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軍帥帳,李芳遠望着沙盤陷入了沉思之中。
怎麽辦?
好辦。
撤!
趁明軍包圍圈還沒有成型之前,自己完全是有撤退機會的,以左右兩翼騎軍殿後,自己則帶着中軍脫身南撤,明軍根本無力追殺。
畢竟,此刻明軍的主力還沒有攻破塢堡陣,還被牢牢牽制在正面戰場上。
隻是自己這一撤,所謂的臨江防線就不戰自潰了。
李芳遠望向北方,重重的歎了口氣。
“傳令,撤!”
在鴨綠江阻擊常茂一個多月後,李芳遠最終還是離開了這個被自己一手締造且傾注信心的臨江防線大營,帶着五萬中軍井然有序的撤退。
左右兩翼騎兵殿後,保着李芳遠南撤。
“常帥,李芳遠撤了。”
常茂等到了這條消息,毫不意外的輕蔑一笑:“他是個聰明人,自斬是他現在唯一的去路。”
“要追殺嗎?”
“不用了。”常茂大步流星走出帥帳,望着處處喊殺聲的戰場,遙指道:“全軍停止進攻,給本将軍把這所有塢堡全部包圍起來,讓裏面固守的敵軍投降!”
當李芳遠選擇撤退的那一刻開始,就意味着這位朝鮮的靖安大君親手放棄了尚在塢堡陣中堅守的數萬将士,等待他們的下場,要麽就是戰死于疆場,要麽就是餓死在塢堡中。
外無援軍、内無糧草,三萬餘朝鮮軍在堅持了三日後,選擇了走出塢堡,向明軍投降。
渡江戰役以明軍的大獲全勝而告終。
“此戰前後曆時三十七天,前後斃敵一萬兩千餘、俘虜三萬一千人,可謂大捷。”
行軍文書提筆寫下捷報,面向常茂笑道:“常帥開了一個好頭啊,此番捷報送往京師,太師一定會有嘉獎。”
“不到五萬的斬俘而已,算什麽大捷。”
常茂倒是不甚看得上這份戰果,隻言語一句後便将這事揭過:“通知俞以豐,讓他組織一些人手和工匠來,這不還有三萬多朝鮮俘虜嗎,把塢堡陣一拆,足夠在這鴨綠江造一座大橋出來,确保我軍後勤補給可以源源不斷的送入朝鮮戰場。”
“此戰,我軍共折損兒郎八千餘人,這座橋的名字,就叫八千橋吧。”
行軍文書沉思片刻後言道:“八千、八仙,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到底還是常帥您神通廣大,勝了那李芳遠一籌。”
常茂無聲笑笑,他倒是沒想到什麽諧音的事,不過行軍文書的吹捧還是讓常茂沉重的心情好了不少。
随後的幾天,常茂率軍在原地修整數日後,等到俞以豐帶人前來接管俘虜後,前者才繼續領軍南下。
雖然這場渡江戰役的斬俘并不算多,但還是重創了李芳遠和朝鮮方面,後者不得不引軍撤回平壤修整,如此一來,便将整個朝鮮以北盡數讓了出來。
明軍所到之處,再無任何阻擊。
“嚴令三軍,所到之處必秋毫無犯,另外,之前咱們縱兵于後行劫掠焚田之事,必惡民情,後勤所輸軍糧要盡數散于百姓,保證他們不會因爲缺糧而餓死。”
常茂已經将朝鮮視做了自家的基業,故而并沒有急着繼續進攻,而是搞起了民生恢複和赈濟災情的事來,如此一來,又是大把的軍費開支。
不過這麽做的好處也很明顯,被明軍占領的地區,朝鮮百姓的反抗并未有多麽激烈,偶有零星襲擊之事,也被很快撲滅。
這就看出漢化程度的重要性了。
朝鮮,是陳雲甫精心挑選出的第一個對手,攻占難度是最低的,戰場上的仗常茂打赢了,而戰場外的仗,一樣好打。
等把後方完全穩定住之後,常茂才領軍繼續南下,迫**壤府。
“咱們這次耽誤了一個半月的時間,李芳遠得到了喘息的機會,不僅在平壤修整好,還構築了大量的防禦工事,看來,又是一番惡戰啊。”
常昇出現在常茂身邊,遙望着南邊那模糊的平壤城感慨道:“咱們這位對手,倒還是個打防守戰的高手。”
“他善守,咱們善攻,就看誰更技高一籌了。”
“這位李芳遠還是李成桂的兒子,要不然,換做外人爲帥的話,就憑他丢失臨江防線這場大敗,咱們還可以行反間計來除掉。”
常茂點點頭,并未接話,而是轉口問道:“現在開京那裏有沒有什麽動向?”
“聽說李成桂又給李芳遠送了幾萬精銳,并且在加快從各道府抽調援軍的動作,料想要不了一個月,這平壤,就會雲集幾十萬大軍了。”
常茂并未覺得有什麽壓力,反而一笑:“幾十萬,那豈不是說,這場平壤攻堅戰有望成爲朝鮮戰場的大決戰?”
“是啊。”常昇跟着一笑道:“打下平壤,就再也沒有敵人能攔住咱們了。”
“咱們要不要給李成桂一點時間?”
“好主意。”
常昇瞬間明白自己大哥的意思,哈哈一笑道:“讓他們把防守的重心都放在平壤吧,這樣一來,等到東南水師攻陷濟州島,在光州沿海登陸後就可長驅直入,和我軍形成南北兩向夾擊的戰略局面。
彼時,定讓他李成桂顧頭不顧腚,咱們先把三韓舊地打下來,隻給他留一個京畿道。”
“當年唐太宗李世民征高句麗,也是定下了先剪除羽翼的作戰方針,拉攏新羅、進攻百濟,最後在遼東和百濟南北兩個戰場同時開花,大大削弱了高句麗的國力,最後在唐高宗時期,徹底将曾經戰勝隋炀帝而不可一世的高句麗滅國。”
常茂憶起曆史,對李世民的功績贊不絕口:“唐太宗給咱們後人留下了一個非常好的實戰示例,直到今時今日,這也是個很好的戰略方針,咱們照葫蘆畫瓢即可。”
“李成桂會不會也堤防這一點?”
“他倒是想堤防,可他有那個實力嗎。”
常茂自信言道:“兵法中早就說過,打仗,打的是勢,何謂勢,唯國力耳,朝鮮撮爾小國,于我大明國力懸差十倍不止。
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你看,孫武和李世民都在教咱們怎麽打仗,咱們還不知道該怎麽打嗎?”
“大哥英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