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80年,是梁無忌當時穿越時、所處慨然的年代,也是子路就義時的那一年;對于‘生麻布’,趙星後來也專門的在網上查詢過,知道其原材料的來源,是麻類植物,例如苎麻、亞麻等;其具體的工藝思路就是:從麻杆上所剝落下來的麻皮中,抽取出所需要的纖維物質,進而編織出麻布布料。
不過,那個時代的古人還不懂得‘如何對麻布纖維進行熟化、使其可以被編織成相對柔軟的熟麻布’的工藝,故而古人那會所編織出的麻布,被稱爲生麻布,其穿着起來會讓人感覺到在邊、角處,挺硬實、硌人,容易損傷相應部位的皮膚。
當然,那個時代中生活條件好的人,是不會穿這種麻布料做成的衣服的,人家穿的的蠶絲編織成的絲綿布料;而且在那個時代,絲織物的編織工藝也是相當成熟了;隻不過窮人們不舍得穿、或者穿不起。
趙星所見到的這個農人男子,在他看來得有個四、五十歲,他身上穿着的麻布衣服,就猶如一件從前段開口的連衣裙一般,被整個包裹在身上,在腰部用一根繩子一綁;這長裙還沒有袖子,其下擺截止在膝蓋之上。
而趙星之前隻從後邊看過去,就能感覺到對方這個麻布裙子,已經是相當的殘破了,布料上的有些地方,已經破損出來一些小洞,甚至能夠直接看到皮股上的肉了;不過趙星根據對方的面相、以及所裸露出來的肌膚色澤,倒是感覺着對方的身體健康狀況還行,至少不是那種骨瘦如柴、嚴重營養不良的樣子。
故而對于對方在‘長裙上的破洞已然漏出皮股肉’的情況下,還坦然的在外邊四處晃蕩,趙星隻能夠理解爲:對方在穿上這麽件長裙之後,就就覺得已經可以維持住斯文了,故而并不在意其它;而且現在已經是進入了夏季,穿上這樣的長裙後,已經不會感到寒冷了;就是不知等天氣更加的炎熱之後,對方是否還會換上更簡潔的短裝。
趙星在經曆過梁無忌事件之後,對于春秋戰國時期的情況,也多做了些了解,至少是讓他知道了一點:在春秋戰國時期,古人們無論男、女,就沒有現代那種穿内褲的習慣,而且那時候的古人,也沒有構思出‘現代的那種不開裆的内褲裝束’;在天氣随着季節的變換而冷熱變化時,他們隻能是通過增加或減少裙裝的件數,來調節人體的冷熱需要;即使是有那講究人所穿着的有着褲腿的亵褲,也是一種開裆褲,方便随地大小便。
至于那個農人的頭發,也應該是很長了,隻不過對方是将其編成了一長束、盤在了頭頂上,然後就是用根被剝去外皮的樹棍枝,在發髻中那麽一插,算是定了型。
對于這樣的的發飾風格,趙星同樣是隻在梁無忌的穿越過程中,在那裏見過;這也讓他更加的納悶,難道這裏的一些風俗習慣,還維持在2千多年前的狀态中麽?
至于對方随身攜帶的農具,趙星倒是看明白了:肩抗着一個樹杆上帶着短分叉的樹棍,在其短分叉上是用繩子、挂着一個藤條編織出來的小筐子,筐子并不大,其内倒沒有裝着什麽東西;而趙星在對方轉過身來之後,還看明白了一點:從對方所顯露出來的随身物件裏,可沒有看到任何的金屬物件。
當趙星沿着隻有一米多寬的鄉間土路、從後邊趕過來時,雖然他在走近時還故意發出些聲響,但對方就始終沒有回頭觀望;直到趙星用河南話喊了一聲‘老鄉’時,對方才扭過頭來,然後就是兩人互相看着發愣,都在打量着對方,一時間誰也沒有再說話。
對方在見到趙星後,其眼神先是顯得麻木,然後是驚訝,接着是震驚,直至肅然起敬、低下頭,表情上顯得很謙卑,但始終沒有說話。
趙星知道,至少自己這一頭短發,在對方看來就是格格不入,對方是肯定沒有見過的,他估計換做自己和對方易地而處的話,他自己也會感到震驚的;趙星于是再用河南話開口問道:“老鄉,這裏是哪裏?”
對方擡頭了,然後是顫巍巍的用另外一種方言回答道:“我聽不懂你說的話。”
趙星詫異了,因爲中州市是HEN省的省會城市,所以他想着在異時空的這個地域,隻需用河南話問話,對方大概率是聽的懂的,可沒想到對方居然聽不懂。
而對方所說的話,在他覺得雖然有點繞口,但萬幸他還能聽明白;他随即就意識到,他之所以能夠聽明白對方的話,那是因爲他傳承了梁無忌的一些記憶,而對方所說的話,居然和梁無忌時代的地方方言很接近。
趙星随即改用春秋戰國時期的一種類似語言詢問道:“這裏是哪裏?”
“這裏是鄭國。”
具體再問到這裏是什麽村、什麽地名時,對方隻知道這裏叫‘下窪’,其它的對方就一概不清楚了;而趙星還搞不清楚,自己所理解的這個‘下窪’兩字,是不是對方要表達的那兩個字。
趙星接着詢問對方‘鄭國的國王是誰’,對方表示不懂趙星的意思,趙星又問‘鄭國的國君是誰’,對方這回顯然是聽懂了,但表示:“不知道。”
趙星再問:“你知道鄭國的國都叫什麽名字麽?”
“新鄭。”
趙星又問了一下:“國都在哪個方向?”
農人向西方比劃了一下。
趙星又接着問了一句:“國都距離這裏有多遠?”
對方表示:“不知道,沒去過。”
“這附近有别的城鎮麽?”
“不知道。”
“哪裏有通向國都的大路?”
這次對方往南邊一指,告述趙星道:“在那邊,不遠。”
趙星向對方‘道謝’之後,就找了一個就近的田埂,向着南邊走去;這個方向,也是那個農人剛才走向這邊土路時所在的那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