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邊打仗,貞觀皇帝就覺得舒适,順便還查查自己小金庫賺了多少錢。
前幾年自然災害比較嚴重,皇帝内帑拿的幹幹淨淨。現在自然災害消弭,道路通暢,國内安穩,商業再度複興,皇帝的小金庫又開始吸金。
沒錢不行,真不行。
有錢才能打仗,狠狠的打。
朝廷的商業稅現在是越收越多,主要就是關内交通發達,連帶着運輸業什麽的也發達起來,各種貨物都在長安交易,各個番邦的商人都來長安交稅。
想不賺錢都難。
民部尚書戴胄有時候晚上做夢,夢見皇帝疏通大運河,水泥路鋪到了嶺南,道路上的商人絡繹不絕。仿佛一個個行走的銅錢,發亮的那一種。
政事堂。
皇帝和相國們正在商議一項關于錢币的事情。
目前大唐用的貨币,主要是銅錢,大宗貨物交易,用的是銀餅子和金條。
至于像金元寶形狀的銀錠,對不起,沒有。
總的而言,除卻銅錢規模固定,銀子和金子随便什麽摸樣,隻要分量足就行。
不過,這很不好看,不規整。
像朝廷收到西域商人的金币或者是金條,一般都是重新熔鑄,麻煩。
“朕的想法是,熔鑄銀币和金币。摸樣嘛,和銅錢一樣,外圓内方。如此,方便交易。”
眼下,鬥米二十文,銅錢購買力适中。而一兩銀子則能換取近八百文銅錢,可見銀子的貴重。至于金子,這玩意可不是平民百姓用得起的,一般都是朝廷在用。達官顯貴也隻是儲存銀子,少有儲存大量黃金的。
當下的大唐,其實是‘銅本位’。換而言之,不論大宗小宗貨物交易,大多用銅錢來買賣。是故,在東西市,正常看見的交易畫面就是豪商帶着幾口大箱子,裏面碼放着一吊又一吊的銅錢。
官方說法是一貫,民間說法是一吊。因爲一千枚銅錢串在一起就像吊起來一樣,所以叫一吊。
對此,已成慣例,故行使之。
杜如晦問道:“陛下,兌換成價也要改?”
“當然不能改。”李智雲直接否決。
一兩銀子,能換取一貫錢。一貫錢,就是一千文銅錢。一千文銅錢,就是一千個銅闆。
這隻是普世标準,若是亂世,一兩銀子能換的銅錢更多!
相對而言,金子和銀子兌換比較平穩,都是在‘十和二十’之間波動,不會太大。
如果改鑄錢币,還改兌換率,那麽李智雲就是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直接玩崩。
“朕的想法是,銀币和金币,皆重一兩,如此,方便換算。”
一兩金子,約莫一顆雞蛋重。一兩銀子,比一兩金子稍微輕那麽一點點。
至于銅錢,不用改,沿用就行。
楊恭仁忍不住說道:“陛下,臣以爲現在的金銀摸樣,并不需要如何改變。我朝士民,多用銅錢,少用銀兩,更何況是貴重黃金。”
李智雲翻翻白眼,他能把自己心裏的銀行計劃、紙币計劃、全部說出來嗎?
他現在改币制,就是在試水。改币制無傷大雅,因爲李智雲隻是規定以後金銀銅三币要用什麽形狀,其他的什麽也沒動,而且也沒強制不準熔鑄銀錠和金錠。
是故,不會有什麽惡劣影響。
這麽做,一爲試水。
二嘛,則是爲了吸納黃金。
番邦來走商,自然不可能帶着幾車的銅币,他們的本錢,少說也得是銀子或者金子。
到時候你想花錢買東西,是不是得換取金币和銀币呢?
嘿嘿,如此一來,西域的銀子黃金,還不是滾滾而來。
其實李智雲更清楚,在大唐周圍,有一個國家,盛産銀礦,而且相當的豐厚。
沒錯,是倭國。
它後來,甚至被稱爲‘銀島’!
沒錯,這個名号很符合那群倭人,‘銀’島嘛。
更關鍵的是,倭國金銀礦比較淺,便于開采。
那邊小日子過得不錯的倭國,也是他将來要幹死的敵人之一。
多少帶着點深仇大恨的那種幹。
将來攻打倭國,李智雲會放出消息,倭國有銀礦!
然後嘛,打下來,到時候找到銀礦開采,還怕想吃肉的世家們不出力?
“非也,朕此制,乃爲貨币統一也。”李智雲淡淡的說。
金币、銀币、銅币,以後成制,自然也可以叫做金錢,銀錢,銅錢喽。
瞧瞧,多方便。
它們的外形和銅錢一樣,外圓内方,方便攜帶,方便換算,多多少少能夠刺激商業發展。
雖說士農工商,無商不奸,商人無信無義乃是大蛀蟲。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對外擴張,刺激經濟,沒有商人還真就不行。
不過,李智雲可從沒打算提高商人的社會地位。
老祖宗的話,相當有道理,将商人放在最末流的賤籍,實在是真知灼見,一眼看穿商人都是背信棄義的王八蛋。
世家有時候雖然沒節操,但是好歹知廉恥。
至于商人,他們知道什麽廉恥?
在商人眼中,有奶便是娘,有錢就是爹。誰能給他們利益,他們就可以給誰賣命。
反之,誰要奪走他們的利益,他們也能群起反抗。曆史上的教訓實在太多,李智雲都懶得回想。
溫彥博道:“陛下如欲改革币制,還需做好防僞,以免僞錢擾亂市場,壞了陛下大計。”
楊恭仁瞪着眼睛,好你個溫彥博,你現在變成皇帝走狗了是吧,皇帝說什麽就是什麽,不動腦子的?
他覺得皇帝的想法沒問題,但是在他看來根本就沒必要。銀子和黃金向來無規制,隻要分量足便行,何談定制重鑄,這不是浪費時間麽。
而且,鑄成銅錢樣式又能如何,最後還不是要稱量計算,繞了一個大圈,最後還不是繞回來了。
沒意思啊!
可惜,政事堂沒人附和自己。
而皇帝呢,貌似決心已定。縱觀皇帝登基以來,決定要做的事情,貌似還沒有做不成的。
李智雲道:“溫相說的極是,防僞事關根本,不容忽視,諸位可暢所欲言。”
見皇帝無視自己,楊恭仁心裏别提多難受,可他還不敢發牢騷,因爲皇帝可不是靠着他的。相反的,沒有皇帝,他才什麽都不是。
衆人見皇帝心意已定,連忙開始出謀劃策。在他們看來,皇帝心血來潮要改革币制其實無傷大雅,因爲皇帝隻是改變了錢币的外形,并沒有發行什麽新币,這就無所謂了。
衆人還想到了另一層,那就是以後銀錢問世,将來出去喝茶逛平康坊,倒是方便攜帶了。
畢竟,誰出門會帶着銀錠啊,大多數人出門都是碎銀子。
而碎銀子這玩意兒,膈應啊!
心靈和身體的雙重膈應,因爲不講衛生的人,天天咬碎銀子,不知道轉了幾手的碎銀子落在手上,上面一排醜陋的牙印,醜的要死。如果銀錢問世,想必賣相定然不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