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福生隻能擡手捂住臉,不讓旁人認出他是那些台上大放厥詞的人的師父,免得被衆夫子的眼光戳穿。
有些人在發愁,郭福、郭祿、史高、周堪也在發愁。他們想不出什麽好法子能夠做到選拔人才。從來都沒網這方面想過。
其實,在甯福生方隊開始回答問題的時候,劉病已正在考慮要不要将那個影響中華幾千年的考試制度提前放出來呢?
那個考試制度的确有其弊端,讓天下讀書人死讀書讀死書,但的确是圓了寒門入仕的夢想。從這一點上來說還是有其功效的。
隻是,此世若推行這科舉制難度太大了。但面對這隻是一次辯論會,耍耍嘴皮子而已。或許可以先給大家打個預防針。
好吧,得罪了衆世家大族。
等到對方的聲音停下,現場一片尴尬。等到劉弗陵率先拍起了巴掌,在場的人才想起來要給這個方隊鼓掌。
在尴尬的掌聲落下之後,甯福生方隊還恬不知恥地朝衆人揮手緻意,就像是勝利者一樣。這樣厚顔無恥的舉動羞地甯福生真想鑽進地縫裏去。
“當!”雲闆敲響,算是甯福生通過了這次答辯。
甯福生驟然擡頭,眉梢開始上翹。
他開始玩味地去瞧倪寬的窘态。沒想到倪寬卻閉着眼睛似乎已經睡着了。
“搞什麽搞?他是準備放棄了嗎?”甯福生幸災樂禍地想到。
宣讀官開始說話了:“請倪寬方隊答此題。”
郭福、郭祿、史高、周堪着急地竊竊私語,紛紛搖了搖頭。
衆人這才看到倪寬方隊似乎要說放棄了。
除了四個少年焦急外,另一位少年竟然有些痛心疾首的樣子,似乎要哭了。
當衆人以爲聽不到絕妙的好想法時,驟然聽到一個少年站起來,說到:“此題我來作答吧,不知道我說錯了會不會有殺身之禍?”
劉弗陵見劉病已站起身來,很是欣慰地點了點頭,知道他有妙法子,前面若是抛磚的話,目的就是引出他的這塊玉。
“辯論會不涉及生死,言論自由,汝可大膽作答。”
劉病已點了點頭,說到:“卧龍山下有一書畫院,名曰義薄雲天書畫院,此書院中曾有一少年作了一幅畫,其實就是一棵寬大樹冠的松樹,松樹下一塊石頭上,一名童子托着腮幫子打着瞌睡,一截竹簡搭在腿上,一截竹簡耷拉在地上。這是一幅寫意畫作。”
此時,台下的人開始竊竊私語,覺得這少年早已無話可說了,這是找話說話,足見醜态畢露。
劉病已卻不管他們,繼續說到:“别人都以爲是小娃娃塗鴉,無什意境可言,不就是寫一個讀書時偷懶的小屁孩嗎!”
嘩……
現場的人哄堂大笑。
劉弗陵卻并沒有笑,而是眉頭一皺。他仔細研究過劉病已的評書集,基本上都是以小見大,往往一個小故事背後孕育的是一個大道理。
現場的人被劉弗陵一瞪眼頓時閉上了嘴巴。
“但我看來卻大有深意。有人說了有何深意,還請病已小友不吝賜教!鄙人回答賜教不敢當,我說一下我的拙見吧。這幅畫雖然畫的是生活中的一個小情趣,一個小瞬間,但暗含深厚蘊意啊!敢問各位讀書到底爲何啊?”
“有人一聽這話,立馬來了談興:一爲陶冶性情,二爲報效皇上!”
此時,才有師父聽出了劉病已這話的深意所在,不免點了點頭。
“我搖着頭說:陶冶性情不假,要做與梅蘭竹菊媲美的君子。報效皇上也不假,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但試問當今天下,可有萬千貧寒學子登堂入室的方便門徑嗎?”
此話一出,現場的人都不約而同地擡起了頭,朝着這位少年望去。
劉弗陵更是入了迷,口中念念自語:“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好!好!”
台下的人也互相目視點頭表示認可,“萬千貧寒學子登堂入室可謂難上加難,哪有什麽機會可言。”
劉病已繼續說到:“如今的學子舉于市,需要的門徑不外乎依傍世家,成爲食客,還要有谏言,幫助主家化了危機,尚有出頭之日。雖然朝廷奉行察舉制,舉賢達能不私謝,但官員們都是任人唯親,哪有我等沒有門路的學子出頭之日啊。有人應和了,說是啊,如若有途徑,我定當飽讀經書,苦學苦思,寫出天下驚奇文章。這幅畫的寓意就在此啊,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乃君子之修爲。但讀萬卷書卻不能進入仕途,又有何用啊?賣弄風雅?也終究有玩膩的時候。真是俗話說的好‘學富五車不做官,不如回家賣紅薯’。既如此便如此,所以,費腦子讀書還不如睡大覺哇!”
“妙啊!”
“妙啊!”
“妙!實在是妙極了!”
……
衆人無不加以贊賞。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學富五車不做官,不如回家賣紅薯?紅薯又是什麽?”劉弗陵就愛較真。
劉病已猛然間想到,紅薯差不多跟花生一起傳入華夏的。
劉病已心裏不知道怎麽解釋時,突然想到這些文人騷客往往五谷不分,五體不勤,忙解釋到:“一種我在外地看到的山中野果,當地老百姓指着賣這種稀奇野果換一些吃的。”
“哦,原來如此!”劉弗陵恍然大悟。
劉病已這才如釋重負。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學富五車不做官,不如回家賣紅薯。又有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病已小友真是妙語連珠啊!”台下有人的竊竊私語聲音有些打了,但這誇贊卻博得在場人的一緻好評。
劉病已這才意識到這個時代的語言真是匮乏。
不得不在以後說話時加以小心了。
倪寬的臉面突然揚起了歡快的神色。原本佝偻的腰闆兒也挺直了一些。
“病已小友,你既然提到了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可有比當下的種種推選機制更好的方法?”劉弗陵終于問了劉病已想發揮的問題了。
其實很簡單,我們讀書人每日必做的事就是讀書,要想選拔優秀人才,就以書爲題,考取知識是否淵博,考取針對當下難題是否有合理策論,考取針對面前之景緻作畫一幅,是否畫中有話,言明志。”
“如此按優劣差排名,鄉取前一百名,參加縣試,縣試前五十名參加殿試,殿試前三十名參加皇帝當面命題的策論,最終決出前十名來,爲全國學子之楷模,當以此選拔優秀人才!”
劉病已說完這些話後,突然覺得眼前的人都目瞪口呆地望着他,猶如看一個怪人一般。
“好!好!這才是我們文人的正确出路!”台下有人這般忘情地贊到。
周圍石化的人突然爆發出了發自肺腑的響亮贊歎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