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孫桓令人向吳王孫權求救之後,吳王聞之大驚,即召麾下文武前來商議道:“今孫桓被圍困在彜陵之地,朱冶大敗于江中,蜀兵勢力太過強大,如之奈何?”
張昭出來說道:“今諸将還有許多的糧草可以使用,朱冶麾下兵将尚有十餘人可用,我們又何慮于劉協?
王上可命呂岱爲正将,全綜爲副将,潘璋爲先鋒,淩統爲後援,張平爲救應,起兵八萬前去拒之。”
孫權遂依靠了張昭的禀奏,即命諸将速行前去。
此時張平已患痢疾,帶病從征。
卻說劉協從巫峽建平起兵,領兵前去彜陵地界,離城七十餘裏處,連結四十餘寨;見嚴顔、費詩等人屢立大功。
皆歎道:“哎,以前跟着我一起起兵的大将,要不是老邁無用矣,要麽就是在各處駐紮。也幸虧有這幾個人如此英雄,我又何必憂慮孫權他們呢!”
正在他們說話的時候,忽然有人前來禀報說是呂岱、全綜他們領兵前來。
劉協正要派人前去迎戰的時候,忽然有近臣奏道:“老将嚴顔,領着麾下五六人望東吳去了。”
劉協當即笑道:“嚴顔也不是那種反叛之人,隻因爲孤失口誤說老者無用,他肯定是不服老,想要與孤證明他不是無用之輩,此番前去,必定奮力前去相持矣。”
劉協當即便令費詩、吳懿二人說道:“嚴顔此去必然有失。你們二位将軍,休辭勞苦,可前去相助。隻要建功之後,你們就速速回來,勿使有失。”
二員将領,遂拜辭劉協,領着本部兵馬,前去幫來助嚴顔去了。
正在幾人說話的時候,忽報吳兵前部先鋒已到。嚴顔聞之,當即奮然而起,出帳上馬。
馮習等勸道:“對方的敵情還不知道,老将軍且休輕舉冒進。”
嚴顔不聽,遂縱馬而去。吳班令馮習引兵前去助戰。
卻說嚴顔拍馬立在兩軍陣前,勒馬橫刀,單向吳軍先鋒大将潘璋挑戰。
潘璋領着部将史迹一起出馬。史迹欺嚴顔年老,挺槍出戰。
戰不三合,被嚴顔一刀斬于馬下。
潘璋見之大怒,揮起一把噴口大刀,來戰嚴顔。交馬數合,不分勝負。
嚴顔奮力上前與潘璋惡戰,潘璋鬥了這些時候,體力不濟,知道自己肯定敵不過嚴顔,當即撥馬要走。
嚴顔乘勢追殺,全勝而回。路逢吳懿、費詩二将。
吳懿說道:“我等奉殿下之令,前來相助老将軍。将軍你既已立了功,你還是速速回營便是。”嚴顔不聽。
次日,潘璋又來挑戰。嚴顔奮然上馬,便要出戰。
吳懿、費詩二人要上前助戰,嚴顔不從;吳班亦要助戰,嚴顔亦不從,他隻領着麾下五千兵馬,前去戰潘璋。戰不數合,潘璋拖刀便走。
嚴顔見之,當即縱馬上去追之,一便追,嚴顔一便厲聲大叫道:“賊将休走!我今爲邢道榮報仇!”
嚴顔直追了潘璋三十餘裏,忽然聽到四周喊聲大震,吳軍伏兵齊出:右邊全綜,左邊淩統,前有潘璋,後有朱冶,把嚴顔困在中心。
正此時,四周忽然刮起了狂風,嚴顔急忙要撤退的時候,在山坡上埋伏的吳将馬忠引一支兵馬前來,馬忠一箭射中嚴顔的肩膀,嚴顔險些落馬。
馬忠帶來的吳兵見嚴顔中箭,一聲大喝,遂一齊來攻,忽後面有喊聲大起,有兩路兵馬殺來,馬忠等吳兵當即潰散,救出嚴顔者,乃吳懿、費詩也。
二員将領,護送着嚴顔,回到了劉協的本部營中,嚴顔年老血衰,箭瘡痛裂,病甚沉重。
劉協聞之,當即親自前來查看嚴顔的情況,撫其背說道:“今令老将軍中了箭傷,皆孤口誤之過也!”
嚴顔說道:“臣乃巴郡一武夫耳,得幸遇殿下。臣今年已經六十有五了,也已經活夠了。我是沒什麽,但還請殿下你能夠善保貴體,以圖中原!”
言訖,嚴顔當即不省人事。是夜嚴顔殒于劉協軍中。
劉協見黃忠氣絕,哀傷不已,遂令後勤人員,制作了一具棺椁,将嚴顔葬于成都。
安排好了嚴顔的喪事以後,劉協當即領着自己的親兵往猇亭而去。到了以後,劉協在此大會諸将,分軍八路,水陸俱進。
水路令黃權領兵,劉協親自率領大軍在旱路之上進發。時公元215年四月中旬也。
全綜、呂範等人聽知劉協親自率兵來攻,急領着兵馬前去迎戰。
兩陣對圓以後,全綜、呂範等人出馬,隻見蜀營門旗開處,劉協自出本部大營,隻見其周邊黃羅銷金傘蓋,左右白旌黃钺,金銀旌節,前後圍繞。
兩方見面以後,相互叫罵不已。
時有吳軍之中的偏将夏恂,挺槍出馬。劉協背後的費詩舉着長槍,縱馬而出,大喝一聲,直取夏恂。
夏恂見費詩甚有膽氣,心中大驚之下,就要催馬要走,全綜的弟弟全平見夏恂抵敵不住,揮刀縱馬而來。
劉協後面的吳懿見了,當即躍馬提刀來迎。費詩大喝一聲,一槍刺中夏恂,夏恂當即便倒撞下馬而死。
全平見之大驚,措手不及之下,被吳懿一刀斬了。
此二名蜀中将軍建功,便率兵直取全綜、呂範等人。
呂、全等人見之不敵,慌忙下令,率兵退入本家營寨。
劉協觀之,先是稱贊了吳懿二人,然後舉着手中的長劍,猛的一揮,劉協身後的八路軍馬,呼啦啦一聲,各按着陣勢向吳軍沖殺了過去。
那劉協麾下的八路兵馬過處,勢如泉湧,殺的那吳軍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卻說朱冶正在船中安身,聽知蜀兵前來,當即着急上馬,正遇一彪蠻兵趕來,人皆披着頭發光着腳,皆使弓弩長槍,搪牌刀斧。
朱冶見其蠻軍勢大,不敢與其交鋒,遂撥馬而走;卻被一員蠻将,一箭射中他的後心之處。
朱冶忍着劇痛,帶箭而走,到于富池口之時,朱冶坐于大樹之下而死。樹上群鴉數百,圍繞其屍。
吳王聞之此事以後,哀痛不已,具禮厚葬了朱冶,立廟祭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