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的朝鮮人最多,有五十多人,有些是以前的官吏,有些是村長什麽,看到丁毅過來,衆人表情也變的讨好起來。
因爲誰都知道,這片土地,現在已經換了主人。
不肯認同明人的,都離開了這裏,他們選擇留下,必然要和明人搞好關系。
自從朝鮮在兩百多年前最後一次平叛後,這邊已經兩百多年沒有大規模戰亂(小型的械鬥有過,都是内部問題),大夥,都不想再發生這種事。
“你們在這邊,主要是種田爲生?”丁毅對衆人道。
“是是是,丁将軍。”
“恩”
“哦”
衆人各種反應不同。
丁毅注意觀察衆人,但人太多,他也看不過來,大抵上,能看出大部份人應該是種田的,少部份人,應該是有田的,但未必自己種。
有個人沒出聲,這人他認識,原大靜縣縣令樸志炫。
這人是朝鮮留下所有人裏官職最高的一個,說是年齡大了,思鄉情重,不想走了。
樸志炫五十出頭,的确算是現場年紀比較大的一批。
丁毅率先把目光看向樸志炫。
樸志炫看到丁毅看自己,也趕緊往前幾步:“丁将軍。”
“樸縣令,剛剛說這邊有多少田來着?”丁毅問道。
樸志炫馬上道:“戶18908,口73420,糧田154000畝,水果3600畝,可牧牛羊馬的草地123萬4000畝。”
不愧是幹了幾十年縣令的人,樸志炫一開口,四周衆人都看向他,連蒙古人也佩服他。
沈世魁喃喃道:“我聽說這裏可是最少有五十萬畝田的?怎麽才十幾萬畝?”
樸志炫笑道:“元朝時最多,巅峰期有近四十萬畝,因爲那時人多,後來人越來越少,這邊産量也可以,種的田越來越少了。”
濟州島就這麽點人,四周臨海,沒有生存危機,古代很多人一輩子可能不出村,因爲夠吃,大夥多種的糧又沒處賣或者說是賣不到好價錢,很多人幹脆就不種或少種,所以現在濟州隻有十幾萬畝田,大部份良田都荒在那。
樸志炫這時又道:“眼下很多人離開島上,目前又多了五萬多畝無主良田。”
原來濟州島剛剛走了兩萬多人,這裏面包括大部富戶大戶和官吏,所以這十五萬四千畝田地中,有五萬現在是無主的了。
丁毅又問其餘的田都在誰手上?
樸志炫回頭看看朝鮮人,緩緩和丁毅道。
濟州島的大部分田和朝鮮國内一樣,采用的分田式,且因爲當年這邊造過反,被平叛後,當時的官方重新分了田,把田全分給了朝鮮人和漢人,這也是爲什麽蒙古人基本都是養馬和養殖爲主的原因之一。
他們分田的方式和明朝不一樣,全是分給官吏的。
即田地隻授于在職官員,官員去世後由國家收回,重新分配。
也就是說在朝鮮,原來的貴族是沒有田的,隻有在職的官員有田。
官員憑官大小得到多少良田。
所以濟州島這邊的田,一大半在官吏手上。
而島上的普通百姓就等于是他們的佃戶,幫他們種田,如果是在朝鮮國内,基本隻能保證溫飽,但濟州島還好點,這邊産量高,成分複雜,壓迫沒那麽明顯,佃戶們可能會有點餘糧。
按樸志炫的說法,這邊基本是地主們保證佃戶吃飽的同時,每年還會給一石糧一戶。
以保證他們正常的生活開支。
爲什麽這邊會這麽好,就因爲這邊漢人和蒙古人比較多,萬一鬧事了,你不對下面人好點,誰幫你?
以前蒙古人造反,朝鮮庶民幫忙殺死主人朝鮮人的例子太多了,所以濟州島這邊的佃戶情況比朝鮮國内好。
前面說有一大半在朝鮮官吏手上,所以另一小半是例外,就是蒙古人和漢人們自己種的田是歸自己的,這也是朝鮮官方不管的。
按樸志炫的說法,島上現在的十五萬畝田,扣除五萬畝(原主人已經離開,現在歸丁毅了。)另十萬畝裏,朝鮮人占六萬多,蒙古人占一萬多,漢人占三萬多。
漢人和蒙古人都是自己開墾出來的,隻要交稅,便得到朝鮮王朝認可。
丁毅又問,這邊稅幾何?如何交?
樸志炫道,朝鮮官員們的田是每一石交五鬥(等于五成),朝鮮和蒙古人還有漢人自己耕出來的田,一石交七鬥。
丁毅和諸将對視一眼,朝鮮人真特娘的狠啊。
突然覺的要了李倧一年二十萬石糧有點少。
曆史上這個時期,朝鮮國内并沒什麽大規劃的起義,不像明朝那樣到處農民軍,還有糧支持皮島,賣給後金,兩邊讨好,果然是糧有點多啊。
樸志炫又道,朝鮮前期的稅隻收糧米,後來是可以搭配少量特産,如今是完全可以用特産代替。
而他們濟州島因爲四面臨海,所以都組織百姓們打魚,捕撈甚至養殖海參,鮑魚,大蝦,海帶,種植水果,還有牛羊,來代替糧米。
所以這邊基本沒有交過糧,全是各種海貨特産。
丁毅若有所思,大概明白他這句話的意思,樸志炫也不想納糧,想用特産來代替稅。
不過你想多了,你的田都是我丁大人的田,丁毅也不着急,問過朝鮮人後,最後來到漢人面前。
“拜見丁将軍,這麽多年了,終于見到親人了呐。”當地旌義縣一個小吏,漢人張猛一頭拜倒,眼淚巴巴的往下掉,如同見到多年未見的親人。
這尼嗎和老子有的一比啊,丁毅含笑扶起他:“快快請起,都是鄉親啊。”
前面有朝鮮人介紹過,這貨自稱張士誠後代,老朱滅張後,把他們家流放到這裏。
丁毅心想我信你個鬼的,老朱天天在網易殺人,還能放過你老張家?
但如今這濟州上的漢人,老實說一大半對明朝沒好感。
很多人都是獲罪流放,也有從皮島等地逃難過來的。
張猛在縣裏的位置,是個小吏,這種編外合同工,原本沒資格分田,但朝鮮人看他是漢人,還是分了一百畝,他在這邊也是過的風生水起,滋潤的不得了,手下還有幾戶漢人佃戶,比起同時期的明朝小吏,明顯要高一個檔次。
這次很多官員回朝鮮,他是漢人,回朝鮮後,那還有現在的日子,自然選擇留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