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貫,其實非常難,尤其在目前形勢下。
趙楷用非常手段奪取了皇位,先需要理由,于是自然要追究老皇帝和小皇帝在主政期間所犯下下的一系列錯誤。
老皇帝的錯誤在于新政蛻變導緻國祚陷入深重危機,而新政之所以蛻變則是蔡京和童貫等宰執大臣的責任。蔡京已經受到懲處,其本人、家族和門生故吏在趙恒和趙楷兩任皇帝的連續打擊下,已經灰飛煙滅。童貫還活着,而且是幫助趙楷登基的大功臣,但他的功績是否足以抵消他的罪責?
小皇帝趙恒的錯誤就是投降賣國,割地賠款并把大宋推進岌岌可危之境,是他和主和派大臣無法推卸的罪責。趙恒被廢黜,主和派大臣被誅殺流放,但童貫爲了鏟除異己獨攬大權,大開殺戒,因此受到牽連的官吏成百上千。童貫本來就是衆矢之的,這下更成了人人得而誅之的對象。
種師道、姚古和童貫仇怨甚深,折彥直、折可求叔侄也是因爲迫不得已的原因才和童貫合神作書吧,而楊可世、王、曹等人在西北長期遭到童貫的壓制,對其也是滿腹怨氣,所以,這些西北将門到了汴京後,馬上冰釋前嫌,握手言和,一緻把矛頭對準了童貫。拿下童貫,汴京就是他們的天下。
但童貫自有其高明之處,他以最快的速度把劉延慶、劉光世、劉光國父子,辛興宗、曲奇、吳子厚等西北大将重新招至麾下。劉延慶出任殿前都指揮使,童師闵出任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劉出任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牢牢控制了汴京衛戍軍。張師正地勝捷軍也屯駐汴京。劉光世、辛興宗等人則到河北戰場出任都統制,并把河北大名府路、河間府路和定州路三個帥司的禁軍全部控制在手。
這樣一來,原西北軍中童貫的親信全部複出并得以重用。
童貫曾在西北培植了三大派系。劉仲武一系自這位老将軍緻仕回家後便一蹶不振,這次劉仲武的兒子劉得到童貫地賞識,出任三衙步帥,劉仲武一系随即再度進入軍中。劉法一系在朔方大戰中幾乎全軍覆沒。劉延慶一系自北伐失敗童貫下台緻仕後,便遭到重創,除了劉光世和辛興宗外,很多大将和劉延慶一樣在京城混個閑職,這次劉延慶一系全部複出,一直在山東平叛的辛興宗更是帶着數萬大軍趕赴河北戰場。
童貫的底子太厚了,二十多年的閹帥不是浪得虛名,一夜之間,他便扭轉了形勢,并在汴京占據絕對上風,把種師道、折彥直等野心勃勃的西北人壓得喘不過氣來。
童貫地強勢複出。讓折家、種家爲地西北将門有一種爲他人做嫁衣地感覺。他們爲了這一天籌劃了很多年。眼看着就要成功了。可以控制權柄了。誰知半路殺出了一匹老黑馬。被打得措手不及。很長時間以來。他們都把李虎做爲對手。爲此處心積慮。百般算計。誰知算計到最後。卻讓欺壓了他們二十多年地閹帥占了個天大地便宜。這實在無法忍受。
西北人在汴京本來就沒有根基。武将遠離朝堂。對殘酷地權力鬥争也沒有一個完整而清晰地認識。更談不上經驗了。相比起來。童貫在汴京地根基就很深。尤其在禁中。他更有翻雲覆雨地本事。雖然小皇帝在主政之初打擊了童貫地勢力。但小皇帝手段不夠毒辣。心不夠狠。沒有把童貫地勢力連根拔除。所以童貫回到京城。轉眼就呼風喚雨了。
實事求是地說。趙楷能有驚無險地迅速登基稱帝。重建中樞和東西兩府。童貫揮了重要地不可替代地神作書吧用。在這件事上。折彥直和西北武将們地神作書吧用有限。無法和童貫相提并論。所以也不怪趙楷全心全意倚仗童貫。任由童貫權勢傾天。
趙楷出自禁中。大宋基本國策在他心中根深蒂固。因此他從來不相信武人。更不會給武人執掌權柄地機會。當初爲了奪取皇統。他到西北拉攏李虎和西北将門。不過是權宜之計。是實現目标地手段而已。現在他做了皇帝。在童貫地謀劃下終于奪取了皇統。試問此刻他還會兌現諾言。和李虎、西北人共享權柄?不可能地事。目前北虜入侵。女真人占據了大宋領土。他需要武将們沖鋒陷陣。所以他還能做做姿态。一旦外敵被擊敗。領土被收複。他就要卸磨殺驢了。
以文制武、将從中禦、守内虛外這些國策傳承了一百多年。即使是轟轟烈烈地王安石變法也不敢動搖這些根基。所以趙楷一旦登上帝位。手執天憲。想法就變了。爲了鞏固自己地皇位。爲了牢牢控制權柄。他理所當然要利用李綱、宇文虛中這次文人。利用童貫這位閹帥來鉗制、削弱和打擊武人。想方設法要把西北人趕離
趕離汴京。要把李虎徹底消滅。當然。前提是擊敗複失地。在這之前。他必須忍受。必須委曲求全。
皇帝相信童貫,童貫又非常強勢,西北人辛辛苦苦卻一無所獲,汴京的矛盾自然就激化了。
雙方矛盾激化的焦點是河北大戰動的時間,這是表面上的東西,但其實背後争奪的是戰場指揮權。
自太宗時期起,“将從中禦”成爲大宋的基本國策。澶淵之盟締結後,宋遼迎來了百年和平,但宋夏戰争卻持續了百年。西北戰場距離汴京太遠,将從中禦已經不現實,所以大宋給了西北統帥很大的戰場指揮權。西北戰場很大,陝西六路有四路和西夏交界,所以在童貫之前,西北戰場的統帥一般都是兩到三個,這有利于汴京遙控,其實還是擺脫不了将從中禦的弊端。
童貫到西北主持軍事後,這一弊端得到改善。當然,這主要是因爲老皇帝信任童貫,換一個人絕對不會得到這樣大的權力。
今日河北戰場距離汴京很近,而形勢又岌岌可危,汴京當然沒有理由把戰場指揮權交給前線統帥。趙楷做了皇帝,過河拆橋,決心把西北人趕離中樞,趕離汴京,當然更不會把戰場指揮權交給前線統帥了。
太原兵變讓趙楷非常害怕手握重兵的武人。就目前汴京形勢而言,西北人遭到壓制,如果擁有戰場指揮權的前線統帥倒戈一擊,再動一場兵變,趙楷即使還能繼續做皇帝,也肯定是個傀儡皇帝,所以,趙楷無論何也不會交出戰場指揮權。
河北前線統帥沒有戰場指揮權,各路大軍都由汴京指揮,河北大戰肯定打不赢。河北大戰如果輸了,西北軍遭受重創,種師道、姚古、折彥直這些人不但要承擔罪責,實力也蕩然無存,隻能任人宰割了,而趙楷驅趕西北人的目的達到了,童貫獨掌權柄的目的也到了,西北人流血流汗最後卻淪爲刀下的魚肉,這誰能接受?
西北人當然不會接受,所以他們據理力争,要求七月初動攻擊。
河北大戰剛剛打敗,趙楷剛剛做皇帝,汴京還很混亂,這種情況下西北人迫不及待動進攻,汴京當然要把戰場指揮權交給前線統帥了。汴京即使想指揮,也沒有這個能力,因爲汴京的事情太多了,日理萬機都處理不完,哪有時間去指揮河北大戰?
趙楷、童貫堅決不答應。
再過一個多月,把汴京基本穩下來,汴京就可以控制全局了,也有能力指揮河北大戰了,戰場指揮權是堅決不能交出去的。
李綱、宇文虛中自然知道争論的緣由,他們一則從現實考慮,汴京的确需要穩定的時間;二則河北戰場也需要集結軍隊,囤積糧草武器,倉促攻擊勝算太小;三則他們也不願意看到西北人拿到戰場指揮權,那對汴京來說非常危險。
西北人爲趙楷登基立下了汗馬功勞,此刻又要動攻擊收複失地,于情于理,趙楷這位新皇帝都沒有理由不答應,無奈之下,他隻好把李虎拉了出來,如果李虎帶着虎烈軍主力進入河北戰場,并親自指揮,他就答應。
六月二十七日,折可求飛馬趕赴洛陽,随同他前來的還有秦鳳路第二十四指揮張俊。
折可求先向李虎介紹張俊。
張俊四十歲左右,身材高大,相貌英俊,有一雙剛毅的眼睛,氣勢威猛。這個人是秦鳳路鳳翔府的人,出自行伍,十六歲的時候成爲鄉兵弓箭手。此後參加了曆次西北大戰,參加了北伐,參加了河北山東平叛。去年因爲西征,調到秦鳳路出任秦鳳第二十四指揮。今年随種師中勤王,參加了河北大戰。在與金軍交戰中,率精騎突襲,繳獲戰馬千匹。種師中被包圍後,其率百人強行突圍。金軍随後追殺,張俊大神威,率悍卒調頭迎戰,殺敵五百。金軍驚退,不敢再追。
李虎大爲贊賞。西北軍中,悍将非常多,麟延路的韓世忠就是出自行伍,泾原路的吳、吳兄弟也是出自行伍。這都是老爹故事中有名的抗金将領,爲此曾向折彥直打聽過,知道這些人現在都在軍中任職。韓世忠曾在西北大将王淵帳下效力,北伐後在山東平叛,出任單州團練使,現屯駐于沱河。吳出任泾原路第二副将,在楊可世麾下效力,也到了河北戰場。
在老爹的故事裏,有中興四大名将,韓世忠、劉、嶽飛、張俊……張俊?難道張俊就是他?
李虎霍然睜大眼睛,吃驚地問道:“你就是張俊?”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www..com。章節更多,支持&泡 書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