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九十海裏,換算一下就是近一百七十千米,這種距離上使用aim-54c攔截高機動目标的殺傷概率很低,菲爾普斯中校打算連續進行兩次超視距攻擊,用掉座機挂載的兩枚“不死鳥”,接下來不管命中與否——多半是打不中的,再擇機進入危險的目視空戰。
爲了讓導彈少損失一點能量儲備,高速飛行中的“超級貓”轉向十點鍾方向、然後才開火射擊,等于替“不死鳥”完成了射後轉向的工作。
一枚導彈脫離挂架,視線中很快出現一團灰白尾煙,甩掉五百磅重量的f-14d身形似乎也輕盈了幾分,中校擡手後拉節流閥、同時開啓一下減速闆,他可不想就這樣超音速撞向“鐮刀”,至少在打完超視距對抗之前是這樣。
派出攻擊機隊襲擊紅海軍水面戰鬥群,同時設法攔截俄國人的戰鬥機,肖恩*菲爾普斯接到的命令并不是一定要擊墜“鐮刀”,他恐怕也沒那個本事。隻要能拖延這家夥的行動、嘗試将其屏蔽在戰鬥空域之外就可以;爲此。vfa-154“黑騎士”中隊的幾架f/a-18e/f在一旁掠陣。現在這幾架“超級大黃蜂”正向“鐮刀”所在空域接近,一旦對手有動作,就實施密集的aim-120b齊射。
當然了,按照以往的戰鬥經驗,即便“slammer”這樣的主動雷達制導導彈也很難對“瘋狂伊萬”構成威脅,“黑騎士”中隊的戰鬥機就隻停留在中低空、不會越過一萬兩千英尺的高度上限,借助相對較弱的海面環境來增強aim-120b導彈的下視能力,總而言之就是盡量把“鐮刀”往高空驅趕。
戰鬥一旦進入高空、高速層面。采用變後掠翼的“超級貓”應該就有一點優勢才是。
圍攻的計劃大概如此,接下來,接連打出兩枚aim-54c後進入中段導引,萬米高空的f-14d繼續将敵機放在十點鍾方向、始終保持雷達接觸。
估算的時刻到達之後,不出所料,雷達顯示屏上的目标回波仍然十分清晰,狡猾的俄國“側衛”甚至沒有采取劇烈的規避機動、從an/apg-71的照射下脫離,就直接規避了一枚“不死鳥”的遠距投擲,這一情況原本也在中校意料之中,不過真的讓皮爾遜确認這一幕。他還是感覺手上有點無力。
果然,“不死鳥”是不能奢望打中。接下來怎麽辦,轉一個圈、然後湊上去準備用“麻雀”?
aim-7m,中校的座機,在進氣道下是挂載有兩枚,這種本身性能就一般般、尤其據信根本對付不了“鐮刀”的半主動雷達制導導彈,習慣于在遠射程上開火的u.s.navy飛行員都不怎麽喜歡,和屬于arhm的“不死鳥”相比,sarhm需要載機一直保持雷達照射,總感覺有點危險。
尤其現在,天空中那一架“側衛”肯定挂載了主動雷達制導的aa-12,如果是迎頭接近,菲爾普斯可沒信心在躲閃“蝰蛇”攔射的同時命中對手。
弄來弄去,“不死鳥”沒什麽用處,果然還是要進入格鬥嗎……
兩枚遠程空空導彈打出去,結果沒一點收獲,菲爾普斯中校還在猶豫不決。
這時候,天空中的白色二十号正在規避第二枚來襲的“不死鳥”,保持飛行速度在角點附近,前方投射過來的雷達掃描波束如此之多,駕馭灰白巨鳥的年輕人沒有刻意規避雷達照射,現在也不需要,他雙眼掃視艙外的大片天空,在rwr開始報警時注意搜尋天空中的任何一絲異樣,在推進器燒盡的大火箭沖過來時果斷進入一組防禦性桶滾,沒費什麽力氣就讓笨拙的“不死鳥”撲了一個空。
面對不同高度的若幹架美軍戰機,敢于放任導彈接近後再行規避,龍雲這麽做看上去有一點冒險,畢竟再怎樣優秀的飛行員也不敢打包票,說自己能觀察到每一枚來襲導彈。
不過戰鬥這種事,本來就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眼下一大片敵機距離尚遠,又都在前半球,歸向時毫無征兆的紅外制導導彈基本上可以排除;而雷達制導導彈呢,美國人手上的“麻雀”系列又對白色二十号完全無效,所慮者,無非aim-54、aim-120b這類主動雷達制導導彈,隻要留意雷達告警儀的動靜,按照燈盤指示去搜索天空,就不擔心會被疾刺而至的導彈打個正着。
基于這種考慮,同時也爲了完成任務,與美軍艦載機隊迎頭接近的龍雲接連甩脫了兩枚“不死鳥”、同時更确定高度一萬米左右的目标是f-14。
按照一般邏輯,既然發現了專司防空的美國海軍戰鬥機,接下來紅空軍的王牌就該駕機沖鋒、和不自量力的挑戰者打一場毫無懸念的空戰;不過和單純的“騎士對決”相比,戰場上每一架戰機的存在都有意圖,很顯然,中将同志駕機升空可不是爲了和美國戰鬥機單挑、或者群毆,甩脫導彈後能量依然充沛的白色二十号随即半滾轉、進入俯沖,直接向着美軍攻擊機的方向沖去。
“側衛”一下子高度驟降,自然被菲爾普斯與搭檔看在眼裏,眼見對手徑自撲擊u.s.navy的攻擊機群、也就會進入護航機的攻擊範圍,中校倒下意識的松了一口氣。
看一看“鐮刀”的距離,他很快斟酌考量了眼下的敵我态勢,選擇了一條迂回航迹,同時在心裏默默計算一下時間,打算在俄國王牌遭遇“slammer”攢射、被迫轉身脫離時發動一次果斷的掠襲。
對付“鐮刀”這樣的敵人,掠襲,是f-14戰機擅長的一種戰術,同時也是一種風險較小的選擇。
雖然在此前的bvr階段,肖恩*菲爾普斯的座機是拿“鐮刀”沒辦法,但除了超視距以外,所謂“目視空戰”可并非隻有格鬥這一種模式,既然擔心在盤旋纏鬥中占不到便宜,那麽打了就跑的策略就很值得一試。
确定了行動方式,接下來,菲爾普斯中校囑咐皮爾遜留意周遭空情,讓他調動雷達盯住俯沖突進的那一架“側衛”。
駕機接近對手時,中校一邊操控戰機、一邊看着代表敵機的光點在平顯上一點點移動,無線電裏傳來飛行員們發射“slammer”時的“fox_three”呼叫聲,雙方交戰距離大約在三十海裏。
果然,也許是“超級大黃蜂”們投射的aim-120b數量着實不少,攻擊也進行的毫無遮掩,就連“死神”也要忌憚三分,如同泥鳅般狡猾的俄國“側衛”在頻繁換位,接下來,更一下子從雷達顯示屏上消失,顯然又在進行對抗pd模式的高g機動,中校連忙囑咐搭檔更改雷達工作模式、以免打草驚蛇,自己則繼續駕機潛行,準備在“鐮刀”一轉身時就發起攻擊。
“麻雀”m,好不好用且不論,這種距離上也隻有用這一種貨色了吧!
從敵人後半球悄悄接近,肖恩*菲爾普斯的判斷基本接近事實,駕機俯沖準備襲擊美國海軍攻擊機群時,龍雲的白色二十号很快成了f/a-18e/f們眼中唯一的目标。
短暫應答過程中,其他滞空戰機的iff都有響應,這架疑似“側衛”的戰機卻一點回信兒都沒,結合“鷹眼”發出的警告,“黑騎士”中隊的人們才大概搞清楚,剛剛墜海的vfa-103的戰友們沒說謊,那的确就是“死神”的座機,衆人的開火攔截意念也相當強大,一批細長的灰白色利箭激射而出,拖着稀薄的推進器尾焰向前撲去。
從中高空到低空,駕機俯沖、迫近美國人的攻擊機群,戰鬥機雷達能看到的空域隻是一個圓錐型的部分,按“黑騎士”中隊的計劃,直奔美軍攻擊機隊而來的“鐮刀”會一下子沖進好幾架“超級大黃蜂”埋伏的空域裏,現在主動開雷達、投擲aim-120b發起攻擊的隻是伏兵一部。
等這家夥再飛近一點,大家再萬彈齊發,一大批“slammer”的舍身撲擊,就算打不下“鐮刀”,也能讓俄國佬手忙腳亂好一陣子。
這樣一來,等他從導彈的攢射中掙脫,就别想再追上跑遠了的“大黃蜂”們!(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