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之前處理江湖事,組建鋼鐵商行這種小打小鬧不同,這件事是真的牽扯到了國計民生等方方面面的。
說實話,如此大事,讓朱标來主導,他還真有點怕做不好。
但沒辦法,這是老朱親自吩咐下來的。
他也就隻能嘗試着做一做了。
現在看來,最起碼第一步做的還算不錯。
接下來也就隻能等民衆慢慢習慣了,這種關乎貨币的大政,絕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見到成效的,這甚至可以說是百年大計。
不過朱标相信,隻要保持銀行銀子足夠,不出現擠兌風險,影響到寶鈔信用,那不出三年寶鈔就能在整個大明朝推廣開來。
到時候,無論是官員還是百姓都将體會到使用紙币的方便之處。
國家也會因此得到無數好處。
比如稅收的提高。
在原本曆史上,大明朝所有的士紳豪族都有藏銀的習慣,這造成了大明末年明明有巨量的白銀儲備,但國家還是收不上來賦稅窮的要死。
這當然有各種各樣的深層次原因,但白銀在落入士紳之手後,大多數不再流動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當初朱元璋抄家的時候,有些人家藏銀甚至達到了幾百萬兩,銀子藏在那裏上百年都沒動過,傳了一代又一代,簡直難以置信。
而如果貨币從白銀換成了紙币,國家掌握了貨币發行之權,那隻要每年适當超發一部分貨币,讓大明朝的寶鈔一直處在一個良性的貶值狀态,那就能促使所有人把手裏的錢花出去。
因爲不花掉,放在手裏就隻能貶值,越來越不值錢。
而隻要錢被花出去,無論是做生意,還是建工廠,錢都會流動起來,而隻有錢流動起來,國家就能收到賦稅。
這就是國家掌握貨币發行權最大的好處。
這些事情,作爲土著的老朱甚至都不甚明白,但朱标卻是再清楚不過。
所以他對于寶鈔發行一事極其重視,一直和沈萬三一起守在皇家中央銀行,查看寶鈔在發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隐患和漏洞。
一個月後。
沈萬三一臉喜色的前來給朱标彙報。
“殿下大喜事啊!”
“咱們南京中央銀行銀子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多了二十萬兩,有人往銀行存銀換取寶鈔了!”
“好!”朱标聞言也頗爲高興。
“有人存銀,那基本上寶鈔就已經算是成了一大步,接下來所要做的就是用心維護就是了。”
“看來現如今朝廷還是深得老百姓信任的。”
“這是老朱給他打下來的深厚民意基礎!”
朱标感慨了一聲,這才繼續道:“那看來可以準備推行下一個計劃了。”
三個月後,奉天殿後殿朱元璋用來召見大臣議事的暖閣。
“什麽?”
“修鐵路?”
“而且還是從南京到北平?”聽到朱标的話,李善長連連搖頭。
“太子殿下,太過勞民傷财了!”
“臣認爲不妥!”
此刻的李善長并沒有在洪武四年被朱元璋弄回家養老,朱元璋不但把他弄到明末看了自己曆史上的凄慘結局,而且還讓他繼續做右丞相,甚至把胡惟庸也調任戶部做了戶部尚書。
但正因爲如此,深知朱元璋秉性的李善長才更加謹小慎微起來,隻是矜矜業業的做事,再不敢有絲毫逾越。
“傷财倒是有點,但勞民卻是不會!”
“這次我不會征發民戶,強制老百姓服徭役,而是提供報酬,用寶鈔招攬工人做工!”
朱标笑道:“而且這件事我已經和父皇通過氣了,他也是支持的。”
朱元璋當然支持,現如今朱元璋的眼界絲毫不比朱标差。
他自從進入清末以來,就一直在研究西夷人的發展曆史,特别是1840年之後。
他發現西夷人也就是這幾十年才真正發展起來的,而造成這一切的根本就是蒸汽機車,這是發展工業體系最關鍵的動力源。
隻有把路修通了,龐大的大明皇朝各處的資源才能被盤活,大明帝國才有從農業國升格成爲工業國的可能。
他又怎麽會不讓朱标嘗試着做這些事情呢!
或許正是因爲看到了朱标對于各種新鮮事物勇于嘗試的動作,他才放手讓朱标這個太子監國的。
用老朱的話說:“老爹要征伐異世界,還要管理那邊的一大攤子事,你做事很有想法,而且已經跟着我處理政務七八年了,再加上今年也二十了,爲了體恤老爹,有些擔子你必須勇敢的擔起來了。”
朱标還能怎麽辦?
沒法子,隻能甩開膀子陪着老朱一起九九六的幹起來了。
“李公,現在的大明糧食産量足夠,朝廷剛剛又發行了寶鈔手裏有大量資金,鋼鐵産量充足,已經具備了啓動此項大工程的所有條件。”
“所以李公不用擔心,一切盡在計劃之中。”
聽到此言,李善長頓時就沒話說了。
他不可能拒絕朱元璋和朱标兩人共同決定的事情。
“不過殿下,您這條路要全部用鐵錠鋪成,這要耗費多少鐵錠啊!”李善長滿臉都是擔憂之色。
“皇家鋼鐵商行下轄的鋼鐵冶煉工坊現如今在全國範圍内已經建起六十多座,而且均勻分布在整個大明,隻要我一聲令下,這些地方就能源源不斷的産出鐵錠來。”
“這方面的事情,李公不需要操心。”
“我隻需要李公爲我調度好足夠的官員,作爲管理人手就可以了!”
“爲此我甚至準備單獨再成立一個鐵路管理局的機構來管理此事!”
看着在自己面前侃侃而談的朱标,李善長神色間莫名的有些恍惚,他在朱标身上看到了朱元璋年少時的影子。
“好的,此事老臣知曉了,一定全力爲殿下辦成此事。”
和李善長談妥大明帝國第一條鐵路的事情,朱标又馬不停蹄的進入須彌幻界。
他還要回來批複翰林院送過來的奏折,以及視察科學院前兩日的重大發現。
所以,今天應該又要加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