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玖提出了一個好問題。
方田猜測或許是因爲林玖一直附在自己身上的緣故,以至于她也看見了“未來”的景象。
可是他一時間無法回答對方的疑問,剛才他所看見的“未來”在感官上無比真實,并且在邏輯上也順理成章,依照他自己的設想,如果真的能推翻“公司”,之後他便會按照他們最初的構想,建立一家妖怪幼崽飼育機構,在收養妖怪幼崽的期間,對于這世上種類繁多的妖怪進行深入的研究。
在方田看來,妖怪和人類的共存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
人類對于妖怪的恐懼更多在于未知,因此隻要能夠制作出一份詳細的妖怪圖譜,便能從一定程度上消除這種恐懼。
這是來源于他内心深處的想法。
他剛才所看見的“未來”有可能是真的,更重要的是,他希望“希望”成真。
這一刻,方田終于明白了爲什麽希望之屋的成員們每周都會猶如最虔誠的信徒一般來到這裏,指引着他們的并不是某種洗腦手段,而是來源于他們内心深處對于未來的憧憬。
隻要他們在接下來的一周時間裏,完成了類似于“禁止偷盜”的要求,便能在下周回到這裏,繼續沉浸在美好的未來之中。
方田不禁想起了自己曾經看過的一部電影。
在那部電影裏,存在着一種名爲造夢師的職業,他們能夠進入到人們的夢境之中,制造出沉睡者希望看見的景象,而長期沉浸于夢境世界的後果就是逐漸難以區分出現實和夢境的差别,他們甯願相信夢境世界中的一切是真實的,而回到現實則成了他們“醒來”的過程。
無論忏悔室給每一個前來禮拜之人提供的真正未來還是虛幻的夢境,它都成功地讓參與者沉浸其中,甚至讓他們遺忘了自己所經曆的苦難。
緊接着,方田忽然間想到了什麽,說道,“林玖,你試試能不能侵入希望之屋的數據庫,我想知道報名者之中究竟有多少人成爲了他們的信徒。”
他意識到,這就是辨别預言和夢境的關鍵。
林玖點了點頭,約莫一刻鍾之後,她便帶回了調查結果,“來參加過一次活動後就成爲了希望之屋活動固定成員的超過了七成,而在這七成中,超過九成都堅持到了最後……不過,這隻是他們表面上給出的數據,像龔行易這樣的人,并沒有被記錄在裏面。”
出于好奇心的驅使,她順手查了一下龔行易在希望之屋裏所留下的資料。
“在希望之屋的記錄中,龔行易被劃分到了另外不到一成的人數之中,上面說他在參加到第十七活動的時候選擇了退出。”
龔行易退出希望之屋的時間在一個多月之前,這是一個相當微妙的數字。
從邏輯上來說,退出了希望之屋一切活動的龔行易,由于遇到了時常出現在他們公司附近酒吧的趙悠,情緒在一個月的時間裏急劇惡化,從而選擇了自殺,這完全能解釋得通。
就算警方事後根據死者生前的生活軌迹調查到這裏,也不會對希望之屋産生懷疑。
“于是我又查了一下,幾乎每一個治療失敗,最終因抑郁症而自殺的人,幾乎都在一個月或者更久之前和希望之屋斷絕了關系,而希望之屋也給予了他們不建議退出的建議。”
“這是他們有意而爲之。”
從這一點就足以見得“公司”行事的缜密程度,從一個正常人的視角中,他們的所作所爲合理合規,甚至可以用仁至義盡來形容,而剩下那接近八成的治愈力,則已經是一個相當輝煌的數字了。
方田接着問道,“你剛才的言下之意,是剩下那些堅持下來的人,都基本痊愈了?”
“嗯,他們來這裏的時間或長或短,但最終都從人生的低谷中走了出來,迄今爲止沒有任何一個活的‘畢業學員’證書的人再次産生過輕生的念頭。”
在希望之屋的官網上,還有一個專門的回訪欄目,那些“畢業學員”的狀态看起來沒有任何問題,甚至他們變得要比其他人更加樂觀博愛,如果單從結果來看,希望之屋的确将他們改造成了一個“好人”。
“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剛才的問題就有了答案。”
方田用肯定的語氣說道,“剛才在忏悔室裏出現的,并不是預言型的能力。”
因爲,這世上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得到一個美好的未來。
尤其是對于這些一度對生活失去希望的人們而言。
在沒有希望之屋的幫助之下,他們之中的确有人能走出陰霾,成爲勵志的典型案例,但絕大多數人都會被毫無希望的生活所擊倒,再也無法從人生的低谷中爬起來,然而希望之屋卻給予了這些高危人群近乎于百分之百的美好未來。
因此方田确信,他們剛才在忏悔室裏所見到的,其實是十分貼近他們内心希望的幻覺。
而每次在離開前給予他們的“要求”,便是支撐這一幻覺繼續下去的手段。
就好比那些虔誠的教徒相信天堂的存在一般,這種強烈的信念讓他們堅信自己此刻的努力一定會在未來帶來好的結果。
這種信念,的确能從某種程度上壓過苦難。
“他們應該是利用了幻覺,來讓他們對于希望之屋産生了依賴。”
“幻覺?我不這麽認爲。”
忽然間從兩人頭頂上傳來的聲音吓了林玖一跳,她幾乎本能地摸索出了暗殺王的短刀,擺出了戰鬥的姿态。
這聲音聽起來和忏悔室另一端的女聲一模一樣,隻是此刻聽起來不再輕柔和緩,而是以一種戲谑地态度對方田進行了反駁,“幻覺,指的是由主觀産生,有悖于現實和常理的認知,從心理學角度而言,這是一種認知障礙。”
說到此處,女聲停頓了半晌兒,說道,“而希望之屋所能給他們提供的一切,并不是虛幻的泡影,隻要他們能夠遵從命運的指引,他們所看見的一切就能變成現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