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公勳貴及百官文武出行,各路儀仗,祭奠太廟,此是國家大事,不敢輕慢。
國子監不允許諸生戴孝,否則開革。
祭祀大典回來後,朝事仍然不平,等朱翊鈞仗責幾位官員後,雖然明面上沒有反對,但是私議不止。
此讀書人非彼讀書人,朱翊鈞很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能理解大明讀書人的傲慢。
大批的官員挂冠自去,有的說自己生病,身體不好,有的說家人有故。
官員可以離開朝堂,回到原籍,讀書養望,教育後輩。
而朝堂卻無法離開百官。
随着南京一封接一封的奏疏,向朝廷索要各類物資供應,都需要下發地方督促辦理。
京城大街小巷,各處突然出現大量的傳單。
“這上面寫的是啥?”
好些人圍攏,紛紛好奇,其中一人在衙門做小吏,認得一百來個字,今日班休在家,見鄰居們都望向自己。
感到些許爲難,一些字他也不認識。
又不好意思說自己認不全,隻能勉強解釋,說這是攻奸朝廷,說朝廷有大逆不道之人。
“既然大逆不道,還不趕快抓起來?”
“都是妄言。”
那人解釋,說朝廷因爲施行考成法,督促官員按期辦事,很多人反對,所以造謠。
“督促老爺們辦事,這是好事呀。”
此時,一個穿着青衣長袖的文人,腰間配玉,上前接過傳單,掃視了一眼傳單的内容。
蔑視的看了眼那人,嘲笑道,“汝言狗屁不通。”
那人也不敢辯。
有功名的讀書人最是惹不得,身後恩師座師同科同鄉,連老爺們都不敢慢待。
“爾等有行商爲生者,衙門會征收門攤稅,如有刮風下雨,是否沒有生意?”
衆人點點頭。
“沒有生意是否應該少收,甚至不收門攤稅?”
衆人又點點頭,讀書人果然明事理,道理講得通透。
“現在朝廷用奸人的考成法,不管爾等原由,隻要求官員必須收足爾等的門攤稅,爾等還說好嗎?”
“那肯定不行。
這個讀書人講得比鄰居說的清晰多了。
鄰居說了半天衆人也隻知道個大概,反而讀書人三言兩語,就讓衆人恍然大悟,紛紛痛罵此奸人。
讀書人轉頭,問剛才那人。
“你既然認得字,爲何又胡說八道,瞞蔽彼鄰?”
“咱也是在衙門聽人解說邸報,說考成法各種好,今日聽君一席話,才想透這個道理。”
那人拍了拍讀書人的馬屁。
一則不想生事,二則考成法以來,他每日需要做的事情漸多,内心也不願爲之浪費口舌。
要是真罷了考成法,那人覺得更好。
“朝廷被奸人把控,當然在邸報中說奸人的好話,你連這個道理都不明白,真是庸才。”
讀書人罵了一聲,随之背起手,怡然自得離去,人群紛紛讓開一條道路,不敢碰讀書人。
很快,京城出現傳單的事,錦衣衛就上報給了太監,太監連忙報給了朱翊鈞。
“指責張居正謀逆不軌。”
朱翊鈞聽到太監說的話,搖了搖頭。
抓肯定是抓不住的,除非當場碰到。
“着錦衣衛沿街收繳此類傳單。”
本來還想讓錦衣衛告誡百姓不得私藏,但是想到公差的行事作風,還是把這句話忍了下來。
這樣下去也不是個辦法,朱翊鈞招來張居正,呂調陽,張四維等一衆重臣。
“以後再有類似傅應祯的官員,朕還會廷仗。”
朱翊鈞斬釘截鐵,然後看向衆官員,表示自己是認真的。
涉及内閣元輔,其餘人無法接話,氣氛僵硬,張居正隻能上前。
“此等小人,若論其罪,死有餘辜,但皇上即位以來,聖德寬厚,海内共仰。
此何足以介聖懷,且已責罰其人,人心亦當儆懼,無敢有妄言者矣。國家政事或寬或嚴,行仁行義,惟皇上主之。”
朱翊鈞和張居正,都知道這是套話。
朱翊鈞是不會繼續在廷仗大臣的,他是爲了解決事,不是爲了制造事。
現在已經達到了目的,大多數官員已經停止彈劾張居正,少數冥頑不靈者,直接罷職者可。
否則過猶不及,反而易出大事。
“哼,前有上疏爲傅應祯求情者,說他家中有老母在,祈朕憐憫,朕查之此人隻有父在,卻虛言隻有母在。
實乃欺朕如是也,朕不敢報于聖母,恐聖母傷心。”
衆臣這才臉色稍緩,面露窘迫,因爲救人心切,此事的确是大臣們辦的不地道。
見皇帝沒有追究的苗頭,衆臣内心稍安。
因爲廷仗,衆多官員不滿,終于被朱翊鈞找到機會,趁機打消了君臣之間的芥蒂。
随之朱翊鈞看向呂調陽和張四維。
“言官彈劾先生,二先生何故不出一言?”
不給呂調陽和張四維解釋的餘地,朱翊鈞重重的說道,“衆卿須同心報國,不得避忽。”
“臣等敢不同心。”
呂調陽和張四維連忙回言。
等張居正歸家,才發現長子病重,内心哀痛悲切,以國事爲重,匆匆離家,隻能囑咐家人,務必好生照顧其子。
廣東。
官兵陸續剿滅各地流竄亂民,把亂民堵回山中,捷報連連。
聞之,京城也緩了口氣。
殷正茂告知京城,三個月可平戰事。
山中有一處洞天。
大樹聚衆成林,形成一個天然的樹穴,裏面有人高的怪石,處深山之中,不經山路。
外則是樹枝藤蔓,遮掩嚴實,根本無法發現。
廣東總兵劉顯,廣東鎮守張元勳,大小将領上百人,分領三萬大軍,同戚金率五千禦前衛,合計七萬人進山掃蕩。
其餘十餘萬大軍,分守堵住各關口,不讓亂民逃離。
成品字形進發。
沿途都有亂民騷擾,仗着地利躲在林中,給官兵帶來不小的傷亡,而官兵所獲卻少。
但是官兵衆多,亂民不能抗,騷擾漸漸止息。
官兵長驅直入,又因爲道路曲折,翻山越嶺,一天行軍下來,往往也才翻過兩三個山頭。
有溪流經過,視野開闊處,則必有人家。
不分漢人瑤民,見人就殺,見寨則燒,無往不利。
雖然順利,但是軍中老将多,不會大意。
每遇險地,都會派出大量斥候,深入山林,避免被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