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楊阜曾向韋康建議,不可投降,要跟我們拼死作戰。
馬超聞之,就對他說道:“此人頗爲忠義,殺之無用,還會讓我們失去人心。”
故馬超,又重新任命楊阜爲參軍。楊阜舉薦梁寬、趙衢二人,可以使用,馬超不疑有他,都把此二人用作了軍官。
這個時候,楊阜就對馬超說道:
“我剛剛接到消息,我的妻子病死于臨洮,所以我想請兩個月假,回去給我妻子處理完喪事之後。”
此乃人倫大事,馬超也不好多做阻攔,就答應了。
楊阜走脫以後,經過曆城,就來拜見撫彜将軍姜叙。
楊阜到了曆城以後,就到姜叙内宅,拜見他的姑姑,向他哭泣道:“楊阜我守城不能保,主亡不能死,已經沒有面目來見姑姑你了。馬超再度背叛,擅自殺掉代王任命的刺史。
刺史自到地方以後,多得民心,今刺史被馬超殺害,百姓多恨之。
今我表兄坐據曆城,卻沒有讨伐逆賊的心思,這還是一個臣子應該做的嗎?。”
楊阜說完以後,以頭觸地,頭上都磕出了血。
楊阜的姑姑見狀,慌忙叫姜叙叫來,責罵了他一番。
姜叙聞言,又得其母呵斥,隻好答應了此事。
趙昂當日表面上答應了,回去見他的妻子王氏說道:“今日姜叙等人邀我前去商議讨伐馬超之事,隻是現在我們的兒子趙月,在馬超麾下擔任将領,如果我起兵的話,怕馬超殺了我們的兒子啊。如之奈何?
其妻子厲聲說道:“你既食君祿,就應該爲主上分憂解難。更何況是一個兒子呢?再說了,你又不是隻有那一個兒子。馬超殺了你的兒子,你就不會爲他報仇嗎?”
趙昂聞言,悻悻而去。
到了曆城以後,姜叙、楊阜聞之,遂引兵出城會戰馬超。
兩陣對圓,楊阜、姜叙都穿着白衣白袍的孝服,出來就罵馬超是不仁不義之輩。
馬超心中大怒之下,領着兵馬就朝着他們兩個沖了過來,兩軍立刻混戰在了一起。
姜叙、楊阜如何抵得過馬超,隻堅持了不到半刻鍾,就大敗而走。
馬超見二人退避,遂驅兵前去追擊。正行走間,馬超突然聽到背後有喊殺之聲響起,原來是尹奉、趙昂二人領兵殺來。
馬超急切之間,就要退走的時候,被他們兩方夾攻之下,馬超所部首尾不能相顧。
正馬超與楊阜四将拼殺的時候,又從遠處殺來大隊兵馬。原來趙雲已經得了劉辯的軍令,現在正領軍前來破馬超。
馬超領着敗軍,就如此的走了一夜,人困馬乏,也好在是已經到了自己本部人馬的主城。
馬超慌忙讓人前去叫門的時候,城樓之上,頓時有亂箭射下。
原來正是梁寬、趙衢立在城上,聞聽楊阜之事,作爲内應,已經奪了馬超的城池,在城樓之上大罵馬超不止。
待的片刻,梁寬二人将馬超的妻子楊氏,在從城樓之上一刀給砍了。
馬超剛剛走脫沒多久,又遇到尹奉、趙昂二人,馬超再次與他們拼殺了一陣。到了最後,零零落落的,馬超所部就隻剩下了五六十騎,趁着夜色往曆城而去。
到了四更前後,馬超等人到了曆城之下,此時天光昏暗,守護城門的見不真切,還以爲是姜叙等人取勝回來了,于是就打開城門,把馬超他們給放了進去。
到了第二天亮的時候,趙雲大軍,回轉開來,馬超見孤城難守,遂棄城殺出,望西面逃去。
馬超等人行了不到二十裏路,正好遇到前面有一支軍馬,當路攔截,擺開陣勢,爲首的将領正是楊阜。
馬超一見此人,就咬牙切齒的,遂拍馬挺槍前往刺之。
劉辯感念楊阜的恩德,就封楊阜爲關内侯,其子承襲他的爵位,而楊阜傷好以後,又自回去把守自己的地方去了。
就在楊阜走之前,劉辯專門将他叫了過來,詢問了一番,頓時就知道了他的表兄姜叙,不是獨子,他還有一個兄弟,名字叫做姜炯。
姜炯有子三人,其長子名叫姜維,今年才三歲。
劉辯聞之大喜,暗自記在心裏面不提。
卻說馬超那邊,他先前在讨董之時就與曹操有仇,他又不願意投靠劉辯,無奈之下,隻好暫時前往漢中投奔張魯去了。
張魯覺得他說的也有道理,就聽從其言,絕了招馬超爲婿之議。張魯這邊倒是沒有什麽,可是也不知道是誰呀?就把這個消息給馬超說了。
見到楊松以後,黃權對楊松說道:“東西兩川,其實是唇齒相依;如果西川被劉協攻破的話,則東川也難保矣。
如果現在你們願意救援我們的話,我家主公願意割讓西川二十個郡縣,以爲謝禮。”
楊松聞之大喜,即刻引着黃權去見張魯,陳說二川之間的利害,劉璋更是願意割讓二十個郡縣以爲謝禮。
張魯覺得能夠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夠得到20個縣城,就想要答應了此事。
時有巴西閻圃上前對張魯谏道:
“劉璋與主公乃是世仇,現在隻是因爲劉協攻打甚急,所以他才會派遣使臣,來向主公你求援。
什麽所謂的割讓20個縣城呀,那都是騙人的,等到劉璋解決了危難之後,我相信劉璋他馬上就會不承認這件事情了。”
閻圃話剛說完,又有一人出班說道:“這有何難?我願意懇請主公你,給我一支偏師前去,我定完生擒劉協之輩。等到生擒了劉協以後,絕對不會讓劉璋他賴賬的。”
張魯定神一看,原來正是馬超。
張魯見之大喜,先讓黃權從小路回去向劉璋禀報此事,然後又點二萬漢中兵馬與馬超,讓他前去攻打劉協等部。
卻說劉協兵馬現在正在雒城駐紮,有法正前來給劉協送來消息說道:“鄭度曾勸劉璋派遣大将率巴西之民,在培江以西阻擋,然後再燒毀府庫中的所有糧食,并深溝高壘隻是堅守不出,讓殿下你數月以後無糧而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