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過猶不及,對于這些将士,朱翊鈞的确看重,但是一切自有祖制法度,按照章程,提高一等即可。
如果沒有底線的拔高,效果其實一樣,但是卻斷絕了以後的路子。将士重要,但是文臣也一樣重要。
合計萬名士兵,每人賞賜了一個銀牌,一兩銀子制成,由工匠雕刻了禦前閱兵四個字。
總旗以上的将官,則每人賞賜了一個金牌,同樣一兩金子制成,雕刻國之重将。
這些人參加閱兵回去後,其中絕大部分人,一輩子都不可能再有機會見到皇上。所以再多的激動,也抵不過時間的消耗。
這個時代,銀子最可靠。
參加閱兵的将士們,兵部本來就有獎賞,朱翊鈞額外再發的一兩銀子,是多出來的。
對于士兵來講,價值一兩銀子的銀牌,說多也不多,但是卻是一份榮譽,讓他們知道,皇上心裏是有他們的。
日子能過下去,就傳給後代,日子過不下去了,也可以拿出去換糧食,可以當做傳家寶。
朱翊鈞的這份心意,相信很多士兵是能懂的。
皇上是好的,至于以後他們真的有那一天,連飯也吃不飽,絕對是皇上被奸人蒙蔽了。
朱翊鈞内心堅信,他這一朝大緻不會有這麽一天了。
而将官對于大明軍隊的戰鬥力來說,卻是最重要的,所以朱翊鈞又提高了一等。
價值更高,榮譽也更高。
還專門讓他們留名,讓他們知道,皇帝記得他們的名字,哪怕以後一輩子都見不到。
今日在黃屏上的留名,就能成爲他們内心的幻想。
閱兵終于告一段落,朱翊鈞這些年就沒有這麽累過,準備好好休息幾日,沒有等他安穩,邊地又奏來急報。
土蠻複擁衆入邊,分攻鎮城并鎮靜,團山等堡。
朱翊鈞内心很煩。
招來張居正,内閣,英國公,馬芳,兵部石茂華,軍務處淩雲翼等等二十幾位重臣,齊至文華殿。
關于對鞑靼和瓦剌,說實話,朱翊鈞如今不想打,因爲如今正是黃教在蒙古傳教的時候。
在隆慶以前,蒙古諸部信奉的是喇嘛教中的薩迦教派,不過蒙古底層牧民卻信奉薩滿教。
總之目前蒙古牧民,和漢民沒啥區别,啥菩薩都拜。
對這段曆史,朱翊鈞前世看到過,按照曆史的進程,明年俺答汗就會邀請黃教領袖到青海區傳教。
這場幾萬人參加的察蔔齊勒廟大會,就是黃教在蒙古各部盛行起來的标志。
并且很快就普及到了蒙古低下層的牧民中,标志着蒙古僧俗封建主聯合統治制度的确立。
這對蒙古,對大明都是利好的大事。
朱翊鈞如今有錢,也有底氣去和蒙古諸部闆闆手腕,但是他不想因爲這件事,破壞了黃教的大事。
任何大勝,都不能比黃教在蒙古的盛行。
這是關乎于千秋萬代的大事。
如今土默特作爲蒙古最強的勢力,俺答汗認同了黃教,其餘部落就不敢不認同。
不認同黃教,就給了俺答汗借口去攻打他們,所以其餘部落,很快也改信了黃教。
黃教管喇嘛,貴族管牧民,牧民太累了,紛紛去做喇嘛,然後宗教勢力越來越大,貴族權利越來越小。
寺廟多了,導緻蒙古各部也越來越穩定,遊牧民族穩定了,那真不是啥好事,沒有任何民族能保持一直強勢。
遊牧民族最大的優勢,就是在無邊的草原上,到處都是他的牧場,強勝的時候就打你,衰弱了就躲開你。
就跟現在一個道理,蒙古右翼強大了,蒙古左翼惹不起,浩浩蕩蕩的東遷,原來的地方讓給你。
以後宗教盛行,牧民們被束縛在了牧區。
所以,朱翊鈞招衆臣來,想聽一聽衆人的意見,能不能讓他借鑒一下,說不定能有新的想法。
雖然他内心裏打定了主意,不會主戰,但是也沒有表現出來。
衆人紛紛議論紛紛,有人建議去打一場,讓土蠻知道大明如今兵鋒之盛。
有人提議可以派八衛作爲援兵,戚繼光,李成梁率部兩路出擊。
也有人不支持。
認爲如今國家才安定不到一年,又要大功幹戈,豈不是功虧一篑,又恢複到了原樣。
大明和俺答汗有封貢之定,乃大明的順義王,可見俺答汗本身還是不願意和大明開戰的。
隻不過蒙古各部松散,有少部自行其是,可派使者去責問俺答汗,以外交手段解決。
聽到衆人議論紛紛,朱翊鈞内心歎了口氣,有時候,真的不得不感歎天時。
和鞑靼瓦剌諸部打仗,最理想的狀況是有七成的把握,隻有六成的把握不太保險,很有可能被翻盤。
但若你超過了八成的把握,那敵人一定不會跟你打,一定會遠盾,空耗大軍的後勤。
明成祖時就是勝算超過八成的時候,每次出擊大漠,諸部皆逃,到了叫門天子後,五成的把握都沒有了,隻能被動防守。
唐朝用了四年就滅了東突厥,清朝用了六年平定了噶爾丹,因爲一個道理。
唐朝立國之初比較虛弱,明清易代過于慘烈,不管是東突厥,還是噶爾丹都有信心能消滅對手。
以爲自己占了七成的勝算,卻不知道占據中原的優勢。大唐三年的時間就爆了十萬大軍。
所以決戰之下,一戰而定。
朱翊鈞現在有信心和蒙古來一場決戰,可是天時卻告訴他,不能打這一場決戰。
打敗了土蠻,是幫助察哈爾部,瓦剌部,對大明并沒有益處,而黃教卻不同。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天時。
如今蒙古在世界都是衰退期,包括俄羅斯的崛起,中亞各國的崛起,都在消弭蒙古的潛力。
不管是土蠻蒙古,還是準噶爾蒙古,都屬于衛拉特蒙古,四周的沙俄,奧斯曼都在侵蝕蒙古。
這個時期,正是蒙古在世界舞台的謝幕階段。
清朝爲何能順利統治蒙古草原,難道比明朝立國之初還要強盛嗎?當然不是。
因爲兩百年前,蒙古還屹立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幅員遼闊潛力十足,而兩百年後的現在。
蒙古正在謝幕。
朱翊鈞想了想,自己也應該等他謝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