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無法相信眼前的事實,但汴京卻認爲做得還不女真人更多的好處,以便讓這幫野蠻的強盜乘早滾回東北老家去,這也是汴京在女真人提出具體議和條件的第二天便讓副相張邦昌陪同康王趙構到金營做人質的重要原因。
女真人的條件裏除了以宰相、親王爲人質外,還包括金五百萬兩、銀五千萬兩、絹各一百萬匹萬匹、牛馬各萬匹,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尊金帝爲伯父。
這幾個條件裏,尊金帝爲伯父,事關大宋尊嚴,但汴京不要尊嚴,願意接受。
割讓三鎮其實包括這三地以北的所有州縣,也就是說,宋金兩國的邊界是以此三鎮劃分,那麽大宋北部隻剩下黃河天險,毫不客氣地說,大宋事實上就是把河東、河北拱手送給了金國。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接受的條件,但汴京接受了,很爽快的接受了。
至于金銀絹牛馬,汴京根本不缺,隻要幾天時間就可以全部送過去。
汴京爲什麽要答應這些匪夷所思的條件?小皇帝是不是瘋了?汴京的大臣們是不是失去了理智?
不是,小皇帝的頭腦非常清醒,大臣們也很理智,之所以答應這些條件,是因爲小皇帝和大臣們要迫不及待地拿到全部權柄,是要讓小皇帝牢牢坐穩皇位,是要确保權力和利益得以重新分配。在他們的眼裏,皇位、權力和利益要高于大宋的尊嚴,要遠遠大于現在被擄掠而去的損失。
今天地汴京,的确不堪一擊,不管是皇帝還是大臣,不管是主戰派和主和派,甚至逃跑派,都清楚地知道,汴京守不住。
當北虜長途奔襲兩千裏直殺汴京,一路如無人之境,這說明什麽?說明大宋的根基已經動搖了,大宋已經腐朽到了極點,老皇帝主政雖然隻有二十多年,但已經把大宋推進了敗亡的深淵,誰也無法挽救。
此時此刻。汴京若想守住。需要什麽?最最重要地。就是一個上下齊心地朝廷。就是要号令如一。但老皇帝内禅。避難江南。恰恰摧毀了這個最最緻命地要害。
汴京地理位置不好。燕雲一旦丢失。無險可守。這是大宋曆任皇帝。包括這一任老皇帝不惜一切代價進行北伐地重要原因。但北伐事實上失敗了。這一點老皇帝清楚。蔡京童貫也清楚。所以老皇帝聽說金軍要入侵。馬上慌了。征詢蔡京地意見。而蔡京對時局一清二楚。他毫不猶豫。馬上建議皇帝到江南另建朝廷。其實這背後地意思就是不得已地情況下。隻好放棄汴京。放棄河北、中原。和北虜隔江對峙。徐圖良策。
蔡京爲什麽這麽悲觀?他自己做地事。自己釀造地苦果。他當然知道。他知道大宋就是一個空架子。一推就倒。北伐地兩戰兩敗已經足夠說明問題了。不是大宋地軍隊數量不足。也不是大宋将士不會打仗。而是大宋地朝廷。從上到下。徹底爛了。
這一點童貫也清楚。他多年主掌大宋軍事。常年在西北鏖戰。他事實上已經是一個武人。不過是一個閹帥而已。所以他采取地辦法和蔡京截然不一樣。他相信隻有利用武力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大宋當前地危機。
結果。兩個鬥了二十幾年地人。在這個關鍵時刻。走上了兩條不同地道路。
蔡京地計策對汴京來說是個緻命地打擊。而童貫地計策相比較而言。遠憂大于近慮。暫時對汴京還沒有造成緻命地威脅。
小皇帝和大臣們從梁師成的嘴裏得知老皇帝要到江南重建朝廷,當即傻了眼。
江南之地,沃野千裏,郡縣千百,是大宋經濟最達、财富最豐厚地地區,也是蔡京、童貫和朱父子經營最久,根基最深的地區。
現在清楚了,知道蔡京爲什麽要先期南下江南,老皇帝爲什麽要匆忙離開汴京,而高俅爲什麽遵從老皇帝的聖旨,在正月初五金軍正在逼近汴京的時候帶着五千禁軍飛速南下了。
老皇帝南下,蔡攸爲行宮使,要目标就是鎮江,而鎮江府的知府正是蔡京地次子蔡縧。蔡京南下,宋煥奉旨護送。宋煥是江淮荊浙路制置運使,是蔡京大兒子蔡攸的嫡堂妻弟。這一趟護送,蔡京及其家族千餘人,全部走了,蔡京、蔡攸及其門下,全部棄官而走。蔡京南逃淮浙,影響非常大,其後公卿士大夫遣家出京比比皆是,十家九空。
小皇帝降旨将朱放歸田裏也是一個重大失誤。朱是老皇帝地心腹,他機逃離開封,返回平江府治今江蘇蘇州,将成爲老皇帝在江南重建朝廷的重要助力。
朱在平江府乃至整個東南地區就是土霸王,地頭蛇,平江府包括浙東、浙西兩路州縣自通判以上地官員,基本上都是出自朱門下,而且他還私自養了一支數千人的軍隊。東南小朝廷,就是指朱地勢力。蔡京雖是仙遊今屬福
,但在杭州經營已久,勢力很大。童貫早年曾在杭局,幾年前出任江淮荊浙宣撫使,圍剿方臘,全權處置東南事務,短短幾個月之内,即封官高達四千七百多人,而且他奏請皇帝取消了花石綱,所以他在東南也有相當的勢力。
老皇帝憑借這三個人在東南的勢力,重建朝廷輕而易舉。隻要東南諸路都聽老皇帝的,小皇帝和汴京朝廷還有什麽用?西北現在都聽郓王趙楷的。
河北山東等地叛亂疊起一片混亂,小皇帝和汴京朝廷的命令根本不起神作書吧用,如今再加上金軍入侵擄掠,河北州縣投降此起彼伏,即使有人願意聽汴京的,聖旨也送不進去。
這一看就很清楚了,小皇帝和汴京一旦失去了東南的财賦,失去了西北的武力,在沒有錢糧武器地支援,沒有勤王大軍的支持下,他拿什麽戍守京師?
小皇帝和汴京怎麽辦?唯一的辦法就是議和,不惜代價議和,先把金軍趕離京畿,先保住汴京,然後再解決東南的老皇帝和西北的王,等到國内穩定了,小皇帝把皇位鞏固了,再集結大軍北上征伐收複失地。
攘外必先安内,現在内患已經足以摧毀國祚了,小皇帝哪裏還顧得上阻禦外寇?
主戰派叫得很兇,信誓旦旦,拍着胸脯誓可以守住汴京,先前丢失白馬渡的何灌甚至在前線戰死了,但大家心裏其實都虛,包括李綱,他也沒有阻止小皇帝議和,僅僅扣留了割讓三鎮的诏書而已,他把所有地希望都寄托在勤王大軍身上。
最先趕到汴京勤王的是都統制馬忠,他從京西募兵而回,和金人在順天門外大戰。結果不言而喻,打敗了,新兵沒有戰鬥力。
就在汴京幾乎絕望的時候,種師道、姚平仲帶着西北軍到了,這大大緩解了汴京地防守壓力。其後,荊襄的範瓊也到了,至二十一日,各路勤王大軍已達二十多萬人。
這時,李綱上奏,建議小皇帝統一城内城外各路軍隊的指揮權,以便協同神作書吧戰。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小皇帝聽到這個建議,對李綱産生了懷疑。李綱是不是要獨攬軍權?李綱一度得到梁師成的招撫,而梁師成是老皇帝的人,由此不能不讓人懷李綱的居心。
小皇帝和李邦彥、吳敏等中樞大臣商議之後,任命種師道爲同知樞密院事,另設京畿、河北、河東宣撫使司,由種師道任宣撫使,指揮勤王援兵和原先駐在城外地親征行營使司的前、後兩軍,李綱則指揮親征行營使司在城内的左、中、右三個軍和其他城防部隊。李綱無奈,不得不接受這種安排,把戍守汴京的重責交給了種師道。
宗望見大宋勤王之師越來越多,而宗翰的西路軍攻擊大同受阻,李虎返回大同的時間越來越近,随即下令,叫完顔母率軍于真定、鄲一線駐守,以防虎烈軍殺進河北,叫劉彥宗率漢軍于浚州、黎陽駐防,确保黃河渡口暢通無阻,他自己則率六萬選鋒軍向北後撤,繼續脅迫汴京,以訛詐更多的錢财。
小皇帝看到勤王軍隊來了,自己這個皇帝的聖旨還有神作書吧用,心情好了,信心足了,随即召李綱、李邦彥、吳敏、種師道、姚平仲等人商議退敵之策。
李綱、種師道主張,扼守黃河渡口,斷絕金軍糧道,堅壁勿戰,待金軍糧草斷絕、人馬困疲、渡河北歸時,再乘其半渡而擊之。都統制姚平仲則認爲金軍在黃河兩岸南北呼應,根本不存在半渡而擊之地可能,他建議小皇帝速戰速決,夜襲金營,必可一戰成功。
小皇帝怦然心動,采納了姚平仲的建議,但京城裏的投降派擔心激怒金軍,導緻形勢一不可收拾,暗中通風報信。
二月初一日,姚平仲率軍夜襲金營,由于消息早已洩露,金軍事先已有準備,結果宋軍大敗,姚平仲棄軍逃跑,金軍乘勝攻城,被率部前來接應的李綱擊退。
小皇帝和宰相李邦彥把夜襲金營失敗的責任全部推到了李綱身上,罷免了李綱,并派使臣和割地專使帶着國書和割讓三鎮地诏書、地圖等到金營謝罪。
小皇帝和李邦彥的做法激怒了汴京軍民。二月初四日,太學生陳東上書,李綱乃社稷之臣,李邦彥、張邦昌乃是社稷之賊,請求罷免李邦彥,再用李綱。李邦彥下朝,被汴京軍民圍住,遭到一頓痛打,代表皇帝出面威脅汴京軍民地一幫宦官竟然全部被打死了。
小皇帝大駭,知道這樣下去會失去軍心民心,無奈之下被迫再用李綱,拜李綱爲尚書右丞、京城四壁防禦使。李綱複職,即日下令殺敵厚賞,鼓勵将士們奮勇殺敵。
但就在這個時候,從東南和西北同時傳來不好的消息。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www..com。i,章節更多,支持&泡&書&吧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