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毅當天來到豬島,匠作局已經好多人在等着他。
一排新造的十人敵正放在一邊。
并且按照丁毅所說的那樣,前面用沙袋形成阻擋牆,中間留條路,兩邊挖了坑。
如果沒扔好,可以往坑裏跳。
李忠義興沖沖拿了枚十人敵過來。
丁毅看了臉色微變。
李忠義反應過來,呵呵一笑:“要點火的,點火才有用。”
丁毅尴尬笑笑。
李忠義到了之後,向丁毅手舞足蹈解釋。
以前的百人敵,萬人敵的引信燒的很快,但那些比較大,引信可以做長點。
這次的十人敵,按手榴彈外形做的。
主要是丁毅爲了可以扔遠點。
去年有工匠用硝石粉加火藥加炭粉一起融合之後,終于發明出燒的慢的引信。
經過多次試驗後,确定了合适的比例。
現在這三種材料按一定的比例融合後,做出後世火柴粗的引線,每秒鍾大概燃燒一厘米。
李忠義義專門拿過一根引線,長約十寸。
然後點燃。
這時代沒有秒的概念。
他們默默數了十下,正好燒完。
略有點慢,丁毅看過覺的有點慢,但考慮到其中有一部份是在火藥裏面的,也差不多。
他接過一個十人敵。
木頭柄爲了扔的遠,前端是爆炸區,以火藥和彈片組成。
當然,現在采用的是點火式,拉開引信蓋後,需要點火,再扔出。
外形和手榴彈相似,重約一斤。
明代的一斤,約等于後世六百克。
因爲變小了,所以威力也小了很多,匠作局開始稱爲十人敵。
經過他們試驗,爆炸半徑大概在五米左右,中間一米才有最大的殺傷力,超過一米基本炸不死人。
但戰場上炸炸馬和密集的人群,肯定效果不錯,吓也把人家吓的半死。
關鍵這玩意比較輕,每個帶十個都可以。
“找人扔一個我看看。”丁毅笑道。
原本他想親自扔的,但想想現在和水平可不敢說,萬一出錯,炸到自己就是笑話了。
其實現在就算他想扔,李忠義也不會同意。
這邊早就找了人扔給他看。
有個工人站到前面,這十人敵就是他自己做的。
旅順自己做的東西,自己扔,出了錯,炸死的隻會是自己。
工人熟練的點火,然後還嘴裏發出聲音。
“1、2、3”
數了三下後,嗖,扔了出去。
十人敵飛出去足足三十米,落後又好像等了一兩秒,砰,爆炸。
“引信是多少的?”丁毅問。
李忠義說是三寸,明朝三寸差不多等于後世十厘米。
“插入火藥是一寸。”
“外面有兩寸,每寸需三數。”
所以工人們先數三下再扔。
空中飛行要兩數到三數,落地後爆炸。
當然,李忠義又道。
普通成年人,大概可以扔到三十米。
力量較大的能扔到四十米。
還有人能扔到五十米以上。
所以扔的越遠的,越不能等,不用數,可以直接扔。
李忠義還展現了他們做的引信。
引信長三寸,在一寸處有結頭。
原來他們的引信不是直接裝在十人敵裏的。
戰前分開裝,戰時,拿出引信,打開蓋子,插進去。
插到結頭處正好插不下。
然後點火,再扔。
這是爲了防止引信和十人敵一起時,會被不小心點到而爆炸。
丁毅感覺有點多此一舉,但想想,也沒什麽大問題。
看過十人敵後,丁毅表示滿意,但這個十人敵名字不行,他要改名。
“丁大人取個名最好。”李忠義等工匠們笑道。
丁毅想了想:“此物如手中雷,扔出就能炸,就叫手雷吧。”
“手雷?”
“妙,真是妙。”
“丁大人說的真貼切。”
四周一陣拍馬之聲。
妙個屁啊,丁毅心想,我這外形像手榴彈,取名叫手雷,就是因爲手雷好聽。
看過扔手雷後,李忠義又帶丁毅看新的引信炸彈。
自有提練出汽油後,加上現在引信的改良,工匠局完美解決了引信炸彈爆炸率不高的問題。
他們在炸彈内部裝入少量汽油,增寬炮彈的引信,降低在空中飛行而掉前滅掉的隐患。
原先的火藥引信在飛行中很容易分散,從而引起滅火。
就要還是粘合度不高,像粉塵一樣。
現在加入硝粉等其他混合物,粘合度極高,别說在飛行中,落地後也不會崩離。
從而保證了爆炸成功率。
李忠義試了幾炮給丁毅看。
并說:“現在基本都能響,難得有一兩炮不會響。”
“最近我們沒打響的,都不是引信質量問題,一個是裏面安裝時粗心大意,引爆室沒有火藥。”
“另一個沒響的,是引爆室沒裝好,中間斷了。”
這樣的話,丁毅的引信炮彈就很完美了,很難再出現不會爆炸的炮彈。
——
崇祯十三年十一月,濟南城,巡撫衙門。
巡撫劉元,左右布政使夏尚絅、邵捷春,按察使爲趙光抃,都指揮使常輝,駐軍大将張其棟、旅順來的文官馬正富等正在一起議事,看衆人的表情,似乎都挺高興。
去年二月濟南收複,當時常輝在負責重建,接着七月劉元到任,然後繼續重建,赈災,先後從附近移民,引流災民等各種方式,充實濟南人口。
經過一年半後,濟南城終于恢複了一點元氣。
現在僅濟南城人口已經達到十九萬六千,接近濟南被屠前的三分之一。
清兵入關前,濟南府全府人口密度是山東之最,全府四州二十六縣總人口大概在兩百五十萬左右,比丁毅的登萊兩州加起來還多。
曆史上到滿清入關後,順治末年才恢複到兩百四十萬人。
劉元來後,先從附近兖州府,接着又從東昌府,把兩府整村整村的往這邊移民,充實人口。
經過恢複和統計,現在濟南城人口近二十萬,全府人口爲兩百零八萬。
少的幾十萬人裏,有小一半被清兵掠奪後,又被丁毅搶了,分到大員和濟州。
還有一部份死于上次清兵入關,另有一小部份當時就逃往各地。
濟南府人多,田也多,以前在明朝手上時,交稅也是全省最多。
明朝英宗時期統計,全國州府中,稅糧上交第一是蘇州府,二——六名分别是平陽府、松江府、西安府、濟南府、常州府。
當時排第六的常州府的稅糧是七十六萬石,第三的松江是九十五萬石,第一的蘇州是兩百五十萬石。
按這麽算,排第五的濟南府,當時稅糧肯定超過七十六萬,低于九十五萬石,取個中間,算八十萬石。
丁毅現在在登萊兩地的稅糧是一百萬石左右,這還是他清理所有田地後的所得。
可見當年的濟南府相當給力。
但到了明末時,濟南府别說八十萬石,估計一半四十萬石都拿不出了。
劉元接任後,向朝廷表示每年交稅銀三十萬兩,崇祯和朝臣們就高興的要死,可見這時大明想收齊糧稅真是不容易。
馬正富這時正向劉元彙報:“到目前爲止,濟南全府納入征稅糧田爲三百七十萬畝。”
現場的左右布政使夏尚絅、邵捷春,按察使爲趙光抃,都指揮使常輝三人都是嘴角微抽了下。
特别是常輝,他在當地有大量的衛所田,俱被統計在其中,不交稅都不行。
當時他一狠心,賣了好多畝,留下一千畝,也算比較聰明。
夏尚絅他們三人好點,原本是從外地調過來的,在當地并沒有田,但他們知道,之前劉元沒有來時,濟南府進入納稅糧田,不到一百五十萬,其中德王府就占了一百十三萬。
想想明英宗時,濟南府一百五十萬畝納糧八十萬石,相當于畝産兩石,收稅二成五以上,當地老百姓幾乎承擔了全省的稅賦,宗室勳貴和官員們則占盡了便宜。
劉元興沖沖一拍桌子好:“好,那今年稅糧幾何?”
馬正富微微一愣:“受去年建奴入關影響,今年大部份都是重新囤田,移民分配,夏糧收上來剛好夠用,秋糧隻餘六十萬石。”
劉元這才想起來,今年沒什麽稅,主要是前期被滿清破壞嚴重,人口損失慘重,他們經過一年才慢慢恢複生産,很多田現在還荒着呢,沒來的及耕種。
“六十萬少了點,但賣掉一部份,足以交稅。”劉元答應崇祯三十萬銀,也是丁毅的指定。
現在明末,糧比錢值錢,如果是以前,肯定是交三十萬石糧,現在賣些糧,就可能得到三十萬銀,當然交銀。
“明年如何?”夏尚絅這時忍不住問道。
馬正富笑道:“明年定能全部耕種,複産,按每畝兩石計,平均稅率兩成計,最少可收一百五十萬石。”
“嘶”現場諸人齊齊倒吸一口冷氣,很多人臉上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
夏尚絅一臉驚恐:“這麽多。”
邵捷春和趙光抃同樣是一臉不敢相信。
崇祯的大明朝,一年連三百萬石糧都收不到。
而濟南一府,明年有望達到一百五十萬石,這就是田多的好處。
劉元眼珠一轉,淡淡的道:“這是在正常收成的情況下,如果有天災兵禍,每畝能收一石就算不錯。”
“就是。”張其棟也喃喃道:“今年還要在濟南府征兵,百姓家中當兵的,免稅一成,稅糧更少了。”
常輝聞言,立馬道:“本官有個侄子,若他當兵,本官家裏的田,是不是可以免一成?”
劉元猶豫了下,點頭道:“都指揮使是自己人,必須要免。”
“那好,那好。”常輝大喜,他家裏田多,收的稅也高,天天在想辦法,這會終于想到辦法了,讓家裏人去當兵。
雖然劉元和張其棟在掩蓋,但夏尚絅和邵趙等人也知道濟南府明年的糧稅會很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