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楚對王承恩的神色變化一點兒也不在意。而是繼續說道:“再吝啬的人也要先保住命,有錢沒命花也沒用。”
“不要胡說,皇帝陛下春秋鼎盛,怎麽會沒命呢?”這次王承恩不得不反駁張楚了,崇祯皇帝剛過二十歲,作爲臣子的怎麽能說皇帝死活的。
“人除了會老死,還會被人殺死。”張楚決定給王承恩和崇祯皇帝下點兒猛料,要不然是不能從他們手中拿到銀子的。
“誰能殺的了皇帝,皇帝平時有衛士護衛,北京城堅固無比,朝廷的軍隊絕對的忠于聖上,誰想謀害皇帝是不可能的。”現在王承恩說什麽也不會相信皇帝可能處在危險之中。
“你說的這些人是後金人的對手嗎?”後金現在是大明人心中永遠的痛,在戰場上還真沒有人有信心能打的過後金的騎兵。
“後金人更不可能了,後金人被擋在了長城之外,有大量的遼東軍隊在那裏防守,後金人沒有機會再入關了。”聽了張楚的話王承恩反倒放下心來。後金人雖然強大,有長城之險擋着對皇帝造不成威脅。
“皇帝本來挺安全的,可旅順一失,山海關等屏障已失去了作用,後金人隻要在旅順建造船隻,建造起能夠運送幾萬人的船隊,駛過渤海,在天津登陸,然後直奔京師,你認爲在直隸平原之上有什麽樣的官軍能夠阻止他們到達京師嗎?在這次進攻旅順的戰鬥中後金人已使用了他們自己鑄造的紅衣大炮,如果運送幾十門這種大炮到達北京城下,以京營的戰鬥力肯定守不住,到時候後金人沖進紫禁城,砍了皇帝的腦袋這大明朝也就完了。”張楚邊說邊起身到了桌子上的沙盤前,将後世英法聯軍攻陷大沽口然後一路進京的線路指給王承恩看。
"這後金人一向善于馬上作戰,應該不會走水路進攻吧。”王承恩看出了張楚所說的威脅确實存在,大明對于來自海上的威脅向來沒有什麽好的辦法,以緻爲數不多的倭寇就能蹂躏大明朝沿海那麽多年。朝廷事實上也看到了有可能來自海上對北京的威脅,建立了天津衛、威海衛等衛所進行防禦,可現在衛所的士兵早已變成了農民,指望他們能抵禦後金人的進攻連王承恩都不相信。所以王承恩現在隻有希望後金人騎慣了馬,不喜歡坐船,可這種想法誰都知道不可靠。
“船和水手對後金來說都不是問題。旅順一失在東江諸島的明朝軍民變得孤立無援,他們之中的許多人很快就會投靠後金,将給後金人帶去船和水手而且還有大量懂得造船的工匠。旅順有優良的港口,東北地區可以用于造船的木材漫山遍野,後金人用不了多長的時間就可以造出幾千艘大船來。上次後金人入寇京師無人能擋,如果再來一次你認爲明軍的表現會比上次好?”張楚的話徹底打消了王承恩的幻想。
“這可如何是好?”王承恩一下變的手足無措。
“其實這也簡單,隻要拿出銀子來,在登州和威海建造大型戰艦然後反攻旅順,奪回旅順威脅自然消除了,退一步說就是攻不下旅順,後金人知道有一支強大的艦隊在渤海灣内,也就不敢派大船隊進行登陸作戰了。隻是這樣需要皇帝投入大量的銀子,其實這筆銀子還沒有給遼東的多。就看皇帝是要錢還是要命了。
王承恩徹底的無語了,讓皇帝沒命的事他不會幹,可這件事也不是他一個小太監能決定的。
王承恩知道如果向皇帝提出花錢的事皇帝肯定不會高興,讓那些大臣們知道了更是要被大肆攻擊,這太監幹政的罪名也是不小的。思前想後王承恩決定不顧自己的得失将情況彙報給皇帝,隻好皇帝聽進一二做好防範的準備也好,說什麽也不能讓皇帝被人殺了。
王承恩躲在屋子裏苦思了多日給皇帝寫了一封長長的密折,将自己此次去遼東所見到的遼東民衆的疾苦和張楚給他講的旅順的重要地位全都寫在了奏折之中,王承恩感覺在寫折子的時候已注入了真情,即便是如此王承恩還不放心,寫完之後又讓張楚給他修改了一遍。張楚也不客氣的加進了許多勸解皇帝的話,這才派人将奏折送到了京師。
崇祯皇帝接到王承恩的密奏心裏又涼了半截,這遼東防線還沒有穩固,按王承恩說的海上又多了一個大的威脅。要加強海防就要花錢,如果隻是被動防禦的話是不是又會變成第二個遼東防線,錢投進去了,可作用并沒有起多大。像王承恩所說的要反攻旅順除了要投入大量的銀子外還需要忠勇之将,現在的大明這樣的将官已經不好找了。況且現在崇祯皇帝已經沒有辦法讓大臣們同意朝廷拿出錢來幹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皇帝覺得總自己發愁也不是辦法,于是派人将内閣首輔溫體仁請了過來。
溫體仁坐在皇帝賜給的椅子上,小心的揣摸着皇帝叫他來的原因。
崇祯皇帝将王承恩的奏折遞給溫體仁說道:”你看一下,但這件事一定要保密,不然就給後金人提了醒,他們如果真按折子上所說的做,京師地區又要受到戰火的蹂躏了。“
溫體仁看完折子也是心中暗驚,他雖然辦事一切以自己的利益爲重,但也有個好處,對人沒有成見,并不象其他讀書人一樣認爲太監就低人一等,皇帝給他的東西他還是仔細的研讀了一遍,對于裏面的内容他基本上是認可的,遼東漢人的凄慘處境他早有耳聞,對于來自後金人将要來自海上的威脅王承恩寫的很有說服力,按理說隻要有這種可能性,大明就要提早進行防備。可這一切都落實到一個錢字上了,怎樣說服大臣們同意出錢溫體仁也沒有什麽好辦法。(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