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烨捂着耳朵出來,心想,我不蠢啊,父皇也沒說我蠢。
晚上和同學同仁們吃飯,何小花自然不好意思來。
張平問到丁烨,丁烨這才想起來,他也不懂含蓄,直接和張平說了,小花讓我找人提親,你不說我都忘了。
撲,張平一口酒噴出。
他左右看看丁烨,也沒感覺丁烨比自己帥啊?是不是何小花知道他是太子?
“你明天都要走了,你現在才想起來?”張平馬上道:“晚兩天再走,先把這事辦了?”
“這怎麽行?這事太麻煩了,來不及,先去揚州再說。”
“。。”張平。
張平心想,将來我女兒若要選中伱這樣的,我非打斷她腿不可。
當晚消息就傳到丁毅那裏。
丁毅又招來錦衣衛指揮使路超和李忠義,詢問了何鐵柱的情況。
然後丁毅一臉愁容手托着下巴。
自己好歹也是大明第一海王,兒子卻是不成器。
說什麽今天晚上也得先睡了何小花再走啊。
“聽張平說,何小花品性還是不錯的。”丁毅道:“烨兒不争氣,咱們卻不能讓他太随意。”
“找個人下禮,先定下來再說。”
于是第二天,丁烨帶着人馬浩浩蕩蕩的去天津碼頭,路超派人假扮媒婆,以丁烨家裏人名義送了厚禮,要求先定親。
何鐵柱雖然不滿意是定親,但也挺高興的。
但收到厚禮的第二天,發現何小花不見了。
何小花留信,要去揚州找夫君。
這把老何給氣的,卻又無可奈何。
——
仁德三年十一月下旬,丁毅來到工部匠作司。
現場有匠作司、科技司很多人在。
仁德二年一月匠作司做出了雷貢,然後開始在科技司的配合下,研究雷貢火帽。
經過一年多,近兩年的研究,大乾帝國終于制造出雷貢火帽,并裝備到燧發槍上。
當然,此時按原理來說,已經從燧發槍,進步到擊發槍了。
先說說雷汞的優勢,雷汞Hg(ONC)2中文全稱雷酸汞,定位是起爆藥,因爲自身性質問題容易腐蝕炮膛和彈顆,現在的起爆藥已被疊氮化鉛等新起爆藥代替,但在當時,已經屬于跨時代的發明,這種高敏性起爆藥在接受1-2N的輕微撞擊後便會被引爆,爆速可以高達5400m/s(無煙發射藥爲2000)收到撞擊後起爆,産生的火星可以引燃槍膛内的發射藥。
丁毅很快拿到一把擊發槍,外觀上看,和之前的燧發槍沒多少區别。
那麽擊發槍好處都有啥?爲什麽在曆史上同樣的裝填方式他能輕易取代了獵裝各國300年的燧發槍?
首先擊發槍不用藥鍋裝點燃藥,可以提升一定的裝填速度,并且狀态更加容易,士兵更好上手,沒有藥鍋後氣密性也更好了,大幅度減少了從引燃部位洩露的火藥燃氣,進一步提升武器性能。
其次重要的是燧發槍在射擊時是有一段開火延遲的,因爲先要藥鍋内的火藥完全燃燒才能引燃槍膛,點燃過程緩慢,射擊移動目标時,需要提前計算燃燒時間。
丁毅的兵馬以前打滿清時,隻有熟練的老兵才能掌控自如,很多新兵打騎兵效果不好,更多的是靠運氣。(因爲滿清經常以大量的騎兵沖铳陣,閉着眼睛都能打中一個)
而擊發槍在擊錘擊中火帽的瞬間,雷汞産生的火苗就會以5400m/s的速度直接沖進藥室,這使得擊發槍射擊移動目标精度更高也更容易瞄準射擊。
此外擊發槍結構簡單造價低廉,且最重要的是,丁毅的燧發槍的啞火率爲1/10左右,而擊發槍則可以達到1/200,甚至更低。
這麽低的啞火率,可以直接大幅度增加了擊發槍的作戰能力,這也是擊發槍迅速成爲主流槍械的主要原因。
李忠義這時向丁毅介紹:“現在這燧發槍不用藥鍋裝點燃藥,提升了裝填速度,又不需要燃燒火藥,沒有了緩慢的點燃過程。”
“我們熟練的槍手,每分鍾可以打出四槍。”
“關鍵是啞火率大大降低了,平均打兩百槍,才會有一槍啞火。”
這就是擊發槍最牛逼的地方。
此時加了膛線,米涅彈(大乾稱子彈),擊發槍的射程最高能達到驚人的四百五十米。
且在一百五米内,輕易貫穿鐵甲,二百米内還能撕破。
在丁毅和滿清交戰後期,滿清爲抵抗丁毅的燧發槍,很多八旗精銳身披鐵甲、鎖甲加棉甲,披三甲之後,燧發槍在五十米外都能難貫穿,就算打穿了,當場也死不了,最多受點傷。
當然了,當時丁毅燧發槍太多,而滿清工匠和鐵料跟不上,無法大規模普及三甲,隻有少數精銳才能身披三重甲,最終還是敗亡。
現在擊發槍加上膛線米涅彈,百米之内都能擊破三重甲,加上他的身程和速度,冷兵器的時代很快就要過去了。
丁毅親手試了幾槍,果然感覺到不錯。
“哈哈哈,不錯,不錯,你們幹的不錯,匠作司和科技司參與的人員,都要賞,每人賞銀一千兩,加十畝田,月工薪晉一級。”
“多謝皇上。”衆人皆大喜。
“此槍已經和燧發槍完全不同,還請皇上取個名吧?”李忠義這時拍馬屁道。
丁毅笑眯眯看了他一眼,還要取啥,後世都有了:“此槍用擊發的形式開槍,咱們就要叫他擊發步槍。”
“皇上聖明。”衆人齊呼。
丁毅說擊發步槍,是因爲現在可以取代簧輪槍,用同樣的方式制造擊發手槍。
但這還不是最先進的,而且還可以在這個時代進行改進。
“這擊發步槍暫時叫48式。”丁毅又道:“你們再研究研究,進行改進。”
“看到這槍托沒有?”丁毅舉起來:“想想辦法,用後裝式。”
“前膛裝彈,還是非常麻煩,還需要捅條往裏捅,這都是很耗時間的。”
“想辦法在這裏開個孔,把子彈從後面推進去。”
“至少可以節省十秒以上的時間。”
丁毅說的就是後世的後膛裝填方式。
原曆史在擊發槍出世後(1808),于27年後,到1835年,普魯士的德雷發明了曆史上第一支後膛裝填的刺針擊發槍,這種槍已有了定裝藥的概念,用紙筒作彈殼,将彈丸,發射藥,底火定裝在一起,裝填時用槍機從後面把搶彈推入藥窒,扣動扳機後,槍機上的擊針刺進紙殼,撞擊底火。引燃火藥,射出彈丸。
現在丁毅的擊發槍已經提前一百多年問世,又有丁毅提前提出後膛裝填概念,可以極大的縮減工程師和工匠們的研究時間。
果然,丁毅一提出來後,現場的工程師和工匠們紛紛眼睛大亮,皇上這個提議,很有特色啊?
畢竟大夥在前面裝彈裝火藥已經用了上百年,誰也沒想到,爲什麽不能在後面裝?
擊發槍的改進,已經減少了藥鍋,如果再從後面裝彈,且不需要裝火藥,那射擊速度絕對是突飛猛進,不敢想象。
“如果從後面裝彈,那就要把彈丸、發射藥、底火裝在一起才行。”這時,科技司的英國工程師史維格這時又提出自己的想法。
他是當年膛線的主要發明者,現在聽丁毅一說,馬上想到重點中的重點。
“史維絡你說的是更一步的擊發槍,可以用銅筒,或紙筒做彈殼,然後裝彈頭、發射藥、底火在一起?用針式撞擊,引發射擊。”
“來人,給朕筆和紙。”丁毅興趣一來,就要開始畫。
李忠義也知道他的習慣,早就準備好了,讓人拿上筆和紙。
丁毅一看,居然是鵝毛筆,然後沾墨水:“這是?”
“原本打算看完擊發槍再請皇上去科技司看的,這是科技司新制的鵝毛筆,沾墨水寫字。”
“寫的字比較細小,抄書蠻不錯的,節省,哈哈哈。”李忠義笑道。
以前大明都是用毛筆,寫的字比較大,有點廢紙。
科技司根據丁毅發明的碳筆,造出了鵝毛筆,簡單實用。
鵝毛筆其實在幾百年前就已經有使用的記錄,但真正流行起來,在歐洲要到十八和十九世紀。
18世紀英國最偉大的科學家牛頓時,就正值羽毛筆使用的頂峰時期。
牛頓早期潛心數學,天文、物理學的研究,有人估計:牛頓一-生有超千萬字的演算,推理,和
文字工作全部是用小小的羽毛筆來完成的。牛頓留下的著作總計超過140萬字(包括後期後
Shen學著作),所有這些都是出自小小的羽毛筆。
丁毅看着嶄新的鵝毛筆,贊不絕口,當場下令要全國推廣。
又問,是誰發明的?
李忠義道:“是西蒙。”
居然是個葡萄牙人。
丁毅嘴角微抽,大乾在他的努力下,工匠和科學家已經超過中國所有古代皇朝之總和,但在創新創造上面,暫時還不如外國人。
因爲他們從小的教育和學習經驗,就是不喜歡和人探讨,中國人善于自己一個人閉門造車,很多遇到問題也不喜歡問别人,更多的人生怕自己的本領被别人學去。
所以中國的工匠們都不喜歡交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