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星雖然沒有去過潘家園,但對潘家園還是有概念的,當三人在這去潘家園的路上、聊了一會‘潘家園’的傳奇之後,趙星對另兩個人說道:“我對古玩、文物之類的物件完全是一竅不通,就是感覺着這些東西中,或許還真隐藏着些神奇的東西;恰好今天閑着,就想着使用感知空間去碰碰運氣。”
他接着說道:“我覺得你們兩個也都有自己的感知空間了,等到了潘家園之後,如果有興趣的話、大家可以分頭行動,各自憑借自己的感知空間去試試運氣。”
羅家輝和張飛龍聽得此說,俱是贊同。
其實對于他兩來說,如果說在之前那兩個旅遊點、純粹是作爲陪客的話,那麽這一次來潘家園淘寶,讓他倆已頓時都有了興趣。
對于他們兩個來說,以前雖然也來潘家園溜達過,主要還是爲了開開眼,感受一下這裏的氛圍;但倒并沒有太過專注于‘得打算從這裏淘寶’。
因爲兩人在這方面的知識都太匾乏,自認拾漏的可能性太小,倒不如不趟這個渾水,不去在此方面浪費精力和财力。
可如今他兩不是也有感知空間了麽,受趙星的啓發,兩人也确實是想在這裏試試自己的手氣,萬一自己能夠因此而撞上什麽大運呢。
哪怕是啥也沒有撈到,也算是可以娛樂一番吧,至少是不會因爲‘沒有試過手’而後悔。
不過他倆雖然都已經有了這種想法,但要讓他兩提出來‘彼此分開行動’的話,他倆還真都不好意思說出口;如果要讓趙星誤會‘有誰想自己去幹私活’,那不是顯得很沒意思。
沒想到這會趙星是主動的把這話給說出來了,兩人自然是贊同。
他倆也都明白,趙星這麽說純粹也是爲了他倆好,也是爲了讓他倆試試手氣;如果他兩是和趙星一起行走的話,趙星那感知空間一打開,可就是大範圍的全覆蓋,哪還有他兩施展感知空間的機會,該發現的奇物自然是都被趙星發現了。
趙星讓大家分開行動,那是給他倆施展才華的機會;也說明趙星對他倆是很信任的,相信他倆一旦有所收獲,是一定會樂意與大家分項的。
至于趙星因此也得以自己行動,他倆自然是更不會有什麽疑慮了,畢竟在他們還完全想不到‘竟然存在有修真這回事’時,趙星就已經無償的把修真功法傳授給他們了,何況趙星還已經開誠布公的告訴過他們,他一共有4個術法玉佩,到時候是都預備着傳授給他們的。
這之後,他倆開始向趙星咨詢‘該如何發揮感知空間的作用’,趙星解釋道:“在這方面具體的我也沒有經驗,我打算采取的辦法也就兩種,一是時常的打開感知空間,如果有什麽物件和感知空間發生相互作用,那就很可能是和修真有關的東西了。”
他繼續說道:“再一個就是,看到有可能性的物件,能夠拿在手裏去感受那是最好了;感受時就像激發感知空間一樣,往手中的物件上輸出内息就行,如果這時能夠感知到異常,那物件就絕對應該和修真有所關聯。”
趙星補充解釋道:“像咱們傳功用的功法和術法玉佩,雖然當放在一旁時,打開感知空間并不能發現其有異常,可一旦将其握在手中、向其輸出内息,就能感受到其行功路線圖了。”
羅家輝和張飛龍,雖然沒有自己激發過功法玉佩或術法玉佩,但在趙星爲他們傳功的時候,倒是都實地感受過玉佩中的行功路線圖,故而也都理解趙星所要表達的内容。
于是,當來到潘家園之後,三人根據市場的平面圖略一商量,就開始分頭行動。
且說趙星這邊,他仗着内息雄厚,先是打開感知空間大範圍的覆蓋一下,在沒有感受到任何回應之後,他就開始漫步往前走。
這期間,他主要會盯着那些攤位上的玉件掃描,這也是因爲根據他的經驗,也隻有玉器是和修真發生過關系。
在掃描中,如果有某個玉件讓他覺得‘很上眼’時,他才會裝模作樣的過去、拿起來看看。
之所以不是每個玉件都拿起來檢測,倒不是他擔心自己的内息不夠,實在是因爲他覺得這樣的做法,真的如同去大海裏撈針,而且還是在不知道‘大海裏有沒有針’的情況下去撈針;而這種近乎荒唐的做法,實在是非智者所爲也。
等到他走出了之前感知空間的查探範圍之後,他就會再次的打開感知空間,再開始新一輪的察看過程。
由于這期間他偶爾會在攤位上拿起某個玉件察看,就會耽誤些時間,其間還會免不了要和攤主交談幾句,要不然會顯得太生硬;故而他的探查速度并不快。
當他這麽着轉悠了個把小時後,再一次打開感知空間的他,感知空間有了不一樣的發現。
通常來說,在他的感知空間内出現的物體,都是以活動的形體爲主,那些一動不動的物體,在他如今的感知空間中,隻能顯示爲模糊的背景物;而這兩種類型的物體,在他的感知空間内都是沒有色彩的。
而這一次的‘不一樣的發現發現’,是因爲在他的感知空間中,出現了一個發光體,對于這個發光的球狀體,按照他的判斷,其直徑能有個10厘米;而且發光強度,也不是亮的非常耀眼,但在他一直沒有出現過色彩的感知空間内,出現這種有着淡淡銀白色的光團,已經實在是很搶眼了。
當他用眼力往感知到的光球方向看去時,卻看不到有任何發光的物體,這就更是讓他覺得不一般了。
等他一邊按部就班的往那個方向走去時,通過感知空間在仔細研究那個光團的他更是發現,那個光球還具有一定的彈性。
當他向那個光團位置輸出内息的時候,會發現那個光團的直徑會稍微的有所縮減,大約也就是縮小個1厘米吧,然後不論他再如何施加内息,其直徑也不再爲之所動了。
等到他把視力和感知确切的落實到同一個物件上之後,他發現這又是一個玉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