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淩晨,在美國海軍的作戰艦隊主動撤集交戰海域之後,在佛的角群島附近活動的美國海軍艦船遭到了史無前例的損失。
用一些西方戰史學家的話來說,此日之後,美國海軍蕩然無存。
根據共和國海軍的作戰記錄。在當天的戰鬥中,奪取了制海權與制空權的共和國海軍艦隊、航空兵與協同作戰的陸軍航空兵總共擊沉與俘獲各類美軍艦船礫口餘艘其中俘獲的不到四艘,總噸位超過甘猛功萬噸,擊斃美軍官兵近力萬人,僅在接下來一周之内營救起來的美軍官兵就多達,凹。餘人。
戰争是殘酷的。而且勝者得到全部,敗着丢掉一切。
雖然在這場海戰中,美國海軍損失的大型戰艦并不多,3支主力艦隊溜掉了2支,航空艦隊則無一損失,但是美國海軍作戰艦隊所依賴的各種輔助艦艇,特别是支援艦隊進行遠洋作戰的戰鬥支援類艦艇幾乎全部被擊沉。用一位英國海軍史學者的話來說,在“佛得角群島海戰”之後,美國海軍淪落爲“北大西洋海軍”作戰艦隊隻能在靠近美洲大陸的北大西洋上活動,喪失了與共和國海軍在遠洋争奪制海權的能力。
由此可見,即便美國海軍保住了不少大型戰艦,也失去了反擊能力。
當然,對共和國來說,這場海戰的結果絕對可以用意外來形容。
不說裴承毅這樣的對海戰不太了解的戰略決策者,就連策刮這場海戰的華劍鋒,以及在後方協調指揮的張雪峰都沒想到,美國海軍會做出如此愚蠢的舉動,甯願丢掉更加寶貴的支援艦艇,也不願意與共和國海軍艦隊決戰。要知道,在戰鬥打響前,就算華劍鋒與張雪峰都沒懷疑過最終的結果,認爲美國海軍必敗無疑,但是兩人都認爲,美國海軍會死戰,即便打不過,也要爲衆多輔助艦艇,特别是已經部署到位的幾座海上基地争取到撤退時間,避免遭受更大的損失。
可以說,當時沒人想到美國海軍會變成懦夫。
重要的是,這個。結果對共和國更加有利。
從戰略上講,在美國海軍喪失了到大西洋對岸執行作戰任務的情況下。美國陸軍輸掉中東戰争已成必然。更重要的是,美國不但會輸掉中東戰争,還會丢掉整個北非地區,而且也沒有必要繼續撫守直布羅陀海峽。
說得簡單一點,共和國海軍能夠占領佛愕角群島,也就能夠以佛得角群島爲跳闆,進軍加勒比海地區。加上共和國與加勒比海南岸的幾個國家,比如委内瑞拉與玻利維亞有着非統一般的關系,所以隻要共和國證明有能力進軍加勒比海地區。就能讓這些之前不敢得罪美國而呆在戰場外的國家成爲集約集團盟國。成爲共和國進軍北美大陸的跳闆。如此一來,共和國海軍可以從東南西三個方向上進軍巴拿馬,控制了巴拿馬運河之後,就能從太平洋這邊将物資送往加勒比海地區這條航線要比經印度洋再繞過好望角前往加勒比海的航線稍微短一點,隻比經蘇伊士運河與直布羅陀海峽前往加勒比海的航線稍微長一點,不再需要跟美國正度北非與直布羅陀海峽。
從政治上講,這讓共和國繞過了歐浙,從而使歐洲邊緣化。
可以說,這也正是共和國當局不惜重大損失也要打下佛得角群島的根本原因。
不管怎麽說,世界大戰不同于一般戰争,是多場局部戰争的集合,因此世界大戰中的政治因素比軍事因素重要得多。
雖然中歐合作,在很大的程度上加快了戰争進程,甚至對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最終結局産生了很大的影響。但是從根本上講,共和國當局肯定不希望像兇多年前的美國那樣。在辛苦打赢了世界大戰之後,不得不面對一個強大的對手,即便這種情況幾乎不能排除,即歐州肯定會頂替美國,成爲具有挑戰共和國實力的超級大國。
阻止歐洲崛起,基本上是共和國當局在這場戰争後期的主要目的。
必須承認,即便打赢了戰争。共和國也元氣大傷。
雖然在整場戰争中,得益于先陸後海的戰略,即首先集中兵力打擊俄羅斯,确保陸地安全,再轉向大洋,與美國争奪全球霸權,加上俄羅斯過于赢弱,比戰前預料的還要糟糕得多,在共和國陸軍面前連反抗的力氣都沒有,很快就輸掉了戰争。也就無法對共和國本土構成嚴重威脅,所以共和國本土基本上沒有受到威脅,即便遭到過轟炸,損失也不大。但是誰也不能否認,爲了打赢這場戰争,共和國耗光了的多年間積累下來的全部資本,國力大受影響。
根據在戰争結束近百年後解密的一份資料來看,早在,也就是能夠看到太平洋戰争勝利曙光的時候。共和國當局就成立了一個向元首負責的秘密機構,專門評估戰争造成的損失,以及戰後恢口二實力所需的基本條件六當個機構的率要任務實懷工北爲最高統帥部提供戰略決策建議,比如在戰争期間應該重點控制哪些地區。以及應該利用戰争名義重點儲備哪些資源。更重要的是,這些建議有一個共同目的,即大戰結束之後。以最快的速度恢複國家實力,攥取戰争利益。
該機構提出的武多建議中,就包括遏制歐州。
根據解密資料來看,能否成功遏制歐洲的崛起勢頭,成爲了能不能獲得戰争利益,稱霸全球的關鍵所在。
在這份被封存了近百年的報告中。匿名起草者明确提到,如果不能設法在戰争期間邊将歐洲邊緣化,共和國将在戰後面臨兩難選擇,即要麽做好與西方世界打第四次世界大戰的準備,要麽就得與團結起來的歐洲分享勝利果實。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根本沒得選。
說得直接一點,即便共和國當局願意退一步。與歐洲分享勝利果實。随着西方世界以歐州爲核心再次團結起來,共和國必然會面臨更加巨大的挑戰。換句話說。這隻是延遲了第四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時間。
要想避免第四次世界大戰,就得使歐州邊緣化。
從共和國的戰略上,能夠明确看出這一點。
可以說,在歐洲參戰的問題上,共和國當局就充分利用了歐洲。雖然幾乎所有歐洲人都将俄羅斯看成東方國家,把俄羅斯人看成東方人。但是從基礎文化看,俄羅斯人更像是歐洲人,而不是亞州人,或者說是更傾向于基督教文明的歐浙。歐洲以向俄羅斯宣戰的方式加入第三次世界大戰,本身就是一個戰略失誤。最大的影響就是讓歐洲失去了與俄羅斯聯盟的可能性。從短期來看,這對歐洲有利,因爲俄羅斯的存在讓歐洲避免了與共和國直接爲鄰的危險,也就爲歐洲争取到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但是從長遠來看。隻要共和國取得大戰的最後勝利。就會登陸美洲大陸,也就會努力控制環太平洋地區,從而形成對歐洲兩面包夾的态勢,讓歐洲失去大範圍擴張的機會。也就是說,即便歐州能夠控制歐洲大陸,能夠南下控制北非,能夠控制北大西洋,也最多隻是一個地區性強國,或者說是一個影響力非常有限的世界性大國。而不耳能成爲美國那樣的超級大國。
耍想改變這一局面,歐州的唯一機會就是進軍美洲大陸。
也就是說,歐洲要借助共和國擊敗美國的機會,在美洲大陸上站穩腳跟,并且獲得從美洲進軍太平洋的機會,從而打破共和國的封鎖,成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實力不亞于美國的超級大國。
明白這一點,也就能夠明白共和國要做些什麽了。
反過來看,共和國當局在中東戰場上久拖不決,就是不希望歐州在中東問題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已經取得了兵力優勢的情況下。共和國當局沒有做出進軍北非的決定,也與此有關。
當然,在是否進軍摩洛哥的問題上,顯然就沒有這麽簡單了。
從遏制歐洲,阻止歐洲全球擴張的角度出發,最理想的辦法肯定不是在歐州四周建立起高牆。要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美國已經用四十多年的時間證明。圍堵隻能使具有實力的大國走上極端道路。而不能從根本上化解大國間的矛盾。
可以說,在文化融合之前,有效的解決辦法是給對象制造麻煩,讓對象無力擴張。
事實上,這也正是力年之前。美國對待共和國的基本方式。如果不是共和國掌握了電力革命的關鍵技術,美國爲共和國制造的麻煩才成了共和國崛起的墊腳石,不然以共和國的情況,别說四十年,就算再來一個四十年,也不見得能夠獲得挑戰美國的實力,更别說取代美國。
共和國要阻止歐洲崛起,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給歐洲制造麻煩。
在歐洲與俄羅斯之間制造矛盾,正是在給歐洲制造麻煩。
問題是,俄羅斯畢竟算不上是正宗的歐洲國家,也從未得到歐州國家的認同,所以俄羅斯最多隻算得上是歐洲的外部矛盾。要想對付歐洲。必須抓住集洲的内部矛盾。
問題是,歐洲的内部矛盾并不多,即便是引發了前兩次世界大戰的民族矛盾,也在歐盟成立後的幾十年内煙消雲散了。更重要的是,歐洲國家也非常重視内部問題,以法德意爲首的歐洲大陸國家一直在努力利用戰争解決内部矛盾,比如在大戰爆發後,設法讓西班牙回心轉意。與美國拉開距離,加入了歐洲大陸國家集團。在2凹年左右又順利拉攏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的挪威挪威一直不是歐盟成員國,增添了一個成員國,也鞏固了歐盟北翼防線。到砧年中期,将白俄羅斯與摩爾多瓦拉入懷抱,并且在占領的西烏克蘭成立了親歐政權。共和國海軍在佛得角群島海域與美國海軍屢戰的時候,歐洲還搶在共和國之前。結束了在俄羅斯占領區的軍事管制,成立了以俄羅斯人爲主的臨時政
重要的是,歐洲追讨秘密協議,與其和國、美國共同标咒英國的戰後歸屬。也就是說,在戰争還沒有到談論結束的時候。歐洲已經鞏固了本土防線。
不客氣的說。如果共和國想在歐洲本土做文章,唯一的選擇就是向歐州開戰。
這也不是沒有可能,至少根據那份秘密文件,在贻年下半年到猶年中期,共和國當局數次考慮過這個問題。
根據一些未得到證實的傳聞,田年初,共和國最高統帥部就責成總參謀部,針對攻歐作戰行動制訂了一份大體的戰争計劃,對取勝把握、投入兵力、作戰時間等問題進行了大緻估計。這份戰略計劃在中期就交到了元首府,隻是直到戰争結束,都沒有變成實際行動。即便如此,都可以看得出來。到次年下半年,共和國當局就把對歐戰略擺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直到勁年下半年,随着進軍大西洋的行動日益迫近,共和國當局才放棄了在歐洲冒險的打算。明白這個道理,也就不難明白佛的角群島海戰之後,共和國的戰略行動了。
朔上旬,在共和國海軍支持陸戰隊登上佛得角群島的時候。共和國陸軍按照計戈”以西非地區的軍事基地爲跳闆,發動了代号“長弓”的作戰行動,一舉跨越凹多千米,以突然襲擊的方式攻占了摩洛哥的拉巴特、卡薩布蘭卡與丹吉爾。
雖然共和國出兵攻打摩洛哥早就在美軍的預料之中,當時連杜奇威都沒想到,共和國陸軍會如此打動幹戈,同時攻打三座大型港口城市。更重要的是。這是摩洛哥最重要的三處港口!
受此影響,隻有卡薩布蘭卡的守軍進行了頑強抵抗。
從戰後公布的一些資料來看。當時美軍堅信共和國陸軍會進軍摩洛哥,而且首要攻擊目标就是卡薩布蘭卡,主要就是卡薩布蘭卡在拉巴特南面,而且擁有吞吐能力上億噸的大型港口。從軍事角度出發,占領卡薩布蘭卡之後,共和**隊就能以此爲基地控制北非的大西洋沿岸地區,不需要奪取更多港口,更不用在立足未穩的情況下攻打重兵守衛的拉巴特,降低了作戰風險。正是如此,美軍制訂了相對的作戰計戈。即卡薩布蘭卡遭到攻擊之後。拉巴特的守軍立即南下,阻擋共和國陸軍,而呆在近海運輸船隻上的美軍将在口個小時内進入拉巴特。加強防禦,在共和國陸軍進攻受挫的情況下發起反擊,将立足未穩的共和**隊趕出摩洛哥。
這份計劃很理想,卻缺乏變通。
更重要的是,拉巴特的摩洛哥軍隊南下攻打卡薩布蘭卡,正好讓共和國陸軍獲得了突擊拉巴特的機會。結果是拉巴特的守軍在南下途中遭到圍殲。
美軍沒有獲得所需的口個小時。在第一批部隊上岸前,拉巴特就被共和**隊占領。
因爲丹吉爾也遭到了攻擊,所以美軍立即放棄了反攻拉巴特的想法。要知道,位于直布羅陀海峽南岸的丹吉爾擁有更加重要的戰略地位。如果讓共和**隊占領這座港口。不但能夠爲通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再前往大西洋的共和國船隊提供一處可靠的停泊地點,還能輕易控制直布羅陀海峽。
可惜的是,等到美軍反疵過來,準備反擊丹吉爾的時候。共和國陸軍已經以極快的速度将一個主力戰鬥單位送了過去。
結果可想而知,除非美軍集結舊萬以上的地面部隊,投入足夠的海空支援力量,不然别想打下由一個主力戰鬥單位守衛的丹吉爾。當時。呆在摩洛哥近海的美軍地面部隊不會少于舊萬,可是能夠爲地面部隊提供支援的海空力量卻少得可憐。
别說是精明的指揮官,就算是最愚蠢的指揮官,也會知難而退。
美軍被迫放棄摩洛哥,等于抛棄了中東戰場上的數百萬大軍。
從軍事上講,共和國陸軍繞道非洲大陸的戰略迂回創造了一個戰争奇迹。當大門關上的時候,很多人才反應過來,共和國在非洲大陸戰場上的所有舉措,都是在爲中東戰場上的作戰行動服務。不管怎麽說。掃蕩西非戰場,進軍摩洛哥所付出的代價,都要比在中東戰場上與數百萬美軍決戰低得多。
對于被困的數百萬美**人來說。剩下的就隻是向誰投降了。
到此,歐洲已别無選擇,隻能盡快卷入中東戰争,保住數百萬美國大兵,不然整個西方世界都會因此而分崩離析。
從戰略上講,共和國這一次勝得非常漂亮。
當然,這僅僅是個開始,如果認爲重點在大西洋東岸,那就大錯特
了。
新書《亂世英雄》書号幽動已上傳,《國策》将在。月底結束月保證每日至少!更刃刀字。請兄弟們多多支持,有票砸給新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