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已經提到,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對海戰戰術産生的影響早已顯現出來。
暫且不說空天戰機這種跨時代的武器會把航母變成個什麽樣子。以及空軍盡全力推動的“空中平台”會不會淘汰海面戰艦,僅“強制電磁幹擾裝置”這一種武器,就讓海戰面貌變得再目全非。拿間隔年的兩次馬烏海戰來說,在第一次海戰中。裝備落後的阿根廷軍隊僅用 枚“飛魚。導彈就擊沉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謝菲爾得”号導彈驅逐艦。而在第二次海戰中,裝備了數百架先進戰機、上千枚先進反艦導彈的阿根廷海軍,最終卻靠潛艇與魚雷擊退英國皇家海軍的遠征艦隊。讓兩場發生在同一海域的海戰截然不同的原因,除了近半個實際的時間之外,就是飛速進步的科學技術。
正如前面提到的,海軍戰術革命是知暴行難。
事實上,早在第二次馬島戰争爆發前口多年,大約在半島戰争與日本戰争期間,共和國海軍與美國海軍就意識到戰術革命已成必然,隻是兩國海軍都按兵不動,誰也沒有在摸清楚變革方向之前輕舉妄動。
即便在接下來的日本戰争、印度戰争與第二次馬島戰争中,傳統海戰戰術一再被證明已經嚴重過時。甚至是艦隊覆滅的根本原因,可是共和國海軍與美國海軍仍然穩坐釣魚台,因爲一個是既得利益者,另外一個則置身事外。直到颍 年,中東戰争爆發,兩國海軍才大夢初醒。雖然在這場由兩個超級大國主導,差點演變成世界大戰的大規模局部戰争中,兩國海軍沒有得到正面交手的機會,也就沒能一決高下,但是共和國海空軍借叙利亞與伊拉克空軍之名,對進入紅海海域的美國艦隊的毀滅性打擊,既讓固步自封的美國遭受了建軍以來最慘重的損失以單次海戰而言,損失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珊瑚海海戰與中途島海戰,也讓共和國海軍嘗到了戰術創新的甜頭。不管誰是這場海戰的的益者、誰是這場海戰的受害者。必然會引發海戰戰術革命。
衆所周知,受海軍建設周期限制,任何與海軍有關的變革都不可能說來就來。
前面介紹過相關情況,共和國與美國在海軍變革上都格外小心謹慎。既沒有畏首畏尾過于謹慎,也沒有火急夥燎過于冒進。表現得最爲明顯的。就是兩國的造艦策略。雖然在中東戰争之後,兩國海軍都訂購了大批新式戰艦,但是兩國海軍都沒有加快造艦速度,也沒有大批量建造某一種戰艦,而是在各個方面前做了探索,即便某些戰艦采用同一個編号,也以分批建造的方式加以區别。原因很簡單,在摸不準變革方向的情況下,兩國海軍都把技術儲備與人才儲備放在了第一位,并不追求迅速擴大艦隊規模,而是把力量積蓄起來,準備在戰争打響後、也就是照準方向後再集中釋放出來。
母庸置疑,這是最正确,也是最積極的發展策略。
對比曆史就能發現,力。到曆的舊年與舊互到 悔,的出年非常相似,即軍備競賽愈演愈烈,列強海軍卻以條約限制爲由,并未全力爆發。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航母就得到了各國海軍的高度重視,而且有史記載的第一次海上航空作戰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由一架從戰艦上起飛的英國飛機轟炸了港口裏的德國戰艦。
雖然這次戰鬥連象征意義都談不上,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幾個海軍列強簽署的《倫教條約》與《華盛頓條約》對各國擁有的航母總噸位、以及排水量上限、艦炮口徑等等都做了明确限制,足以證明航母在當時已經引起各國高度重視。
問題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包括後來在太平洋上大打出手的美國與日本在内的海上列強都沒有全力建造航母。太平洋戰争爆發前,美國海軍隻有瞰艦隊航母“列克星敦”号、“薩拉托加。号、“約克城。号、“企業。号與“大黃蜂”号”艘小型艦隊航母“黃蜂”号與 艘小型航母“蘭利”号,總噸位剛好達到條約上限。日本的情況不比美國好多少,隻是耍了點小聰明,使航母總噸位超過了條約上限。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受條約限制。事實上,早在奶6年,《海軍軍備條約》對列強來說就名存實亡了,根本沒有多少限制作用,比如日本海軍引以爲傲的“大和”級戰列艦與美國海軍的“衣阿華”級戰列艦都是這個時候完成設計與動工建造的,而這兩種戰列艦都突破了條約的限制,或者說完全沒有考慮條約的限制。
由此可見,聳時列強對航母在未來海戰中的作用仍然沒有把握,情願建造更多的戰列艦,也不情願建造航母。後來的實羔證明,在廣袤的太平洋戰場,真正的霸擊正是不太姿四沈的般 母。而不是戰列艦。更重要的是。戰争爆發後,特别是在珊瑚海海戰與中途島海戰之後,美國與日本都調整了造艦計劃,把航母放在了首要位置上。到戰争結束,美國建造了上百艘航母,日本也竭盡所能的建造了數十艘航母,而兩國在大戰期間建造的戰列艦則屈指可數。
從這一曆史事件上就看得出來,哪怕理論上可行,隻要沒有接受實戰考驗,都難以得到海軍認同。
當然,海軍肯定得給新式武器裝備參加實戰的機會。
更重要的是,在變革必然到來的情況下,海軍肯定得優先考慮新妾武器裝備。
這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海軍用航母與艦載航空兵偷襲珍珠港。而不是讓戰列艦去炮擊珍珠港一樣,如果用傳統兵器無法達到目的。海軍将領肯定會考慮采用新式武器。并且由此采用新式戰術。
回顧現實,戰争爆發前二共和國海軍遇到的難題與當年日本海軍遇到的難題非常相似。
以當時的情況,如果以摧毀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海軍基地、殲滅太平洋艦認爲目的,傳統戰術隻有兩個選擇,一走動用天軍的戰略打擊力量。二走動用海軍艦隊。顯然,前者需要承擔更加重要的戰略打擊任務。在戰争初期不可能去執行這類戰術任務,因此隻剩下了一種選擇。
出動艦隊不是不可以,隻是由此帶來的冉題非常大。
别的不說,共和國海軍部署在西太平洋戰區的艦隊隻有珊航母,而且是最陳舊的鞭航母,難以擔當大任,必須從其他戰區抽調艦隊。這麽一來,動作就大了,共和國的戰争意圖就非常明顯了。即便不從其他戰區抽調艦隊,隻動用西太平洋戰區的艦隊,也愕讓航母戰鬥群進入日本海,或看到達南千島群烏海域。暫且不考慮如此靠近俄羅斯本土會不會使艦隊受到威脅,這麽做照樣會暴露共和國的戰争意圖 使俄羅斯提前拉響戰鬥警報,從而對其他方向上的作戰行動産生影響。考慮得再長遠一點,因爲共和國在西太平洋上就這麽一支艦隊,派去對付俄羅斯,等于東面大門洞開,給了美國海軍下手的機會。如果讓美國海軍成功發動偷襲,哪怕僅損失部分外圍軍事基地,也會對接下來的作戰行動,特别是太平洋戰場上的戰鬥産生重大影響。總的來說,派艦隊去對付俄羅斯,絕對不是理想選擇。
如果采用逆向思考的方式來尋求解決辦法,就能發現,首先得确保在戰争打響之前不暴露戰争意圖。爲主要方向上的戰略進攻,特别是針對俄羅斯戰略力量的打擊與防禦作戰創造理想條件,因此得讓海軍艦隊像平常那樣,該幹什麽就幹什麽,既不能死盯着俄羅斯,也不能對升溫的局勢置若罔聞。戰争爆發後,艦隊的第一任務是穩住西太平洋戰線,即及威懾或者交戰的方式,讓美國海軍無法進入西太平洋,無法對共和國本土構成威脅,也無法打擊共和國在西太平洋上的重要軍事基地,爲共和國在打垮了俄羅斯的戰略力量之後,調整戰略部署争取到足夠的時間。最後就得在做到前面兩點的情況下,有所作爲,以積極主動的作戰行動打開局面,爲接下來與美國海軍争奪太平洋上的霸權,進而取得太平洋戰争的勝利赢得一個好的開端。
再回過頭來看發生的事情,不難發現,共和國海軍的戰術行動很有章法。
首先就得承認,把航母戰鬥群派往小莅原群島,絕對是一步妙棋。表面上看,這是共和國當局應對日益緊張的大陸局勢,爲了防止美國插手介入而做的防範性部署。再想深入一些,就會發現,随時可以北上的航母戰鬥群照樣對俄羅斯太平洋艦隊構成了威脅,把對手堵在了家門口。從戰略角度出發,這更像共和國在展示西太平洋霸主的身份,讓西太平洋地區幾個不太老實的國家不要節外生枝。當然,還會有人認爲,這一攻勢部署也有擾亂美俄戰略視線的作用,即讓俄羅斯當局認爲共和國在借題發揮,實際目的不是北上,而是要在太平洋上向美國開戰。如果從現實角度出發,這一部署的最大好處自然是吸引了注意力。讓外界把共和國海軍在日本與朝鮮的軍事活動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事實上,這一部署至少産生了前兩個作用。
關鍵就在最後一點,即如何在戰争初期有所作爲,積極主動的打開
面。
出動航空兵不是難事,關鍵就是。航空兵無法完成全部打擊任務,必須動用更加強有力的打擊手段。
别忘了,火力艦在砌口年正式獲得撥款,着手修改設計,在2傷 年動工建造。從時間上看,這正好與共和國發起軍備競賽,而且制訂第一份戰争計劃,吻合。雖然沒人知道袁晨皓在鼎年制訂的第一份戰争計劃與實施的戰争計劃,有多大區别。但是有理由相信,這兩份戰争計劃肯定
,下沃而且正是第一份戰争計劃決定了火力艦的命運。賦峙刁衛種全新戰艦獨特的戰術使命。
從設計上來看,也能證明這一猜測。
與美國海軍在出世紀末提出的“武庫艦”的概念對比後就能發現,火力艦除了在表象上與之非常相似之外,實質卻截然不同。别的不說。火力艦是一種徹底模塊化的戰艦,别說各個火力單元,就連船體也是以模塊拼湊的方式建造的,因此可以根據作戰需求,即火力投送級别來自由調整排水量;而各個組成模塊又具有接近百分之百的通用性,能夠将效費比提升到極限。
即便在幾個标準模式下,火力艦的武器配制也是靈活多變的。比如共和國海軍訂購的第一批鵬火力艦的标準排水量均在田口炖左右最高瀝0。屯,最丁咕3殉噸,艦長均爲曆米、均采用雙體水翼沖浪船型,動力、推進、導航、控制、生活保障等主要系統設備均一模一樣。不同的,隻有配備的武器模塊。6艘火力支援艦,按3個标準配備武器。“導彈艦”隻配備了 個螺旋電磁炮模塊裝備,門标準口徑的螺旋電磁炮,以及總計旦凹枚各類電磁炮炮彈。其餘7個武器模塊均爲導彈模塊,而且全部裝填遠程巡航導彈每個模塊有,嘔具導彈發射架,以及瀝具導彈發射筒,其中,具裝在發射架上,另外砌具裝在下方的彈藥庫内。“綜合艦。配砧個螺旋電磁炮模塊,其餘6個爲導彈模塊,其中4個,裝填遠程巡航導彈,2個裝填中程彈道導彈每個有好具導彈發射架,以及咕具導彈發射筒,其中好具發射筒裝在發射架上,另外據具發射筒裝在下方的彈藥庫内。“炮火艦”配備3個螺旋電磁炮模塊。其餘個模塊中有3個。爲甚磁炮彈藥儲存與運輸模塊,2個爲裝填中程彈道導彈的導彈模塊。瞅火力艦既可編成一支艦隊。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編成兩支艦隊。
實戰使用中,因爲沒有适合中程彈道導彈打擊的目标,所以隻使用了巡航導彈。受打擊目标過于分散、新齲港與函館港能夠供萬噸級艦船停靠的大型碼頭都不到6個等因素影響,6艘火力艦不得不分成2支艦隊。分開部署。
當然,分散部署也有好處,那就是不那麽引人矚目。
事實上,真正讓瞅火力艦顯得萬分神秘的,還是其嚴格保密的研制與建造過程,以及低調的外表。
衆所周知,早在引世紀初,海軍戰艦嚣,進入了模塊化時代。當然。刃年前的模塊化肯定沒有引世紀中葉的模塊化那麽徹底。模塊化帶來的主要好處就是簡化了建造程序、方便了日常維護與保養,節約了裝備成本。事實上,還有一個沒有被很多人意識到的好處,那就是讓海軍建造新型戰艦、特别是非戰鬥類艦艇的時候變得更加隐秘。要知道。組建海上基地的那些快速運輸艦,都利用了這一點。火力艦也不例外,連船體都模塊了,其建造工作幾乎沒有被外界察覺,即便共和國海軍訂購了不少武器模塊,也被外界情報機構認爲這是在爲戰争儲備彈藥。畢竟可以像搭積木一樣搭起來的武器模塊放在任何大型艦船上,隻要裝上配套的發射系統就能發揮威力。
與隐秘的建造工作相比,低調的外表更加重要。
說直接點,如果僅從外表上看。火力艦就是标準的快速軍火運輸船。沒有人把這種體态臃腫,而且經受不了打擊的船隻當成能夠毀滅一座港口的戰艦。要知道。就算共和國海軍再節約,也不會讓将士駕駛弱不禁風的民船去沖鋒陷陣。前面已經提到,在此之前,共和國海軍已經把航母戰鬥群派往小莅原群島附近海域,擺出了威懾美國海軍的架勢。所以幾艘運送軍火的船隻到達新漏與函館很難讓人想到戰争。
秘密部署到位之後,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得多了。
因爲打擊對象大都是固定目标,其中又以特别明顯的基礎設施爲主。所以在戰争爆發前,共和國海軍甚至不需要出動偵察機、也不用麻煩軍情局,隻要按照總參謀部提供的目标坐标信息爲導彈設定制導程序。爲電磁炮确定瞄準方位就行了。總參謀部的信息,來得也不費功夫。大都是利用核查的便利,由混雜在核查隊伍中的情報人員現場測出來的,再加上偵察衛星拍下的照片。肯定是準确無誤。
做好準備之後,剩下的就是适當的開打時機了。實事求是的講,針對俄羅斯遠東地區海軍基地的打擊行動,最重大的意義不是打擊效果如何、也不是有沒有殲滅俄羅斯太平洋艦隊,而是對戰局發展産生的影響,特别是呆在戰場外的美國産生的影響。
要知道,打擊并始的時候,俄羅斯總統正在與美國總統通熱線電話!弈旬書曬加凹姗不一樣的體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