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震孟和黃道周等人将帶頭鬧事的吳孔嘉等人狠狠的羞辱了一頓,随即便向四周拱手緻意,在老百姓的叫好聲中志得意滿的走了。
他們的任務已經完成了,現在,不管是四周的老百姓,還是落榜的學子,都已經明白了,吳孔嘉等人就是沒本事上榜,在這無理取鬧呢。
四周的老百姓已經開始發出噓聲了,甚至有的都已經随着文震孟和黃道周等人的離開而搖頭走了。
他們雖然喜歡看熱鬧,但是,是非善惡心裏還是有杆秤的。
這幫落榜學子擺明了就是在這裏無理取鬧,惡心人,他們看着都覺得惡心。
甚至,有很多落榜學子都開始偷偷開溜了。
他們也明白了,吳孔嘉等人就是在利用他們呢,搞不好,跟着被牽連可就慘了。
這些人可不蠢,他們隻是一時頭腦發熱,被人利用了而已。
這會兒他們都反應過來了,自然不會再傻乎乎的留在這繼續被人利用了。
沒過多久,跪在禮部衙門前面的落榜學子就剩下不到百人了,四周的老百姓也逐漸變得稀稀拉拉,再也沒有開始時的熱鬧了。
吳孔嘉等人這會兒卻是騎虎難下,因爲他們的魏爺爺沒派人來讓他們撤啊!
沒辦法,他們就是仗着魏爺爺這個大後台才敢這麽鬧的,這會兒魏爺爺都沒發話,他們再無地自容,再丢人現眼,那也得硬着頭皮撐下去。
這次落榜的學子可不止他們這一點,将近四千人參加會試,就算是泰昌打破記錄取了六百餘名貢士,剩下還有三千多呢。
這三千多人落榜之後又幹什麽去了呢?
有将近一半人已經準備打道回府了,因爲他們就是來趕考的,沒什麽其他亂七八糟的想法,考上了,那自然好,沒考上,下次繼續努力,他們的想法就這麽簡單。
這會試都結束了,他們也沒考上,自然是該回家去了。
還有七八百人被吳孔嘉等人一頓忽悠,熱血上頭,跟着跑來禮部衙門鬧了一陣也清醒了,這會兒,他們也隻有一個念頭,那就是趕緊回家。
至于剩下的七八百人,那都是立志報國之輩,他們都已經去工部衙門報過名了,就等着朝廷給他們安排差事了。
那麽,泰昌會給這些人安排什麽差事呢?
這個,還得考察一番才能确定。
至于怎麽考察,很簡單,調出這些人的會試答卷看一看就差不多能了解個大概了。
這會兒承光殿的研發室内可謂熱鬧非凡,徐光啓、畢懋康、王徵、宋應星和孫元化正圍坐在碩大的繪圖桌旁搶人呢。
所謂的搶人其實就是搶着看中間那一疊疊的會試答卷。
凡是去工部報了名的落榜學子,答卷都已經被搬到這裏來了,任他們挑選。
他們着實是興奮的不行了,因爲他們早就想招收弟子了。
這會兒他們事着實太多了,忙都忙不過來。
比如徐光啓,他可不光是管着工部就行了,望遠鏡、紅薯、土豆,乃至火槍火炮等這些都是他擅長的,他也想幫幫徐骥、畢懋康、孫元化等人,奈何沒有時間啊!
又比如王徵,這會兒蒸汽機和輪船都由他負責,甚至包括機床和水車什麽的,也歸他負責,他是劈開都忙不過來啊!
他們如果一個人單幹,不知道要耽誤多少事,所以,他們都想招一堆弟子來幫忙。
奈何他們擅長的這些東西,大半讀書人都是嗤之以鼻,根本就不感興趣,平常的時候,他們想找個弟子那是真不容易。
這會兒就不一樣了,大明兩京十三省的舉人彙聚一堂,七八百落榜學子随他們挑啊!
這些可都是立志報國的學子,而且招攬這些人的告示上也沒寫有什麽好處,這基本上就杜絕了投機取巧之輩想通過這種方式往上爬的可能。
也就是說,這些都是這些都是真正想爲國爲民做些事的讀書人。
至于他們爲什麽會落榜,那肯定是因爲有事分了他們的心,比如學習兵法策略,又或者鑽研奇yin技巧什麽的。
總之,這些人都是立志報國之輩,忠誠上是沒什麽問題的,而且,他們都能通過鄉試,成爲舉人,能力上肯定也沒什麽問題。
徐光啓和畢懋康他們之所以要挑選,那都是看這些人除了《四書五經》八股文章之外還擅長什麽,如果擅長的東西正好跟他們差不多,那自然是毫不猶豫的收下。
至于怎麽看,也很簡單,會試中不是有道題嗎。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所備爲何?錢呼,糧呼,兵呼,器呼?然則,錢糧何備,兵器又何備?
他們隻需仔細看看這道題就行了。
如果論到了兵器,那自然是畢懋康和孫元化要找的,如果論到了其他器,那自然是王徵和宋應星要找的,而徐光啓的話,兩者皆可。
不過,這年頭這樣的讀書人着實不多,大多數立志報國的讀書人也隻會去鑽研兵法策略,真正在兵器上甚至是奇yin技巧上下功夫的真是少之又少。
還好,少是少,總歸是有的,他們忙活了大半天,七八百人的答卷都看完了,每個人面前多多少少都收下了十餘份答卷,這些就是他們要招收的弟子了。
至于剩下的,那就隻能交給皇上了。
這會兒泰昌在哪兒呢?
泰昌這會兒正在太液池中間的瓊華島上跟盧象升、畢自嚴、畢自肅等人把酒言歡呢。
如果閹黨看到這些人,恐怕會吓得立馬造反!
因爲這些人都是南京六部和都察院的主官啊!
皇上把這些人召集過來幹什麽?
不用問,皇上肯定不是閑得無聊,找人來喝酒的,這些人就是來取代他們的!
其實,這會兒瓊華島上還不止這麽點南直隸的官員,盧象升和畢自嚴等人還都帶來了十幾個能力不錯的手下官員,這會兒這些人都住在這裏呢。
這裏原本是有個廣寒宮的,面積那是相當的大。
不過,嘉靖年間這裏失了次火,燒掉了一部分的宮殿,使得整個廣寒宮看上去一片狼藉。
這裏嘉靖本就沒來過幾回,而且修複的工程量有點大,嘉靖也懶得修複了,漸漸的,這裏也就被廢棄了。
不過,這會兒廣寒宮卻已經被修複一新了,雖說沒了原來的奢華,面積卻是比原來還大,而且,裏面最多的就是房舍,那房舍是一排一排的,就跟軍營一樣,估計住下上千人都不成問題。
當然,這會兒這裏也不叫廣寒宮了,而叫文理院。
文理院,如果讓這個時代的人理解,那就是研究文理的書院,而這會兒的文理還不是文科和理科的意思,而是文學理論的意思,因爲這會兒根本就沒有理科這一說。
泰昌的意思當然是文理兩科人才彙聚的意思,他就是希望,以後這裏出來的人才是既懂文科也懂理科的人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