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大山雖比不了白馬山,卻也是千峰疊障,萬壑含煙。有人稱之爲危岩若削,洞穴幽奇,松柏參天,澗水潺湲。可以說山光水色瑰麗,風景四季宜人。
但此時在孟山腳下,哪裏還有宜人之景?這一刻,就見狼煙四起,喊殺聲頓時響徹了天地!
劉文昊雖然早就見識過女真鐵騎的威力,可他也算是頭一次在野外和金軍相遇。在從唐芸雙手中接過一杆長槍後,他手心裏緊張的全都是汗。
而這個時候,李彥仙和楊再興等将卻早已布好了戰陣,由于己方戰馬不多,而且又處于被動的一面,所以李彥仙打算以逸待勞,就等着金軍沖殺過來!
面對這種情況,劉文昊自然懂得放權,讓李彥仙放手一搏。
說時遲那時快,刹那間,就見數以千計的女真鐵騎全速殺往戰陣之中!看那樣子,大家都明白,這些女真鐵騎的目标正是劉文昊所在的心髒地帶!
“保護大人!”
不用李彥仙吩咐,唐芸雙和楊再興等人也是第一時間就聚在了劉文昊的身邊!
開玩笑,劉文昊可是平晉鄉軍的主心骨,别說是各個将領,哪怕是一個最不起眼的兵卒,也不會讓女真人傷害到劉文昊半分。
絕世猛将楊再興,手中提着一杆大鐵槍,隻要是有人膽敢染指劉文昊,那麽就是他的死敵!
反觀女真人這一方,領軍之人名叫完顔活女,乃是大金戰神完顔婁室的長子。
當他看到孟縣的援軍之後,本來是想一鼓作氣的将宋軍全都殲滅與此,可沒成想,女真鐵騎在這小将的第一次指揮之下,竟然沒能克進全功!
“廢物!”
事先埋伏,又是主動出擊,并且還是在女真鐵騎完全能夠發起沖鋒的地方。可第一波攻勢,他們竟然連那戰陣的陣型都沒有打亂!
“這難道是大宋的精銳之師嗎?”
然而當這位女真的後起之秀遍觀宋軍的戰陣之後,還是搖了搖頭。早在埋伏此地的時候,就有消息傳來,說他們将要伏擊的乃是一群廂軍。
在那個時候,活女還不以爲然,覺得以女真精銳之師去伏擊一群廂兵,乃是堕了女真鐵騎的威名。就算勝了,也勝之不武。
然而兩軍第一次對壘,他卻忽然察覺到,自己還是輕敵了!
這哪裏還是一塊好啃的骨頭?
大宋的廂軍一般就是在戰場上輔助禁軍的雜役兵罷了,誰能想到他們竟然有這樣的戰鬥力呢?
完顔活女罕見的皺起了眉頭,要知道,這小将可不是完顔阿圖魯那般莽撞,可以說在小一輩之中,活女絕對是大金頭号的帥才!
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常年跟在完顔婁室的身邊,這小子又豈能是那泛泛之輩?
戰場上已經到了膠着的時刻,活女明白,現在就得一鼓作氣把宋軍拿下,要不然,等到己方力竭之時,他将要面臨潰敗的下場!
想到這裏,活女立即将傳令兵叫到身邊,随即下令道:“傳令下去,中軍壓上,其它隊伍則繼續緩進,務要壓得宋軍難以集中力量!”
活女明白,隻要能擊破宋軍的一道缺口,那他們就會如破堤的洪流,到時候就會任他們宰割!
俗話說狹路相逢勇者勝,或許這位日後名震大江南北的女真悍将也沒想到,剛進入河東,他竟然遇到了這樣一支宋軍!
将令下達之際,就聽見金軍後方戰鼓震響!刹那之間,金人的中軍瞬時壓了上來!這還不算,在中軍的兩翼又各自沖出來數千精騎。
劉文昊下意識的将自己手中的望遠鏡交在了李彥仙的手中,而後眯起了雙眼。
和心情沉重的劉文昊不同,李彥仙在接過望遠鏡後,嘴角卻直接邪魅的笑了一下。
“哼!有點意思!”
話雖如此,李彥仙也當然不敢小瞧,于是連忙下令,派出相應的騎兵,循迂回的路線,繞擊敵人陣地的左右兩翼!
本來在玻璃廠建成之後,劉文昊本想給每個将領都打造一支望遠鏡。可那個時候,由于玻璃廠的生意太好,所以就沒有來得及。
該說不說,望遠鏡對于每一個領軍之将來講,絕對是金手指級别的利器!哪怕僅僅隻是料敵于先一點點的時間,這戰場上的結果也會變的不同!
當李彥仙拿起望遠鏡,或許這場遭遇戰就已經注定了一個結果!
可女真鐵騎怎能任由氈闆上的肉加以反抗?敵陣蹄音雜沓,号角長鳴,顯示金軍早已窺破了李彥仙的戰術!
而平晉鄉軍匆忙開始調動軍隊變陣迎戰,但已是失卻先機!
在馬背上長大的女真鐵騎,一邊沖殺,一邊射箭。那如同驟雨般的箭矢,瞬間就插了過來!
“變陣!”
如非在兩線用兵的特殊情況下,金軍本可輕而易舉的以優勢的兵力,擊退或殲滅李彥仙所指揮的平晉鄉軍。
但不知怎麽回事,也可以說平晉鄉軍的韌性特别高,别說是女真鐵騎沖殺過來,哪怕是那傳說中的鐵浮屠也休想再前進一步!
“什麽?!”
活女不由得睜大了眼睛,他實在沒有料到,在女真鐵騎的沖擊之下,這麽一股雜牌軍竟然還能保持住陣型!
與此同時,李彥仙則是狠狠的咬着牙,一邊指揮着,一邊又看向了劉文昊。
“大人,這麽下去不行啊,金人的鐵騎沖擊的太猛了!”
或許李彥仙是打算退一下,暫避女真鐵騎的鋒芒,畢竟往後退一點就是大山腳下。女真人即使追擊,也無法上山。
然而令李彥仙想不通的是,劉文昊竟然像絲毫沒有聽見似的,直到李彥仙又舉起望遠鏡,順着劉文昊的目光才赫然發現了異常!
也或許是說,這位在後世和嶽武穆相提并論的武将終于明白了劉文昊的意圖,于是連忙請命道:“大人,末将願帶人反沖一陣!”
可誰知,劉文昊卻是搖了搖頭,就見他轉身面向楊再興,吩咐道:“楊再興聽令,本官令你率領一百騎兵,反沖金軍大營……”
<!--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