自己的眼光有些異樣。
火車啓動了,對面的夫妻在互相說笑、逗着小孩子玩。
楊傳福感覺到了自己的失态,朝大林笑了笑說:“我也是在外多年,凡是見到在北京工作的老鄉,都會感到非常的親切。”
崔大林客氣地說:“這一點我非常理解!”
當楊傳福知道崔大林的老家離自己的老家隻有三十多公裏的路程時,高興地說:“我們兩個人的家鄉同屬于一個市管轄,雖然分屬于兩個縣,但是,從我們村到你們縣的縣城比到我們縣的縣城還要近,隻有二十多公裏的路程。”
崔大林聽楊傳福說他是回家看望八十多歲的老母親時,羨慕地說:“像您這樣歲數的人還能夠經常回家去看望自己的老人,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我的父母都是六十多歲的人,身體狀況已不是太好,我對他們很擔心,也爲不能在他們身邊照顧而感到愧疚。”
“作爲年輕人,你能夠想到這一點已經是很難得。”楊傳福說,“我每年回老家來陪伴老人的時間也不是很多,這一次是老母親說想我了,我才回來看一看、住幾天。我原來想,等到自己退休以後,在家鄉選一鄉間田野,造一草舍茅屋,陪同年邁的母親,安度晚年,放牧餘生。現在看來不太現實,我的老伴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她有自己多年形成的生活習慣,也有自己一定的生活圈子,我回老家了,她就要在北京自己獨立生活,再說軍隊退休幹部的管理單位經常組織一些活動,我也要參加。我最近這兩次回來,發現有些農村的老年人晚景很凄涼,他們的孩子不少都外出打工去了,當初兒孫滿堂的房舍,有的已是蛛網封門,荒草盈院。”
“父母的寂寞我們隻能想象得到,但是看不到,因爲我們在父母跟前的時候,他們不會寂寞,我們不在他們跟前的時候,他們才會感到寂寞。”大林感慨地說。
“你剛才說爲不能經常在老家陪伴老人感到愧疚,我也有同感,農村的老人面朝黃土,年複一年,辛辛苦苦一輩子,有的甚至一身疾病,兩手空空,他們沒有别的需求,就是希望粗茶淡飯,布衣棉衾,兒孫繞膝,安度晚年,對很多老人來說,這一點都成了奢望。”
“您講得真好,有的人是見廟燒香,遇寺拜佛,其實你家的老人就是你的佛祖,他們生你養你,決定你童年和少年的命運,并影響你的後半生,是最值得你孝敬和供奉的。中國有很好的傳統習慣,幼時仰食父母,長大反哺雙親,我們在外工作的人員如果連經常回家探視健在的老人都做不到,不管有什麽理由,都是說不過去的。前幾年國家把‘常回家看看’入法,不知道算是一件好事還算是一出悲劇,我對此事心裏感到酸楚,難道我們非要用法律的約束,才能夠做到應當做的事情嗎!”
大林情緒有些激昂,說着說着聲調高了起來。
對面的梁晨聽到了楊傳福與崔大林對話的内容,點點頭說:“小崔兄弟剛才講得很對,對老人,死後燒香不如生前端湯,子女們要趁他們健在,多陪陪、多看望,子欲養而親不在,是會後悔一輩子的。我一直認爲,做人要像向日葵,白天擡頭向太陽索暖,晚上低頭向大地感恩。我們現在再怎麽做得好,也報答不了父母對我們的恩德,對于這一點,我是有了兒子以後才有切身體會的。兒女長大了,不管走到哪裏,都走不出父母親心裏的那塊天地,每個兒女和父母之間都有一條感情上的猴皮筋,孩子走得多遠,父母的牽挂就有多長。對老年人來說,重要的人越來越少,剩下的人越來越重要,我們有時會忽略他們的存在,他們卻時刻惦念着我們的成長,兒女不一定是他們生活的依靠,但肯定是他們精神的寄托。”
楊傳福聽了兩個年輕人說的話,心裏感到非常欣慰。
大林說:“梁哥講的很對,有一句話說,娘覺得冷時,先穿上棉衣的總是孩子;娘感到餓時,先吃到食物的也總是孩子。這話一點兒也不假,娘對自己孩子的信任、呵護、支持和心甘情願的付出,别人無法做到,也無法想象。我聽到一個故事,講的是有個上學的小孩子放假了,跟着幹活的媽媽在山上玩。一會兒,小孩子高聲喊‘狼來了’,媽媽趕快跑了過去,發現孩子是在騙自己。過了一會,小孩子又在喊‘狼來了’,媽媽又跑了過去。連着喊了三次之後,小孩子對跑到自己跟前的媽媽說,媽媽,老師淨騙人,他說小孩子第三次說謊就不會有人相信了,你爲什麽還要相信我呢?媽媽說,兒哇,小孩子不應該說謊,但是,你喊十次,我會跑過來十次,你喊一百次,我會跑過來一百次,說不定哪一次就是真的呢!”
楊傳福對面前的兩個年輕人感慨地說:“我以前像你們一樣年輕,你們以後也會像我一樣年老,青年人覺得‘老’很遙遠,老年人覺得‘死’已臨近,兩代人所處的環境不一樣,經曆不一樣,在許多問題上想的做的也不一樣,能夠互相理解非常重要,通過剛才與你們的交談,我會部分轉變以往對年輕人的有些看法,年輕人思維敏捷,眼光敏銳,絕大多數通情達理,虛心向上,事業心也比較強,玩世不恭和随心所欲混日子的畢竟是少數人,你們是國家的希望所在,也是我們老年人的希望所在。”(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