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陸地上的較量,毫無疑問,東方國家集團有壓倒性的優勢,然而在海空方面決出勝負之前,這種優勢,對戰争進程可以說一點作用都沒。
對于這場脫離陸戰、海空決勝的戰鬥,北約方面雖然被一場“核武器危機”鬧了個措手不及,卻還是對自己的海空軍實力信心十足。這種信心,也表現在美國太平洋司令部的戰略決策上,一衆将軍們還在考慮要從哪兒發動進攻,打算動用優勢海上力量,對伊萬們的悍然空襲還以顔色。
然而,還沒等他們商議出結果,真正的戰争就已經全面爆發。
就在福岡空襲事件後幾天,當國際社會還在爲這一場核武器風波而議論不休,紅色帝國的戰争機器卻已經隆隆開動,鋪天蓋地而來的vvs戰鬥機,護送着挂滿空對面彈藥的攻擊機、轟炸機編隊,向隔海相望的日本發動了全面空襲。
面對俄國人的大舉進擊,駐日美軍立即做出反應,協同日本航空自衛隊大舉反擊,一場規模空前的天空争奪戰随即爆發。
這樣一場空中較量,華約大舉進攻,北約全力防守,交戰雙方似乎就是拿錯了劇本,彼此之間的傷亡也都十分慘重;開戰三天來,日本海上空的激烈空戰幾乎一刻不停,擔當炮灰的航空自衛隊與來襲的紅空軍都損失了數十架戰機,一時間卻是誰也沒能完全奪取四島周邊的制空權。
制空權的争奪。對進攻一方是錦上添花。對防禦者來說卻是生死攸關。
就在對抗雙方竭盡全力。派出大批戰機來往厮殺之時,紅空軍的攻擊機群并未坐等戰友們奪取制空權,而是一開始就全力出動,把一枚枚空對面武器投擲到日本列島上。
這其中,tu--95ms等遠程轟炸機主要在戰線後發射大量巡*航*導*彈,戰鬥轟炸機與專職攻擊機則更加勇猛的長驅直入;綿延數百公裏的日本海,看似廣闊,卻阻擋不了紅空軍的高漲鬥志。飛行員們駕馭戰機、冒着航空自衛隊的攔截一力突擊,一時間日本西部各地都是狼煙四起。
除此之外,如果說戰機突襲還可以攔截,有些東西則讓日本國民十分無奈,遍地開花的戰術火箭,很快戳破了“愛國者”導彈系統的攔截率謊言,讓準備不足的日本社會一點點陷入了疲于奔命的狀态。
開展數日,誰也沒有絲毫退意,爆發在遠東的一場天空較量,似乎還要這樣持續的拉鋸下去;然而随着某個人的到來。戰争的形勢,也将很快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和其他一線作戰部隊不同。如今的維克托*雷澤諾夫,在紅空軍的職務已經發生了改變。
原先在高加索參加戰鬥,軍銜已經升到vvs航空兵中将的維克托*雷澤諾夫,一直在第237殲擊機航空團服役;在237團,團長薩姆索諾夫的軍銜隻是中校,雖然在軍隊裏發号施令一般隻看軍職、不看軍銜,不過有這麽一名中将在團裏,大家在榮幸之餘也多少感覺有一點滑稽,畢竟曆史上的紅空軍王牌可沒有戰時火箭般升遷,将軍駕機升空打仗,這種事情在空戰曆史上也是很少有的。
當然,這種想法并非出于“不服氣”,說起戰績來,維克托已經把曆史上的諸多王牌遠遠抛在身後,晉升中将也是理所應當的。
不過很顯然,空軍司令部的考慮要更周詳一些,在即将到來的遠東大戰中,雖然第237殲擊機航空團所在的殲擊機師也被調到了興凱湖畔,維克托*雷澤諾夫卻沒有直接歸隊,而是和另外三名優秀飛行員一起組成了第239殲擊機航空團,變成了一支遊離于作戰序列之外的獨立部隊。
“第239殲擊機航空團”,這個曆史上從未出現的vvs作戰編制,其實一共就裝備有七八架各型su-27戰機,任務目标是爲維克托*雷澤諾夫中将的出擊行動提供支持,包括駕機轉場、戰機維護和僚機抽調等,對外則宣稱其編制與一般殲擊機航空團無異;這樣的一支隊伍,名義上隸屬于所謂的“第210殲擊機師”,這一個架子師,其實什麽下級單位都沒,隻下轄一個239團而已,然後就直接歸237團同屬的vvs第十航空軍直接指揮。
具體的前線的安排,作爲一個航空軍下屬的師級單位,210師的駐紮機場自然也有好幾處,平時人員與裝備在各場站之間流動,目的隻有一個,就是方便維克托*雷澤諾夫安全而高效的執行作戰任務。
總而言之,雖然編制上有一點混亂,但從理論上講,維克托*雷澤諾夫航空兵中将的軍職已經有所變化,他現在不僅是第239殲擊機航空團的一名王牌飛行員,還擔任所謂“第210師”的師長兼政委,直接聽命于實力雄厚的第十航空軍,身份也就從一介飛行員變成了師級指揮員。
當然,這些都是空軍的刻意安排,對他完成作戰任務是沒有一點影響的。
至于上面的考慮,安排他擔任師長、等于就是自己指揮自己,這固然是爲了便于維克托執行任務,其中恐怕也有一些迎合總書記眼光的意思;察言觀色、相機而行,這在任何時代都難免,龍雲也就沒有去刨根問底,他隻要打好自己的仗就可以。
于是就在今天,上午駕駛戰機出動,他很快就要在遠東的天空中露面,再一次參與到氣勢磅礴的大規模空戰中。
坐在蓄勢待發的戰機駕駛艙裏,很快更換了另一頂飛行頭盔,測試頭盔瞄準具工作正常,龍雲關閉了戰機座艙蓋,向塔台發出了請求起飛的呼叫;片刻之後,專門爲中将同志服務的指揮塔台告知“可以起飛”,引擎轟鳴的灰白色迷彩巨鳥開始加速滑跑,很快就機頭一揚展翅飛上了藍天。
闊别戰場後的第一次出擊,今天,龍雲選擇駕駛剛剛接手沒多久的su-27m2型戰機出動。
接收新戰機以後,請地勤人員爲戰機做了一些塗裝修飾,其中一架m2型噴塗了“經典款”的二零一九塗裝,另一架則保留了原先的灰白兩色拼接迷彩,隻是把機身編号都換成了更加醒目的紅色十七号;除此之外,一下子成了210師師長,手下的戰機數量也變成了八架之多,239團裏其餘六架su-27m的塗裝倒沒有變化,但是編号都統一改成了白色二十号。
經過這麽一番處理,在不明真相的人看來,遠東天空中似乎到處都有超級王牌的蘇霍伊座機出沒,當然,其中至多隻有一架是由維克托*雷澤諾夫在掌控,這也是出于安全保衛工作的需要。
頭一次駕機出動,戰機翼下挂滿導彈,翼尖還裝上了久違的“基裏連科烤箱”,動力充沛的su-27m2飛行起來仍然有幾分輕盈,簡直不像是機内灌滿了十噸燃油的樣子;一邊拉杆讓戰機持續爬升,感受到低空亂流所緻的起伏颠簸,龍雲首先就與地面導引台站取得聯絡,順便驗證了座機的iff模塊工作正常。
遠東的大規模行動,與西歐戰場的态勢有所不同,成爲進攻一方的vvs不再能依靠分片接戰的方式回避敵我識别問題,iff就成爲了飛行員執行任務的必需前提。
說起iff,以龍雲的了解,現實世界裏這一套東西給蘇聯造成的困擾可着實不少。
所謂敵我識别,說白了就是用電子設備應答特定的無線電詢問信号,答得出就是友軍,否則就疑似敵人,乍看起來,似乎一點都不難,然而關于iff的鬥智鬥勇,卻幾乎貫穿了整個冷戰時代。
對電子技術相對落後的紅色帝國而言,早期的一些敵我識别系統,如“堿”、“矽”等系統都十分簡陋,加上西方特務的情報竊取,很容易就會被對手破解而鑽了空子;等到後來,蘇聯解體前夕發展出的“口令”系統,倒是在加密強度上做的比較好,然而這套系統因爲俄羅斯的動蕩而一直沒有得到廣泛應用,俄羅斯自己的不少戰機都沒有升級iff系統到“口令”,其間還鬧出好幾次誤擊事故,直到後來時代變遷,才逐步被東方國家聯盟的統一敵我識别體系所替換。
所謂iff的問題,涉及到電子系統、密碼學和空中接口設計等諸多方面,龍雲對此并不甚了了,不過他的确知道,這關乎一場大規模空戰的勝負成敗。
這場世界大戰中,華約集團在歐洲大陸作戰時,其實就沾了不少北約iff識别困難的光,自己則分片接戰的方式回避了麻煩的敵我識别流程,卻還是承受了一定比例的誤傷事件;而今戰場變成了遠東的浩瀚海洋,進攻一方很難把作戰行動彼此截然分開,遠東軍區的pvo戰機難以從混亂之極的戰場上輕易分辨敵友,這就爲接下來的戰鬥造成了很大困擾。(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