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丁毅還在旅順,他雖然是東江鎮總兵,總兵府在皮島,實際在大半時間在旅順,必竟重要的火器研究等都在這裏。
這天上午他先去了後勤部,後勤部好多吏員都在等他,衆人一起去了附近一座山地,看了今年栽的紅薯和土豆。
紅薯适合種植的季節是四月到五月,也有六月的,主要看當地的天氣。
因爲它對溫度比較高,所以丁毅這邊,在濟州島選擇的是四月份栽,而旅順和皮島是五月份栽。
紅薯适應能力很強,喜歡沙壤土,這在旅順皮島、濟州這些臨海區域,還是比較多的,最好是種在沙壤土的山地上。
今年旅順種了五千畝,也是做試驗。
另外土豆種了兩千畝。
土豆和紅薯不同,可以一年種兩季,春季在三到五月份種,秋季在八到十月份種。
但在旅順和皮島,因爲天氣原因,隻能種一季,時間跨過麥和水稻兩種作物, 所以不能在原水稻田種土豆, 隻能用新耕田種。
而濟州和大員等氣溫較高的海邊,可以在水稻種完後種一季,代替麥子,而麥的産量, 本來就是比稻還低, 稻,土豆結合後, 每畝産量将大副提高。
旅順這邊是四月份種的土豆, 這個時間差不多可以收了。
陳有富帶着丁毅先到了一片土豆田,已經看到好多百姓在挖土豆。
他們集中先挖一畝地, 十幾個百姓在裏面勞作, 大夥看到丁毅來了,紛紛起身,熱情的叫着丁大人好。
丁毅也含笑向他們揮手, 招呼。
旅順這邊的百姓,基本都是最早來的遼民和移民,後面引流來的,除了工匠什麽,大部份都在複州,金州, 皮島和各堡。
所以這邊很多是旅順元老百姓, 大部份都認識丁毅。
丁毅到時,他們已經挖了一堆在邊上, 有官吏在稱重。
稱完一堆後,邊上記帳,一會再加起來。
所有人臉上都挂着笑。
丁毅看着那一堆小山似的土豆, 也挺高興的:“都是這畝田裏的?”
“都是。”陳有富笑道:“丁大人,這産量真的挺高的呀。”
“有多少?”後面張經等人急問。
連軍将們也知道, 若沒有糧食壓力, 天下再也沒有什麽能難住他們東江鎮的事。
“還不知道, 等全挖出來再說。”
“娘的, 看什麽看,一起幫忙啊。”馬躍等不及了, 直接跳進田裏。
衆将大笑。
丁毅腦子裏想了想,隐約記得後世,最高的産量應該有七八千,一般也有三四千。
這個時代, 高産不敢想, 希望能有一千斤就算成功。
不多時, 所有土豆被挖了出來,經過稱重後, 陳有富大笑的宣布:“八百二十斤。”
“哇。”全場激動大叫。
這産量基本有四石左右。
相比旅順這邊稻麥兩季才兩石出頭,幾乎翻了一倍。
“丁大人。”陳有富等文官都激動的圍着丁毅, 大夥其實很想說些贊美之詞,又不知道怎麽說好。
丁大人總能想出各種奇思妙想,這次幹脆從大員帶來了紅薯和土豆,還說是高産。
當時很多人不相信, 現在看到結果,簡直神了。
“這麽高的産量, 那趕緊多種點啊。”一些軍将紛紛叫嚷着。
東江鎮這些年在登州, 在濟州, 在旅順都囤了好多田, 但還是感覺糧不夠。
前年嚴寒小麥失收, 更是損失慘重,一年少收幾十萬石。
現在這世道,糧食這麽貴,有糧就等于有錢有人口,這麽簡單的道理,誰不懂。
“也不能種太多,這兩玩意現在還不能當飯吃。”丁毅道:“特别那紅薯,胃酸多的人容易漲氣,發酸。”
萬曆年間中國已經有了紅薯,但有些百姓吃多了會漲氣,可能覺的不行, 加上政府沒有好好推廣,國内沒有大面積種植,一直到清朝之後,康熙年間才下令全國推廣, 到雍正年間才成爲百姓家裏常見的口糧。
種紅薯也好, 種土豆也好, 包括将來種玉米也好,必須和稻麥搭配起來。
丁毅拉着後勤部的人和他們讨論。
在紅薯上面,一般隻能五六月種,十月收,這個時間正是水稻種收的季節,要是種紅薯,就等于要放棄水稻。
但紅薯在山地可以種,隻要是沙壤土就行,所以可以不影響現在糧田的情況下,在山地上囤點新田出來種紅薯。
從去年跑到現在,後勤部的人到處尋地方,最後統計到旅順和皮島能種紅薯的山地,也就五千畝,金州到複州這邊,大概有三萬六千畝,加起來差不多四萬出頭畝。
更多山地,要麽地裏全是石子(金複一帶),要麽全是沙子(沿海一帶),所以整個東江鎮這邊,最好種四萬畝紅薯。
丁毅盤算了下,這個時代的紅薯産量大概在兩千到三千斤左右。
因爲徐光啓在世時,就爲推廣紅薯種植而總結了“甘薯十三勝”進行宣傳,其中很有名的一句是“一畝收數十石。”
徐光啓在松江(上海)試種成功,也在松江推廣,丁毅得到紅薯後,才知道徐光啓曾經試種過。
現在松江已經有部分百姓在種,但沒有受到當地重視,普通百姓有吃,有錢權貴都看不上眼。
這也是丁毅到松江徐氏家多次,也沒有吃到的原因,如果他早在松江吃到,更早的就能開始種植了。
按徐光啓推光的“甘薯十三勝”來看,一畝收數十石,往少了說,兩千斤肯定有的。
種一畝紅薯,頂十畝田,東江鎮種四萬畝,等于四十萬糧田。
所以東江鎮這邊,限于田地面積有限,原有的稻麥田都不動,隻種四萬畝紅薯,兩千畝土豆(土豆田要新囤所以隻有兩千畝)。
而濟州那邊,可種的山地就多了。
去年丁毅也找人大概圈了圈,最少十萬畝是有的。
但那邊有個問題,人手不足,人口與旅順這邊差太多,現在囤田都剛好,短時間不可能大規模擴種。
今年丁毅給他們的目标是,種兩萬畝紅薯,一萬畝土豆。
濟州的紅薯用新的山地來種,而土豆,可以用麥替換,即稻麥換成稻和土豆。
這樣原本一萬畝稻麥,在濟州年産三萬石糧食。
換成稻和土豆後,一萬畝可以年産六石,翻一倍。
爲什麽濟州不全部換成稻和土豆,主要是這個時代的百姓麥吃的比較多,且需要吃到面粉。
丁毅最終的打算是,旅順這邊不動,濟州的囤田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一步步把七成囤田,換成稻和土豆,讓那邊産量翻倍。
這樣那邊的稻麥做到自給自足,土豆等可以做餅來喂牛喂馬,減少大豆的種植,因爲産量相差三到四倍左右,效率不一樣,種一畝土豆能頂三四畝大豆,肯定用土豆來養禽畜比較好,效率也高。
大豆可以搭配少量,做精飼料來養戰馬。
而大員那邊,可耕的良田太多,隻要将來人口上去了,土豆紅薯都可以大規模的種植。
登州是個特别的地方,說實話丁毅現在不想在登州推廣紅薯和土豆。
必竟登萊地區還沒有完全在他掌控中。
所以登州這兩年不會變化。
丁毅現場與幾位後勤部的官吏商讨了一下,很快确定了下步推廣的先後順序和面積等。
一直在邊上聽着的徐威,突然道:“爲啥不在登州種呀,那邊災民這麽多。”
衆軍将都看向他。
丁毅想了想,緩緩道:“登州那邊,還是以引流災民爲主,咱們沒有多餘的人力去推廣,那邊,還沒有完全在咱們的掌控中。”
“但咱們種出的紅薯,将來可以運到登州去給災民們吃。”
“哦。”徐威看到大夥看自己的時候,就感覺到自己說錯了,這會也不敢多說,趕緊轉向其他話題。
最後丁毅道:“目前還是以稻爲主,等大夥适應了紅薯,再增加面積,咱們多吃紅薯,賣稻米,那就有錢有糧,有精兵了。”
衆人齊齊稱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