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齋王還未出手,所以張氣寒也不出手,以防齋王突然殺出。
不過鈴鹿禦前也沒有讓張氣寒失望,憑借神器“三明劍”,竟是與蛟龍打了個平手。
仙物一級的身外物作用各不相同,兵刃一類的仙物常常能連接溝通外在之力,比如“天師雌雄劍”,便可溝通鎮魔台上的刑柱,隻是以齊玄素和張月鹿的境界修爲,還用不出此等變化。“三明劍”也是相同道理,三劍合一之後,可溝通鈴鹿山,憑借其威力正面硬撼蛟龍。
經過半夜的激戰,天際盡頭已經泛白,一輪朝陽正在緩緩升起。
就在這時,一隻僅着白襪的纖足踏在了龍首之上。
這不免讓人想起古人所作的《洛神賦》:“體迅飛凫,飄忽若神。淩波微步,羅襪生塵。”
一名同樣是白衣紅裳的女子出現在蛟龍的兩隻龍角之間——過去的绯宮曦子内親王,現在應該稱之爲齋宮曦子内親王,簡稱齋王。不過爲了區别過去的曆代齋王,仍舊可以沿用舊稱绯宮曦子。
成爲齋王之後,不能婚嫁,這位齋王已經年過六旬,不過表面上看起來卻如不到三十歲的年輕女子。
绯宮曦子半跪下來,伸手輕輕撫摸腳下的龍首,閉上眼睛低聲呢喃。
原本略顯暴躁的蛟龍立時變得安靜起來。
然後绯宮曦子站起身,緩緩拔出了腰間的佩劍。
此劍當然不是中原的劍,而是鳳麟洲的劍,不過又與普通太刀不太相同。
此劍名爲“天之叢雲”。三大神器之一,乃是素盞嗚尊的象征。
劍長二尺七寸,劍刃像菖蒲葉,劍身很厚。劍柄裝飾猶如魚的骨節,劍身通體白色。
傳說鳳麟洲的神靈時代有三把神劍,即“十握劍”、“天叢雲劍”和“布都禦魂劍”。其中“天叢雲劍”威力最大,就連“十握劍”都有所不如。
“天叢雲劍”是八岐大蛇體内出現的神劍。八岐大蛇的頭和身體分成了八部分,跨越了八個山谷和山峰,體型如同山嶽。
八岐大蛇每年要吃七個少女,傳說素盞嗚尊用美酒将八岐大蛇灌醉,用“十握劍”斬殺八岐大蛇時砍到了一個堅硬的東西,切開蛇尾便見到一柄鋒利的太刀。因爲八岐大蛇的頭上經常有雲覆蓋,所以這柄劍又被稱作叢雲劍,天是尊稱。
素盞嗚尊将之獻給了姐姐卑彌呼尊。卑彌呼尊将“天叢雲劍”和“八咫鏡”、“八尺瓊勾玉”一起賜予皇室,它們被列爲皇室的“三大神器”,是王權的象征。其中“天叢雲劍”被供奉在熱田神宮之中。
天門假借和談的名義行緩兵之計,主要便是将分散于各地神宮的人力物力集中起來。
绯宮曦子握住“天叢雲劍”,雲氣彌漫。
看這架勢,绯宮曦子是要與蛟龍并肩作戰了。
在這種情況下,張氣寒也必須出手了,否則僅憑鈴鹿禦前一人,絕不是對手。
張氣寒伸手一抓,從虛空中扯出一把漆黑長劍,此乃“天魔斬仙劍”。
此劍曾是徐祖、東皇的佩劍,與清微真人所用的“血裳絕仙劍”并列齊名,雖然不是仙物,但屬于“功燭杖”一級的半仙物。
張氣寒不愧是長生階段的仙人,以手中“天魔斬仙劍”指天,天幕立時染上了一層漆黑顔色,然後這抹漆黑迅速蔓延開來,就像紙上不斷擴散的墨迹。仔細望去,那抹黑色竟是無數黑雲,從四面八方向大禦神山蜂擁而至。
不多時的工夫,已經是黑雲壓城,陰風陣陣,黑森森一片,如子夜一般。一片黑暗中,陰風越來越大,其聲凄厲,若是仔細聽去,似可隐隐聽到無數讓人毛骨悚然的低聲細語。
這等手段非但沒有半分仙氣,反而是陰氣漫天,正是“太陰十三劍”。
同樣是“太陰十三劍”,齊玄素借來的“太陰十三劍”與之相比,便如螢火較之皓月。
雖然玄聖整合傳承之後,所有大成之法人人可學,但大成之法還要名師指點,因爲各道底蘊側重不同,還是有着明顯的區别,比如“五雷天心正法”,任何人都比不上張家。
按照道理來說,“太陰十三劍”乃是全真道擅長的法門,不過東皇、李家道字輩的老祖李道興都學過此法,所以太平道同樣精通“太陰十三劍”。又因爲各自理解不同,“太陰十三劍”竟有四個版本。分别是玄聖去心魔版本、太陰真君初始版本、徐祖改良版本、東皇二次改良版本。
齊玄素用的是太陰真君初始版本,謝秋娘學的是徐祖改良版本,張氣寒用的則是東皇二次改良版本。
這些版本最大的區别就在于如何處置心魔和有無劍陣。
玄聖和太陰真君的版本比較安全,威力相對平庸。徐祖和東皇的版本十分危險,修煉時稍有不慎,輕則跌落境界,重則性命不保,不過威力極大。
大禦神山之外,已經朝陽初升,紅霞滿天。
大禦神山的範圍内則如同深夜。
绯宮曦子一劍劈出。
漫天黑雲支離破碎。
張氣寒不以爲意,不見他如何動作,剛剛有黑雲被撕裂,便有新的黑雲生出填補,不見半分光明。
绯宮曦子見此情景,不再嘗試分開雲海,一劍斬出,便見一道長有十餘丈的雪白劍氣,如長虹貫日般向張氣寒刺去。
這道劍氣看似尋常,正所謂大繁至簡,其實是凝聚了绯宮曦子精氣神巅峰的一劍。
張氣寒沒有任何出手的意思,隻是靜靜望着這道劍氣。
一瞬之間,在張氣寒的身前出現了無數細線,自行延伸交錯,密密麻麻,最終組成一個極爲玄奧的法陣,猶如一方星羅棋布的玄奧星圖。
此乃“南鬥二十八劍”。
就連張月鹿這些晚輩都能身兼數門大成之法,更何況是張氣寒。
劍氣進入星圖之後,立時靜止不動。可仔細看去,其實劍氣一直都處于前進之中,隻是陷入了一方與現世截然不同的小千世界之中,被星圖不斷挪移改變前進路線,這才無法接近張氣寒。
在神話傳說之中,居于昆侖的西王母曾經以一隻仙物簪子配合無上神通造就了一條“銀河”,仙人不得飛渡。張氣寒當下所用手段,與此傳說有異曲同工之妙,想要渡過“銀河”,隻能破解他的星圖,或是直接以力破開這方小千世界。
這道劍氣以極爲緩慢近乎于靜止的速度前進着,不時傳來輕微的碎裂聲響,這是組成的星圖的“星辰”被劍氣擊碎,如果劍氣擊破“星辰”的速度快于星圖重組再生的速度,那麽便可以力破去這幅星圖。
劍氣一寸寸推進,然而每推進一寸,劍氣就消散一分,當劍氣終于抵達張氣寒的面前時,已經是強弩之末,被張氣寒揮袖一掃,便徹底消散于無形。
下一刻,黑色雲海滾滾湧動,緩緩下壓,乍一看去,似是觸手可及。
張氣寒的聲音響起:“绯宮曦子,懸崖勒馬,猶有餘地。玉石俱焚,悔之晚矣。”
随着張氣寒的話語,雲海開始緩緩轉動,逐漸形成一個巨大漩渦,幽深不見其底,仿佛是一隻巨大無比的眼眸,正在冷冷地俯視着大禦神山和绯宮曦子。
绯宮曦子舉起手中“天叢雲劍”,指向張氣寒。
人龍合一,沖天而起。
哪怕是張氣寒,也不能正面力敵一人一龍,隻能暫避鋒芒,身形上升,沒入黑雲之中,隐去蹤迹。
然後從黑雲之中探出一隻巨大的猙獰魔爪,覆蓋鱗甲,足能将一人握于掌中,五根指甲銳長如利劍,閃爍着詭異光澤,蘊藏種種戾氣煞氣,劃破長空,朝着绯宮曦子絞殺而至。
“太陰十三劍”的關鍵在于心魔和劍奴,徐祖版本的路數是重劍奴而輕心魔,東皇版本卻汲取了另一位王姓劍道大家之長,反其道行之,以“太陰十三劍”中的陰邪殺戮之劍意養育心魔、壯大心魔,使得心魔得以在現世之中化形,擁有實體,再由心魔操縱“太陰十三劍”,幾乎将“太陰十三劍”的威力發揮到了極緻。
相較于抑制心魔的劍奴路數,有了實質形體的心魔威力大了何止一倍,隻是如此一來,心魔失控的危險也大大增加,就連僞仙也不敢貿然使用,隻能封禁起來,當作最後拼命一搏的手段。
不過張氣寒早已降服心魔,這才敢喚出心魔。
绯宮曦子揮動“天叢雲劍”護住周身上下,劍光所到之處,滾滾雲氣湧動,如煙羅屏障,任由魔爪如何絞殺,生生不絕,使得魔爪不能靠近绯宮曦子分毫。
轉眼之間,心魔的小半個身形已經探出黑雲,揮手之間,一片漆黑劍雨席卷而出,四散紛飛,這些劍氣乃是“太陰十三劍”中的“玄陰劍氣”和“太陰劍氣”,十分污穢,蘊含了各種煞氣、戾氣,幻象叢生,陰詭難測。尋常天人隻要沾上一點,就要被這劍氣侵入體内,落地生根,腐壞身軀,生不如死。
最終天地轟然一震,一個披毛帶甲的巨大身影完全降世。這也可以算是身外化身的一種,隻是更爲兇惡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