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力世紀的最後一年,以美國爲首的北約集團就在巴爾幹地區打了一場以戰略打擊爲主的零傷亡戰争。用數十天的高強度轟炸打垮了南斯拉夫。可以說,這是人類曆史上第一場完全依靠戰略打擊打垮對手的戰争。
從某種意義上講,追求零傷亡是每一位戰略家的目的。
問題是,當這種追求發展到某種程度的時候,就不再是追求那麽簡單。而會發展成爲某種極端的東西。就像吸了鴉片一樣,當指揮官把減少傷亡當成任務指标。就會對一切能夠減少傷亡的手段着迷。
戰略打擊就是如此。
受此影響,共和國海軍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内将加利福尼亞州變成了地球上規模最大的“無人區”絕對不是偶然事件。
要知道,加利福尼亞是美國人口最多與經濟最發達的州。如果以經濟總量計算,這個擁有!億多人口的州是全球第六大經濟體,僅次于共和國、歐盟、美國、印度與巴西,超過了人口更多的俄羅斯、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尼日利亞等國,甚至相當于2個阿拉伯國家的總和。在這個占據了美國本土西部地區三分之二海岸線的州,不但擁有世界聞名的好萊塢,還有現代電子産業發源的的矽谷。可以說,正是加利福尼亞州,才讓美國東西部地區的發展趨于平衡,讓原本荒蕪的西部地區成爲美國經濟的新動力。
慘烈的戰略打擊,讓這塊希望之地變成了絕望之地。
根據戰後公布的一些數據,美國當局在戰争期間做的不完全統計,在勁3年2月底之前離開加利福尼亞,翻越洛基山進入中西部地區的戰争難民超過沁刀萬,其中刃四多萬由美國政府收容、安置在難民營裏,另外3曲多萬則湧入了各大小城鎮,成爲了美國中西部地區動亂的根源。當然,在沒有走出加利福尼亞州的戰争難民中,大部分都永久性的留在了洛基山的峽谷裏面。到底有多少人在逃難的時候死亡,恐怕誰也無法給出一個準确數字,隻是沒有人懷疑,這絕對是一個非常大的數字。根據戰後統計,僅有大約凹。萬加利福尼亞居民活到了戰争結束之後。而在戰争爆發前,加利福尼亞的人口是萬,除去國家征召的軍人,大約有,助萬加利福尼亞人沒有活到戰争結束的那一天。這些人中。大約一半死于戰略打擊或者因爲戰略打擊失蹤,另外一半則死在了逃亡的路上。首先得承認,死在逃亡道路上的戰争難民多半是因爲缺乏食物,或者是缺乏有效的醫療救助,還有不少是因爲争奪食物或者藥品。也有很多死于謀殺,但是誰都不能否認,如果沒有共和**隊的全面戰略打擊,這些人不會離開家園。更不會死在逃亡的路上。因爲難民主要向東進入洛基山,所以很多難民都死在了山區。到底有多少人死在了山裏,肯定無法給出一個準确數字,隻是在戰争結束之後的數十年内。陸續有人發現了難民坑,其中最大的一個坑裏就有上萬具屍骨,最小的一個坑裏也有數百具屍骨。可想而知,當時死在山裏的難民絕對不在少數,保守估計的話,都在四萬以上。
毫無疑問,這是共和國海軍的傑作。
正是因爲如此猛烈的打擊。美國當局不得不在2月底連續兩次發出外交照會,希望與共和國進行停戰談判。
問題是,有談判,不一定有談判結果。
鑰日,共和國與美國駐瑞士大使進行了第一次非正式接觸。因爲美國當局并沒在照會中提出可以在什麽情況下以投降的方式結束戰争,而共和國早就對外宣布,除非美國當局投降,不然戰争隻會在徹底擊敗美國的時候結束,所以這次接觸是以非正式、而且秘密的方式進行的,并沒公開,也沒有邀請除瑞士外長之外的第三者參加。
毫無疑問,這樣的接觸,基本上沒有什麽意義。
根據戰後公布的資料,在這次僅持續了爲分鍾的接觸中,雙方交換了戰争意見,特别是結束賊争的方式。
事實上,雙方大使都隻是傳話筒。相互交換了基本信息。因爲是美國當局主動要求就停戰談判進行接觸的,所以共和國大使的口氣非常強硬,堅持隻有美國無條件投降。共和國才會停止軍事行動。如果美國當局決定無條件投降,根本就沒有必要與共和國爲停戰談判進行磋商,所以美國大使的意見很簡單,美國不會無條件投降,異會在适當的情況下以談判的方式結束戰争,也就是有條件投降。事實上,共和國當局也不可能指望美國無條件投降,不然就不會答應爲停戰談判進行磋商,而是應該直接向美國下最後通蝶,要求美國當局無條件投降。正是如此,在這刃分鍾的會談中。美國大使提出了最重要的幾個投降條件。
排在首位的,自然是保證美國政權的延續性與合法性,即美國凹曰甩姗旬書曬)小說齊傘佩”二後,美國政權與政治體制不應該受到影響。隻有美國心爲戰争負責。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個要求并不過分,因爲美國政權與政治體制是由全體美國人決定的,而發起戰争的是美國政府,因此不能向美國公民追究戰争責任,也就不能對美國公民決定的政權與政治體制動手,隻能對需要承擔戰争責任的美國當權者、也就是聯邦政府官員追責。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杜奇威是一位優秀的領導者,隻不過他遇到了更優秀的對手。
問題是,這個最爲重要的要求根本就不爲共和國所接受。共和國大使隻拿出了一個反駁的理由,即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再次爆發世界大戰的原因,那麽共和國爲這場戰争做出的犧牲将失去意義。而共和國公民肯定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共和國當局也就不能違背公民的意志與美國講和。
第一個問題都談不攏,後面的問題就别談了。
當然,美國大使沒有失職,仍然提出了要求,即戰後保證美國的完整性,确保美國民衆擁有自由與民主等等。
不管怎麽說,這次接觸,至少開啓了一個新的時代。
3月2日淩晨,在接觸爲果的情況下,共和**隊恢複了戰略打擊。
因爲已經基本上完成了針對美國本土西部地區的戰略打擊,所以共和國天軍與海軍把打擊範圍擴大到了洛基止以東的美國中西部地區。而第一個遭到打擊的就是有着“西都”之稱的丹佛。
這也是共和國天軍與海軍首次打擊同一個目标。
原因無二,在切薩皮克灣周邊的區遭到毀滅性的打擊之後,丹佛已經成爲美國的“陪都”即美國的政治中心。從迫使美國當局無條件投降的角度出發,首先向丹佛下手,能夠最大限度的打擊美國的士氣與
志。毫無疑問,這天的戰略打擊異常猛烈。
根據共和國天軍與海軍的作戰記錄,在這一天内,總共向丹佛投擲了各類彈藥近力萬噸。雖然投彈量遠遠比不上之前的戰略打擊,别說跟洛朽礬、舊金山、西雅圖這些大城市相比,就連投在一些軍事基地的彈藥都要多得多,但是丹佛是一座人口不到四萬的城市,而且受自然環境影響,中心城區的面積隻有其他百萬級大城市的一牛左右,是一座相對較小的大城市。
僅僅幾個小小時,丹佛就變成了人間地獄。
因爲美國聯邦政府已經遷到此地。所以對戰略打擊的人員傷亡有詳細的統計結果。根據美國當局在數日後公布的統計數據,光是能夠辨認的受害者遺體就超過了萬萬具。另外還有大約同樣數量的受害者遺體無法辨認,失蹤人口也差不多有萬萬。也就是說,躲過這場打擊的丹佛市民不會超過出萬!這也很好理解。不管怎麽說,丹佛是美國的西都。是新的政治中心,因爲有聯邦政府的機構在此,所以在大部分市民看來,有了華盛頓的教,美國聯邦政府肯定會想盡辦法保護這座臨時
都。
更重要的是,丹佛是典型的内陸城市。離海岸線有上千千米。可以說。基本上所有丹佛市民都認爲這裏是美國最安全的地方,不然美國總統也不會跑過來避難。
戰争就是如此。越是安全的地方,越是危險。
當然。丹佛僅僅是個開始。
到3月份,随着在太平洋上活動的4支主力艦隊以火速趕往大西洋,并且在3月日就到達了加勒比海,加上之前派遣過來的4支主力艦隊,當時在墨西哥灣與加勒比海活動的主力艦隊多達舊支,也就是擁有,飛艘主力艦。更重要的是,當時共和國海軍還向該地區部署了口支火力支援艦隊,其中配備刃0千克級電磁炮的火力支援艦就有接近助艘。除此之外,一直在該地區活動的還有4支航空艦隊,以及8座海上基地群。因爲天軍已經完成了對美國西北地區的戰略打擊,所以正在逐步将戰略轟炸機轉移到大西洋。算是部署在東太平洋與北太平洋上的4座海上基地群,當時僅部署在美國周邊地區的戰略轟炸機就在2萬架以上!當然,這還沒有算上可以部署在古巴的戰略轟炸機。如果全部算上的話。能夠對美國本土縱深地區實施戰略打擊的轟炸機在4刃刀架左右。
以此計算,極端情況下,共和國海軍與天軍的打擊部隊能夠在落”時之内将大約勸萬噸彈藥投向美國本土的任何一座城市!
這是個什麽概念?
别說是城市,就算是城市群。比如以紐約爲中心的美國東北地區,也承受不起勸萬噸彈藥的集中打擊。換句話諾,勸萬噸彈藥,能夠在一天之内将一個地區的數十座大小城鎮變成平地!
用戰後的評價來說,當時共和國當局已經不是在轟炸美國,而是在摧毀美國。
擺在美國面前的選擇有兩個小要麽投降,要麽毀滅。
在此之後的一周之内,美國中西部地區的其他幾座大城市,比如…玳州的夏延、猶他州的樓湖城、亞利桑那州的菲尼克犧四哥州的阿爾伯克基等,都遭到打擊,受損情況與丹佛相差無幾。可以說。照此持續下去,要不了2個月,面積是西部地區3倍的中西部地區就會變成無人區。
也就在這個時候,共和國當局做出了暫停轟炸的決策,讓天軍與海軍暫時停止作戰行動出小時。
當然,這不是爲了與美國談判。
在這出小時之内,共和國最高統帥部做了一個非常重大的決策,即将天軍與海軍的戰略打擊力量整合到一起,成立戰略打擊司令部,并且以阿拉帕契亞山脈爲界,東面歸海軍指揮,西面歸天軍指揮,隻是這兩個隸屬于戰略打擊司令部的作戰指揮部有權調動該區域内的所有作戰力量。
這麽做,自然是在充分利用共和**隊的作戰能力。
通過前面的打擊,共和**隊已經總結出了有效戰術,即用海軍的打擊力量去破壞一個國家的基礎設施,而天軍的打擊力量除了對付更加難以對付的軍事目标之外,還承擔起了殺傷有生力量的任務。也就是說。隻有将海軍與天軍的打擊力量結合起來使用,才能使打擊效率最大化。
當然,在這凹小小時之内,共和國當局做了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秘密聯絡幾個主要盟國。就與美國進行停戰談判征求這些國家的意見。
雖然共和國是集約集團的核心國。也是打赢這場戰争的主要力量,但是共和國還沒有強大到可以無視其他國家更沒有昌盛到可以消滅其他國家地步,所以在要不要以談判方式結束戰争的問題上,共和國當局必須征求盟國的意見,特别是那些對戰後局勢具有強大影響力的盟國。
按實力計算的話,印度、巴基斯坦、伊朗、蘇丹、阿根廷、馬來西亞、泰國、伊拉克與叙利亞都算得上是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盟國,而這些國家對待戰争的态度,左右了集約集團的戰略決策。
毫無疑問,絕對不是所有盟國都接受談判方式。
拿伊朗、伊拉克與叙利亞來說,因爲這三個國家都遭到美國直接與間接侵略,所以在要不要與美國談判的問題上非常一緻,即堅決反對談判。要想提前結束戰争的話,就隻能是美國無條件投降,否則就應該将戰争進行到底,以徹底摧毀美國的方式收場。事實上,這三個國家在根本性問題上也不完全一緻,伊朗是想借此擴大發言權,與共和國在海灣地區未來發展的問題上讨價還價,伊拉克與叙利亞則是希望借此得到共和國的支持,成爲阿拉伯世界的領袖,而不是聽從埃及的指揮。當然,要不要徹底打垮美國,或者是徹底摧毀美國,都不是這三個國家領導人能夠關心的問題。
與之相反,阿根廷、馬來西亞、泰國、印度都認爲沒有必要把戰争進行到底,如果能夠減少戰争傷亡。讓成千上萬的将士能夠回家與親人團員,即便是損失一些利益,也應該以談判的方式收場。當然,這幾個國家的根本目的還是希望盡快結束戰争,使本國恢複正常秩序減少戰争帶來的損失。
毫無疑問,這場戰争已經打得夠久的了。
征求了主要盟國的意見之後,共和國當局已經意識到,反戰情緒已經高漲,如何迅速結束戰争才是關鍵問題。
受此影響,第三次通過瑞士發出談判請求之後,共和國當局正式承認與美國進行了秘密接觸,并且在集約集團内部發起号召,成立談判委員會,專門負責與美國的停戰談判工作。
顯然,這不是美國想要的。
讓其他國家加入談判,隻會增加談判的難度。
事實上,共和國也不見得能夠從中獲得更大的好處,因爲歐洲完全可以在這個時候插上一手,要求以盟國身份 汁進攻者來說。戰略打擊無疑是減少傷亡的最佳手段。“一
早在力世紀的最後一年,以美國爲首的北約集團就在巴爾幹地區打了一場以戰略打擊爲主的零傷亡戰争。用數十天的高強度轟炸打垮了南斯拉夫。可以說,這是人類曆史上第一場完全依靠戰略打擊打垮對手的戰争。
從某種意義上講,追求零傷亡是每一位戰略家的目的。
問題是,當這種追求發展到某種程度的時候,就不再是追求那麽簡單。而會發展成爲某種極端的東西。就像吸了鴉片一樣,當指揮官把減少傷亡當成任務指标。就會對一切能夠減少傷亡的手段着迷。
戰略打擊就是如此。
受此影響,共和國海軍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内将加利福尼亞州變成了地球上規模最大的“無人區”絕對不是偶然事件。
要知道,加利福尼亞是美國人口最多與經濟最發達的州。如果以經濟總量計算,這個擁有!億多人口的州是全球第六大經濟體,僅次于共和國、歐盟、美國、印度與巴西,超過了人口更多的俄羅斯、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尼日利亞等國,甚至相當于2個阿拉伯國家的總和。在這個占據了美國本土西部地區三分之二海岸線的州,不但擁有世界聞名的好萊塢,還有現代電子産業發源的的矽谷。可以說,正是加利福尼亞州,才讓美國東西部地區的發展趨于平衡,讓原本荒蕪的西部地區成爲美國經濟的新動力。
慘烈的戰略打擊,讓這塊希望之地變成了絕望之地。
根據戰後公布的一些數據,美國當局在戰争期間做的不完全統計,在勁3年2月底之前離開加利福尼亞,翻越洛基山進入中西部地區的戰争難民超過沁刀萬,其中刃四多萬由美國政府收容、安置在難民營裏,另外3曲多萬則湧入了各大小城鎮,成爲了美國中西部地區動亂的根源。當然,在沒有走出加利福尼亞州的戰争難民中,大部分都永久性的留在了洛基山的峽谷裏面。到底有多少人在逃難的時候死亡,恐怕誰也無法給出一個準确數字,隻是沒有人懷疑,這絕對是一個非常大的數字。根據戰後統計,僅有大約凹。萬加利福尼亞居民活到了戰争結束之後。而在戰争爆發前,加利福尼亞的人口是萬,除去國家征召的軍人,大約有,助萬加利福尼亞人沒有活到戰争結束的那一天。這些人中。大約一半死于戰略打擊或者因爲戰略打擊失蹤,另外一半則死在了逃亡的路上。首先得承認,死在逃亡道路上的戰争難民多半是因爲缺乏食物,或者是缺乏有效的醫療救助,還有不少是因爲争奪食物或者藥品。也有很多死于謀殺,但是誰都不能否認,如果沒有共和**隊的全面戰略打擊,這些人不會離開家園。更不會死在逃亡的路上。因爲難民主要向東進入洛基山,所以很多難民都死在了山區。到底有多少人死在了山裏,肯定無法給出一個準确數字,隻是在戰争結束之後的數十年内。陸續有人發現了難民坑,其中最大的一個坑裏就有上萬具屍骨,最小的一個坑裏也有數百具屍骨。可想而知,當時死在山裏的難民絕對不在少數,保守估計的話,都在四萬以上。
毫無疑問,這是共和國海軍的傑作。
正是因爲如此猛烈的打擊。美國當局不得不在2月底連續兩次發出外交照會,希望與共和國進行停戰談判。
問題是,有談判,不一定有談判結果。
鑰日,共和國與美國駐瑞士大使進行了第一次非正式接觸。因爲美國當局并沒在照會中提出可以在什麽情況下以投降的方式結束戰争,而共和國早就對外宣布,除非美國當局投降,不然戰争隻會在徹底擊敗美國的時候結束,所以這次接觸是以非正式、而且秘密的方式進行的,并沒公開,也沒有邀請除瑞士外長之外的第三者參加。
毫無疑問,這樣的接觸,基本上沒有什麽意義。
根據戰後公布的資料,在這次僅持續了爲分鍾的接觸中,雙方交換了戰争意見,特别是結束賊争的方式。
事實上,雙方大使都隻是傳話筒。相互交換了基本信息。因爲是美國當局主動要求就停戰談判進行接觸的,所以共和國大使的口氣非常強硬,堅持隻有美國無條件投降。共和國才會停止軍事行動。如果美國當局決定無條件投降,根本就沒有必要與共和國爲停戰談判進行磋商,所以美國大使的意見很簡單,美國不會無條件投降,異會在适當的情況下以談判的方式結束戰争,也就是有條件投降。事實上,共和國當局也不可能指望美國無條件投降,不然就不會答應爲停戰談判進行磋商,而是應該直接向美國下最後通蝶,要求美國當局無條件投降。正是如此,在這刃分鍾的會談中。美國大使提出了最重要的幾個投降條件。
排在首位的,自然是保證美國政權的延續性與合法性,即美國凹曰甩姗旬書曬)小說齊傘佩”二後,美國政權與政治體制不應該受到影響。隻有美國心爲戰争負責。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個要求并不過分,因爲美國政權與政治體制是由全體美國人決定的,而發起戰争的是美國政府,因此不能向美國公民追究戰争責任,也就不能對美國公民決定的政權與政治體制動手,隻能對需要承擔戰争責任的美國當權者、也就是聯邦政府官員追責。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杜奇威是一位優秀的領導者,隻不過他遇到了更優秀的對手。
問題是,這個最爲重要的要求根本就不爲共和國所接受。共和國大使隻拿出了一個反駁的理由,即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再次爆發世界大戰的原因,那麽共和國爲這場戰争做出的犧牲将失去意義。而共和國公民肯定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共和國當局也就不能違背公民的意志與美國講和。
第一個問題都談不攏,後面的問題就别談了。
當然,美國大使沒有失職,仍然提出了要求,即戰後保證美國的完整性,确保美國民衆擁有自由與民主等等。
不管怎麽說,這次接觸,至少開啓了一個新的時代。
3月2日淩晨,在接觸爲果的情況下,共和**隊恢複了戰略打擊。
因爲已經基本上完成了針對美國本土西部地區的戰略打擊,所以共和國天軍與海軍把打擊範圍擴大到了洛基止以東的美國中西部地區。而第一個遭到打擊的就是有着“西都”之稱的丹佛。
這也是共和國天軍與海軍首次打擊同一個目标。
原因無二,在切薩皮克灣周邊的區遭到毀滅性的打擊之後,丹佛已經成爲美國的“陪都”即美國的政治中心。從迫使美國當局無條件投降的角度出發,首先向丹佛下手,能夠最大限度的打擊美國的士氣與
志。毫無疑問,這天的戰略打擊異常猛烈。
根據共和國天軍與海軍的作戰記錄,在這一天内,總共向丹佛投擲了各類彈藥近力萬噸。雖然投彈量遠遠比不上之前的戰略打擊,别說跟洛朽礬、舊金山、西雅圖這些大城市相比,就連投在一些軍事基地的彈藥都要多得多,但是丹佛是一座人口不到四萬的城市,而且受自然環境影響,中心城區的面積隻有其他百萬級大城市的一牛左右,是一座相對較小的大城市。
僅僅幾個小小時,丹佛就變成了人間地獄。
因爲美國聯邦政府已經遷到此地。所以對戰略打擊的人員傷亡有詳細的統計結果。根據美國當局在數日後公布的統計數據,光是能夠辨認的受害者遺體就超過了萬萬具。另外還有大約同樣數量的受害者遺體無法辨認,失蹤人口也差不多有萬萬。也就是說,躲過這場打擊的丹佛市民不會超過出萬!這也很好理解。不管怎麽說,丹佛是美國的西都。是新的政治中心,因爲有聯邦政府的機構在此,所以在大部分市民看來,有了華盛頓的教,美國聯邦政府肯定會想盡辦法保護這座臨時
都。
更重要的是,丹佛是典型的内陸城市。離海岸線有上千千米。可以說。基本上所有丹佛市民都認爲這裏是美國最安全的地方,不然美國總統也不會跑過來避難。
戰争就是如此。越是安全的地方,越是危險。
當然。丹佛僅僅是個開始。
到3月份,随着在太平洋上活動的4支主力艦隊以火速趕往大西洋,并且在3月日就到達了加勒比海,加上之前派遣過來的4支主力艦隊,當時在墨西哥灣與加勒比海活動的主力艦隊多達舊支,也就是擁有,飛艘主力艦。更重要的是,當時共和國海軍還向該地區部署了口支火力支援艦隊,其中配備刃0千克級電磁炮的火力支援艦就有接近助艘。除此之外,一直在該地區活動的還有4支航空艦隊,以及8座海上基地群。因爲天軍已經完成了對美國西北地區的戰略打擊,所以正在逐步将戰略轟炸機轉移到大西洋。算是部署在東太平洋與北太平洋上的4座海上基地群,當時僅部署在美國周邊地區的戰略轟炸機就在2萬架以上!當然,這還沒有算上可以部署在古巴的戰略轟炸機。如果全部算上的話。能夠對美國本土縱深地區實施戰略打擊的轟炸機在4刃刀架左右。
以此計算,極端情況下,共和國海軍與天軍的打擊部隊能夠在落”時之内将大約勸萬噸彈藥投向美國本土的任何一座城市!
這是個什麽概念?
别說是城市,就算是城市群。比如以紐約爲中心的美國東北地區,也承受不起勸萬噸彈藥的集中打擊。換句話諾,勸萬噸彈藥,能夠在一天之内将一個地區的數十座大小城鎮變成平地!
用戰後的評價來說,當時共和國當局已經不是在轟炸美國,而是在摧毀美國。
擺在美國面前的選擇有兩個小要麽投降,要麽毀滅。
在此之後的一周之内,美國中西部地區的其他幾座大城市,比如…玳州的夏延、猶他州的樓湖城、亞利桑那州的菲尼克犧四哥州的阿爾伯克基等,都遭到打擊,受損情況與丹佛相差無幾。可以說。照此持續下去,要不了2個月,面積是西部地區3倍的中西部地區就會變成無人區。
也就在這個時候,共和國當局做出了暫停轟炸的決策,讓天軍與海軍暫時停止作戰行動出小時。
當然,這不是爲了與美國談判。
在這出小時之内,共和國最高統帥部做了一個非常重大的決策,即将天軍與海軍的戰略打擊力量整合到一起,成立戰略打擊司令部,并且以阿拉帕契亞山脈爲界,東面歸海軍指揮,西面歸天軍指揮,隻是這兩個隸屬于戰略打擊司令部的作戰指揮部有權調動該區域内的所有作戰力量。
這麽做,自然是在充分利用共和**隊的作戰能力。
通過前面的打擊,共和**隊已經總結出了有效戰術,即用海軍的打擊力量去破壞一個國家的基礎設施,而天軍的打擊力量除了對付更加難以對付的軍事目标之外,還承擔起了殺傷有生力量的任務。也就是說。隻有将海軍與天軍的打擊力量結合起來使用,才能使打擊效率最大化。
當然,在這凹小小時之内,共和國當局做了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秘密聯絡幾個主要盟國。就與美國進行停戰談判征求這些國家的意見。
雖然共和國是集約集團的核心國。也是打赢這場戰争的主要力量,但是共和國還沒有強大到可以無視其他國家更沒有昌盛到可以消滅其他國家地步,所以在要不要以談判方式結束戰争的問題上,共和國當局必須征求盟國的意見,特别是那些對戰後局勢具有強大影響力的盟國。
按實力計算的話,印度、巴基斯坦、伊朗、蘇丹、阿根廷、馬來西亞、泰國、伊拉克與叙利亞都算得上是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盟國,而這些國家對待戰争的态度,左右了集約集團的戰略決策。
毫無疑問,絕對不是所有盟國都接受談判方式。
拿伊朗、伊拉克與叙利亞來說,因爲這三個國家都遭到美國直接與間接侵略,所以在要不要與美國談判的問題上非常一緻,即堅決反對談判。要想提前結束戰争的話,就隻能是美國無條件投降,否則就應該将戰争進行到底,以徹底摧毀美國的方式收場。事實上,這三個國家在根本性問題上也不完全一緻,伊朗是想借此擴大發言權,與共和國在海灣地區未來發展的問題上讨價還價,伊拉克與叙利亞則是希望借此得到共和國的支持,成爲阿拉伯世界的領袖,而不是聽從埃及的指揮。當然,要不要徹底打垮美國,或者是徹底摧毀美國,都不是這三個國家領導人能夠關心的問題。
與之相反,阿根廷、馬來西亞、泰國、印度都認爲沒有必要把戰争進行到底,如果能夠減少戰争傷亡。讓成千上萬的将士能夠回家與親人團員,即便是損失一些利益,也應該以談判的方式收場。當然,這幾個國家的根本目的還是希望盡快結束戰争,使本國恢複正常秩序減少戰争帶來的損失。
毫無疑問,這場戰争已經打得夠久的了。
征求了主要盟國的意見之後,共和國當局已經意識到,反戰情緒已經高漲,如何迅速結束戰争才是關鍵問題。
受此影響,第三次通過瑞士發出談判請求之後,共和國當局正式承認與美國進行了秘密接觸,并且在集約集團内部發起号召,成立談判委員會,專門負責與美國的停戰談判工作。
顯然,這不是美國想要的。
讓其他國家加入談判,隻會增加談判的難度。
事實上,共和國也不見得能夠從中獲得更大的好處,因爲歐洲完全可以在這個時候插上一手,要求以盟國身份參加談判。
可以說,當時很多人都沒搞清楚共和國高層爲什麽要公開談判信息。
當然,等這些人搞明白的時候。大局早就定下來了。對共和國來說,最理想的結局自然是在地面部隊登上美國本土之前。美國當局宣布無條件投降。問題是,随着談判展開,美國無條件投降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要想讓美國無條件投降,唯一的辦法就是讓美國當局覺得談判的希望非常渺茫,而隻要談判一天沒有開始,共和國的戰略打擊就一天不會終止,如果拖下去,恐怕還未等談判準備妥當。美國就已經在戰略打擊下徹底成爲曆史了。如此一來,自然要在表達出誠意的情況下,制造一些能夠嚴重影響到談判的問題,比如使談判變得更加複雜。
這就是共和國當局放出消息的目的,而這也成爲了戰略打擊的進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