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都殺?”
劉邦震驚了,他看着劉徹,“你小子手底下到底是有多少人才?”
“這麽任性的敢誅殺丞相,那可是帝王之下最高的官吏了,一國之本啊!”
劉徹渾不在乎的回答說:“十三個呗,天下又丞相之姿的人多了去了,不肯爲我盡力,那還留着幹什麽。”
他這話…
莫要說劉邦感覺離譜,就是始皇帝都覺得,劉徹有點太不愛惜人才了。
想想他嬴政…
一聲就用了李斯這一個丞相。
哪裏像劉徹這般任性,說換就換。
“确實很薄涼啊!”
李隆基這時候突然冒了出來,“就跟我一樣,丞相說換就換。”
這讓劉徹直接瞪了他一眼,非常不滿李隆基拿自己跟他比較。
但李隆基一副‘難道不是如此’的表情,讓劉徹更加不爽了。
【爲保證中央集權,武帝在漢景帝基礎上,繼續實行削藩政策,實行主父偃的陽謀之策——‘推恩令’】
【規定諸侯王可将封地,通過‘推恩’分封給嫡長子以外的子弟,并由中央朝廷制定封号,諸侯王無權廢除或更改,所分封的侯國歸郡統轄,不得過問政事,隻負責收租稅】
“嘶!”
劉邦看到這個政策,渾身汗毛都炸立了起來,驚聲道:“這樣一來,那些諸侯王的次子們還不得瘋狂。”
“妙啊,諸侯王明知道是陽謀也得跳進去,不然,他們必然會被兒子們幹掉。”
“他們要是内亂了,對于中央朝廷來說就更棒了!”
“厲害啊,這一招簡直把人心給玩弄的清清楚楚,這個主父偃真是了不得的人才!”
始皇帝亦是颔首,這個陽謀真的絕了。
【在推恩令基礎之上,爲進一步削弱諸王,武帝頒布左官律,規定曾仕王國官吏者不得在中央任職,并推行附益法,禁止朝臣交結諸侯,爲其謀利】
【通過這兩張政策,使諸侯王失去了财政基礎,政治集團,加之封地縮減帶來的影響,勢力不斷削弱,最終名存實亡】
“簡直不給諸侯王一點活路啊。”
“減封地,收财權,斷門客,一套聯合招數打下來,諸侯王根本沒有一點反抗的餘地!”
劉邦驚歎的看着劉徹,有點不敢置信。
這麽聰明的帝王是他的後輩!
“不過,想要做到這一切,得要有一個最重要的前提才行!”
始皇帝出聲,“必須保證中央對諸侯王有絕對的軍事壓制力量,不然,他們大可以直接造反,推翻中央朝廷。”
“想來,劉詢這娃子說的七王之亂,也有這方面的原因吧,因爲中央不給他們活路,所以隻能造反。”
劉詢聞言,馬上一個馬屁過去:“始皇帝果然眼光毒辣,什麽都瞞不了您!”
始皇帝哼哼兩聲,對劉詢的‘誇贊’很是受用。
【爲親眼看見大漢的具體情況,武帝武帝開始巡行,北至塞外,南及湘衡,東到大海,西逾隴山,遍及五嶽四渎,在此期間,完成了封禅泰山,祭祀明堂,治理黃河等壯舉】
【但同樣,在考察民情,安定邊境,巡查官吏政績的途中,也進行了求仙問鬼等無道之事】
“看起來有點朕巡遊的模樣,也曾尋仙問鬼麽?”
“劉徹,難道還沒從朕的經曆之中學到教訓?”
始皇帝如今倒是坦然了。
因爲問過仙家蘇陽,知道了世界上沒有鬼神這東西。
因此,嘲諷起劉徹那也是一點都不留情。
劉徹臉一黑!
【爲更好的統治帝國,出于地理位置與國情的需要,武帝對大漢區域做出重新規劃,大大加強了朝廷借關中控制關東的治國方略的效力】
【初創年号記事,開帝王年号之先河,爲史書的編纂提供了有利的幫助,并對後世帝國及周邊王國産生深遠影響】
【改革曆法,頒布‘太初曆’,以正月爲歲首,分二十四節氣,首定閏月:沒有中氣的月份】
【并計算出交食周期和推步五大行星位置的方法,對農業生産,社會發展都提供了重要幫助,是劃時代的壯舉】
“還真是幹了不少的事情啊!”
“創造了這麽多壯舉,難道能得到那麽多的成就,雖然執政手段嚴厲了一些,但确實很有爲。”
始皇帝稱贊出聲,劉徹哼哼兩聲,得意兩個字就差沒寫在臉上了。
“不過,放心吧,按照仙家這先說好的,再說壞的秉性,你應該做好準備才是。”
“等下被仙家指責的時候,你才不會那麽激動。”
好嘛…
始皇帝也開始變得腹黑起來,這話可一點都不像會從他嘴裏說出來的。
就是劉邦都一副詫異的樣子,仿佛在說,始皇帝,你啥時候改性子了。
“這些隻是政事上的,其他方面的呢?”
劉邦倒是一副不滿足的樣子,“軍事上面呢?我記得你給出的版圖非常的大,讓我看看你軍事上的成就有多厲害。”
“到底是怎麽讓大漢成爲了一個民族的名字,并讓這個民族爲這個名字而自豪,自信,傲立千秋。”
怎麽聽…
劉邦這話裏都有些酸溜溜的感覺在裏面。
也是…
作爲大漢開創者,他卻沒有得到這樣的稱贊,反而是他後輩劉徹得到了。
他怎麽會開心的起來。
至于李世民,楊堅這些帝王,此刻很難插上話。
這是屬于始皇帝,劉邦,劉徹他們的舞台。
【經濟上,重視農業發展,興修水利,在關中興建了六輔渠,白渠,龍首渠,成國渠等,西北邊疆亦設置“渠卒”負責水利,成爲戰國時代之後,第二個水利修建高峰】
【爲方便關東糧食順利運到關中而修建漕渠,整治漕運,有效的提升了運輸速度,降低了運輸成本,并起到了一定的灌溉作用】
【親臨現場,大力整治黃河,并取得豐碩成果,有言曰:梁楚之地複甯,無水災】
【任用趙過爲吏,推廣代田法和牛耕,改進農具,提高農業生産力,有力的緩解了社會矛盾,并爲後世的治世奠定基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