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辦法才能應對汴京?
宇文虛中建議拖一拖,再看看形勢展。
宇文虛中對汴京可謂失望透頂,對小皇帝和汴京的大臣們已經不抱什麽希望。這次金軍南下入侵,本來根本沒有可能渡過黃河,但老皇帝非要用内侍和文官統軍,結果梁方平、何灌一箭未,聞風而逃。金軍渡河了,君臣、軍民應該齊心協力,但小皇帝信任主和投降派,即使在勤王大軍已經占據兵力優勢的情況下,不但不反擊,反而接受屈辱的議和條件,割讓三鎮,根本不管大宋利益,不管百姓生死。李綱、種師道都有十足的把握擊敗金軍,但李綱差點被主和派趕出京城,而種師道更是在金軍後撤後,直接給趕回家了,試問,這樣的皇帝和朝廷還能擔當起中興大任?恐怕要不了多少時間,大宋就給這幫無恥的君臣徹底摧毀了。
宇文虛中雖然無意再回汴京,但并不代表他心灰意冷,他已經決定追随李虎,走中興大宋之路。這條路顯然非常危險,而且前景難以預料,但他相信李虎,相信這位逃亡塞外的元佑黨人的後代能夠給大宋帶來中興的希望。
但拖一拖未必是個好辦法。
“汴京已經失去了理智。”董小醜無奈長歎,“金軍入侵,整個天下大勢都變了,大宋貌似強大的假象已經被戳穿,這時候汴京應該起用富有經驗的武将,應該放棄以文制武的策略,如果繼續用文人統軍,後果不堪設想。”
折彥直、張孝純互相看看,對董小醜這句話不以爲然。他們都是文官,都是統軍之人,以文制武雖然的确有它的弊端,但好處也是不言而喻。從曆史上來看,大宋的文官統帥也能打勝仗。“戰争勝負,不僅僅取決于戰場統帥,更取決于朝廷的策略。”折彥直說道,“小皇帝一定要議和,即使種師道有通天徹地地本事,他也能無法擊敗金軍。”
“所以說,河北大戰,汴京其實沒有任何勝算。”董小醜冷笑道,“我覺得可以和汴京談一談,先讓汴京動河北大戰,假如這一仗他們打赢了,形勢就會生根本變化。”董小醜這個意思很明顯,他希望等到汴京受到沉重打擊後,再給汴京緻命一擊。
汴京用割地賠款的辦法把金軍哄走後,汴京以爲萬事大吉了,那種老子天下第一的心态又出來了,把先前的恐懼和無助又給忘光了,小皇帝和汴京的大臣們急不可耐地要鞏固皇位控制權柄了,至于動河北大戰的目的不是把金軍趕回老家,收複河北幽燕,而是想給自己撈取一點戰績,扳回一點面子。用這種心态打仗,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
李虎和童貫、折彥直等人仔細商議後。決定采納宇文虛中地辦法。先拖一拖。但拖一拖不等于置之不理。還是要拿出一個具體辦法。
先遵從汴京地聖旨。至于王。當然要留在太原。而童貫則輔佐王。
其次就是增兵長安。由折彥直帶着更多地軍隊南下進入關中。至于汴京派到陝西地官員則全部羁留于長安。不讓他們控制各路軍隊。以确保西北将門地利益不會受到任何損失。
李虎又命令折可求帶着河東軍南下。一部分取道麟府。鎮戍橫山以北地區。一部分則急速趕赴河中府。屯兵于黃河兩岸。切斷汴京和陝西之間地聯系。
大同方向。金軍早已停止攻擊。雙方處于對峙狀态。李虎決定調整兵力部署。
夏軍的十萬俘虜已經全部趕到大同,并完成了整編,除了一部分做爲各軍的損失補充外,其餘全部成建制并入虎烈軍。虎烈軍新建馬軍第九軍。虎烈軍九個軍每軍六将。飛雲、神龍、閻王、雷霆、雲朔、義勝、武勇、驚雷各增一個将的編制。梁山軍增加兩将。虎衛軍增加八個指揮,規模達到了八千人。
鐵鷹率軍鎮戍雲内和前套地區。羅青漢、侯概、張關羽、董仲孫鎮戍大同。董小醜、毛軍、耶律馬哥、高寶龍鎮戍太原。
三月二十五日,李虎正式出任西北大元帥,建西北大元帥府于太原。
同日,李虎書奏汴京,拟定了具體地攻擊方案,承諾于五月初,從大同方向展開反攻。
三月下,汴京。
本月十七日,李綱奉旨迎奉老皇帝回京。
小皇帝已經沒有耐心了,當他接到宋煥的奏報,得知老皇帝就在符離附近,随即命令李綱帶着軍隊把老皇帝接回來。
十八日,李綱到達陳留,驚喜地現了太上皇後的鸾駕,這時他才知道老皇帝在得知
賣了王和童貫後,不得不接受現實,打算返回汴蔡攸、高俅、宋煥等人的護送下,進駐南京應天府。
形勢展太快,老皇帝在東南另建朝廷的想法未能實現,而郓王在西北終究因爲缺乏根基束手就縛,他現在除了返回汴京,已經沒有出路,雖然他擔心自己會成爲唐玄宗第二,但他的親信大臣已經死得差不多了,最寵愛地兒子又未能把握時機乘勢崛起,他所有的希望都破滅了,連掙紮的餘地都沒有。
太上皇後先行返回汴京,就是代替老皇帝看看京城形勢,如果小皇帝決心要對付他,他就不回來,他不願意被小皇帝幽禁,像隻鳥一樣被關在籠子裏。在餘生裏,即使不能做個有權勢的太上皇,但一定要做個有尊嚴的太上皇。
三月十九日,小皇帝出郊迎接太上皇後,入居甯德宮,做足了孝子地文章。
爲了把老皇帝盡快騙回來,小皇帝不顧大臣們的反對,下旨所有追随老皇帝南下的官員一律免責,高俅甚至因爲護駕有功還被賜封了一個簡國公,蔡攸也官複原職。小皇帝還親自書告蔡攸、高俅等大臣,表明自己尊奉老皇帝地誠心,請蔡攸等人勸說老皇帝返京。
老皇帝還在猶豫,害怕啊,但蔡攸、高俅等人看到了繼續享受榮華富貴的希望,紛紛勸說老皇帝回京。他們其實知道老皇帝一回去,必定是籠中之鳥,如果小皇帝心腸夠狠地話,再過幾個月,老皇帝恐怕就要暴斃而亡了,但爲了自家的利益,他們已經顧不上老皇帝,甯願以老皇帝地性命來換取自家的美好前程。
二十日,李綱到達應天府,極力勸說。老皇帝對小皇帝心存顧慮,不敢輕易相信李綱的話,在返京和避禍江南之間猶豫不決。
老皇帝提了一系列要求,雖然不再要求主掌權柄,但他要求自由,要求小皇帝給予他應有的顯赫地位。李綱匆忙告辭回京請示小皇帝,臨行前,老皇帝對李綱寄予取厚望,“如果你能化解我父子之間的矛盾,當書名青史,垂之萬世。”
李綱當然也希望皇帝父子融洽相處。小皇帝皇位穩固了,政令如一,不但可以震懾西北李虎,更能保證大宋迅速擺脫危機,再次強大起來。
老皇帝要回來了,如何處置老皇帝,是否遵從老皇帝和小皇帝之間的權力分配,中樞有争論。吳敏、李綱覺得皇帝父子關系融洽非常重要,甚至直接關系到大宋的興亡,所以建議小皇帝善待老皇帝,但耿南仲、唐恪等人堅決反對。權力這個東西對人的誘惑太大,尤其是正當盛年的老皇帝,他隻要有機會就會奪權,就會幹涉朝政,這會令兩宮之間的矛盾非常激烈,讓朝中的大臣們無所适從,所以他們建議把老皇帝軟禁在龍德宮,把老皇帝身邊的内侍趕走,把老皇帝的心腹臣僚統統趕出京城,如此可保萬無一失。
小皇帝沉默不語,誰也不知道會怎麽做。
大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四月。
四月三日,欽宗親自出郊奉迎,老皇帝終于還朝,并入居龍德宮。
四月初四,小皇帝行雷霆手段,把老皇帝身邊的十幾名親信内侍全部趕出龍德宮,蔡攸、高俅等親信大臣一罷到底,蔡攸和幾十名官員被逐出京城。
小皇帝和中樞大臣們至此總算送了一口氣,終于把老皇帝解決了,雖然吳敏、李綱等部分宰執對小皇帝的做法頗爲不滿,認爲這會影響小皇帝的聲望,甚至可能影響汴京和地方的關系。在這個動蕩不安的混亂時期,汴京對地方的控制力明顯減弱,這時候一個賢德明君的出現,将鞏固汴京和地方的關系,反之,小皇帝和汴京做得不好,上行下效,後果非常嚴重。
小皇帝不予理睬,對于他來說,此時此刻,牢牢控制權柄才是重中之重。
不過,吳明和李綱的話提醒了他,此時此刻,他還要牢牢抓住軍權。小皇帝即刻下旨給種師道、姚古等人,他要親自指揮河北大戰,沒有他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行動。這是典型的将從中禦,樞密院和前線統帥部的軍權都給小皇帝收回去了。
吳明和李綱建議小皇帝把戰場指揮權交給種師道。河北戰場距離汴京有一千多裏,快馬飛馳來回一趟至少要五六天,汴京直接指揮勢必會延誤軍機。
小皇帝拒不納谏。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www..com。章節更多,支持&泡 書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