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二年,先是清兵入關,接着張獻忠複反,羅汝才也反,農民軍聲勢更震,然後李自成,王衛國又從商丘殺出來湊熱鬧,内有農民軍席卷,外有滿清肆虐,大明又是一片糜爛。
而丁毅先得濟南,再得薊鎮和天津,又占臨清和靈山衛,趁大明衰敗之際,到處搶地盤搶人口,擴大自己的勢力。
大明江河日下,丁毅越發強盛。
至于另一個對手滿清也沒閑着,十月時,清兵又來打大明,并因此發生一件事,進而影響到明軍各鎮總兵。
原來在多爾衮上次入關時,大概在三月十八日,皇太極親率八旗兵馬去打松山,用來牽制明軍,爲多爾衮出關幫忙。
當時駐守松山的是錦州副總兵金國鳳。
松山是錦州屏障,皇太極先是打算先摧毀屏障,以後可以來攻錦州,當然,同時也能用最拿手的圍點打援對付明軍,現在隻要野戰打敗明軍,他們就能得到大量的明軍降兵,變的更加的強大,這是皇太極多年和明軍交戰的經驗。
祖大壽聽到清兵圍松山,立馬帶兵準備救援,崇祯皇帝也下了诏,讓他去支援,所以清兵又是老套路,準備圍點打援。
祖大壽剛出發,馬上有路清兵過來打祖大壽,祖大壽一看,趕緊回頭啊,直接往甯遠一躲,再也不出來了。
這樣皇太極就很郁悶,感覺現在圍點打援這招好像沒什麽用了,明軍都不吃這套。
那就先攻松山吧。
當時松山守軍三千人左右,皇太極從十八日攻到二十六日,數次強攻不下,皇太極不甘心,又派漢軍從盛京調來二十門火炮,炮彈一萬發,火藥五百斛環城發炮,城樓上的台堞都被摧毀,城中明軍隻能背着門闆行進。
金國鳳命令将士連夜用磚石修補城堡被毀的地方,嚴防死守。清兵幾次搭雲梯登上城堡,幾次又都被打退,這時有人建議皇太極用丁毅的方式,即多爾衮破濟南之術,推炮打城門。
但松山堡前面很難行,紅夷大炮又沉又重推之艱難,清兵又用學習丁毅鑄的輕炮往前推,被金國鳳的火炮摧毀數門。
終有一門推上去,打了數炮也沒中,金國鳳馬上明白,立刻組建人手,以大塊磚石和泥袋封堵堡門。
最後清兵的炮雖然打中城門,還是無功。
這下丁毅的法子也不管用了,這時有漢軍又獻計,挖地道。
皇太極隻好在松山城南挖地道,爲了激勵士氣,宣布:“有能穴地以炮藥崩潰之者,城破時爲首效力,及運送火藥之人,無主者賞而授之以官,奴仆則賞以人牛,準離其主;其指示督率官員,照先登大城例升賞。協同穴城兵丁,視其出力多少,以資賞赉。”
但金國鳳嚴密部署、多方拒守,還是沒有攻下,最後皇太極無奈,遣使招撫,宣稱:“若能察天意,順時勢,速來歸命,則不特軍民免于死亡,爾等之半功偉績,何可限量乎?”遭到金國鳳的嚴詞拒絕,直到四月中旬,皇太極深感攻守兩難,隻好罷兵退回盛京,此時打錦州松山,不但沒成功,反而死傷慘重,盛京城中的官民得知征明:“軍兵大半見敗,大将數人亦爲緻斃,行街之人,多有惶惶不樂之色,城外遠處,則坊曲之間,哭聲徹天”。
崇祯皇帝聞訊大喜,立擢金國鳳署都督佥事,爲甯遠團練總兵官,後又因功署都督同知,世襲錦衣衛千戶。
他還時常對群臣說,大明也不是隻有丁毅能打,咱們的金國鳳也是良将啊。
金國鳳當然是良将,可你也不看看帶的什麽兵,當時什麽環境。
遼東将門雲集,相互支撐,向來十分排外。
金國鳳是宣府出身,向來得不到遼東軍将的支持,這次松山守的這麽好,立馬顯的其他遼東軍将們不行了。
他三千人守松山,皇太極破不掉,大淩河祖大壽幾萬人都沒守住,情何以堪。
而金國鳳又被提拔爲甯遠團練總兵官,更是讓遼東諸将不服。
于是崇祯十二年十月,豪格、多铎知道金國鳳在甯遠,再次率清兵攻打甯遠。守城将士雖過萬人,但營伍紛雜,号令難施。
金國鳳在城頭安排布置,諸軍将皆陽奉陰唯,不聽指揮。
金國鳳又氣又怒,後世明史是清人修訂,其中沒有記載爲什麽他會沖動的沖出去,但肯定有人說了剌激他的話。
金國鳳身爲總兵,卻指揮不動當地明軍,大怒之下,帶着兩個兒子,率家丁數十人直接沖出城,在北山岡與清兵鏖戰,在上萬明軍的注視下,與兩個兒子全部壯烈陣亡。
明末爲數不多的良将之一,又全家戰死在沙場。
此時的大明,其實還有一些金國鳳這樣的忠臣良将,并不都是個個都是吳三桂祖大壽之流,但在這個時代,當忠臣良将的結果就是死,而且是慘死。
而當奸臣反賊的結果,就是活,并且活的滋潤。
這裏再說幾個邊緣小人物,三月松山被圍時,巡撫方一藻商議遣兵救援,諸将莫敢應,祖大壽跑一半都回來了,唯獨副将楊振自願領兵前往,至呂洪山遇到清軍埋伏,全軍覆沒。
楊振被俘,清軍押他去松山說降,他假意答應,走了一裏多,楊振面南席地而坐,對随從官員李祿說:“爲我告城中人堅守,援軍即日至矣。”李祿到城下大聲喊楊振說的話語,城中守益堅。
随即兩人皆被清軍殘忍殺死。
像查驗盧象升屍體的俞振龍,讓松山堅守的楊振、李祿,這些忠勇護國的明末軍人們,雖然都隻是煌煌史冊裏的寥寥幾筆,卻都以一腔熱血,爲覆滅前夜的大明朝,留下铿锵的注腳:王朝興衰,或許自有定數,但鐵骨铮铮的華夏男兒,永遠生生不息。
而這些事讓丁毅知道後,隻有無盡的長歎。
後世吳三桂、祖大壽之流留名史書,某度某科記載詳細一生,而這些爲大明忠勇而死的勇士,又有多少記載。
不過金國鳳的死,很快引起了連鎖反應,也引出一件重要的事情,讓遠在東江的丁毅和他的三鎮都有了好處。
總督洪承疇上言:“國鳳素懷忠勇。前守松山,兵不滿三千,乃能力抗強敵,卒保孤城。非其才力優也,以事權專,号令一,而人心肅也。迨擢任大将,兵近萬人,反緻隕命。非其才力短也,由營伍紛纭,号令難施,而人心不一也。乞自今設連營節制之法,凡遇警守城,及統兵出戰,惟總兵官令是聽。庶軍心齊肅,戰守有資,所系于封疆甚大。”帝即允行之。
這段話大概的意思,以後不要把駐兵調來調去,四處調兵守一城,會讓人不聽指揮,比如徐敷奏調到薊鎮,當地有三萬薊鎮兵馬,很容易指揮不動。
另外又說,現在一個鎮,有鎮守,監軍,巡撫,兵備,到底聽誰的?應該在軍務上,全聽總兵的,這樣就不會不聽指揮了。
崇祯這次居然聽懂了,他很快下令,今後移鎮,帶所屬兵馬一動起,同時在次年三月,又下令撤回各鎮内臣(即總監,分守等)統統撤回。
這意味假設以後丁毅要調往某地,可以把所有兵馬都帶走。
以前一個總兵移鎮,朝廷隻讓帶三五千兵馬,當然了,有人會多帶,但是朝廷隻認這點人的饷銀,你帶多了,你自己養。
這件事讓丁毅和他的三鎮得到好處,更加強了三鎮的權力,王衛忠,沈世魁,徐敷奏三人在各鎮的權力更加的名正言順。
但這也同樣有崇祯的壞心思。
以後如果想把張經和徐威從旅順、皮島調走,可以讓他們把所有丁毅的精兵都帶走。
而以前大明朝隻有東江鎮沒有監軍,鎮守,當年袁要給毛弄監軍,鎮守,毛不同意,所以袁更想殺他。
之後東江鎮就一直沒有監軍和鎮守太監,現在崇祯撤回監軍和鎮守,也極大的方便了丁毅三鎮。
可以說,金鳳國用全家的死,換來崇祯撤去監軍和鎮守太監。
這盧象升要是泉下有知,不知會郁悶的吐血不,當日他就是被監軍高起潛坑死的。
崇祯要是早這麽幹,盧象升也不至于兵敗身死。
而現在這麽幹了,實則偏宜了丁毅這種兵馬衆多的總兵大将。
——
十月,丁毅從臨清回到登州,先後調拔資源支持天津沈世魁和薊鎮徐敷奏、臨清王衛忠三人的建設和囤田。
這三個鎮地形都比較好,即可以走陸路,又可以走水運,其中運往薊鎮和天津的船,從長生島和旅順過來,一天都不要,到臨清也隻要兩天左右。
就是前期需要擴建港口,需要一點時間。
沒幾天路超也從靈山衛趕了過來,丁毅等到他了,召集文武開會。
又是一年總結時,登萊這邊,已經越來越好了。
開會之前,宋哲笑吟吟的遞給丁毅一堆書。
說都是從京城托人買來的,他知道丁大人喜歡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