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裴承毅來說。軍情局提供的情報已經足夠了。
裏奧格蘭德海丘位于南緯燈、西經否附近,實際上不是一座海底丘陵,而是一片綿延上百萬平方千米的海底台地打手 如到四米左右。雖然裏奧格蘭德海丘距離拉普拉塔河口大約四千米。在該海域活動的美國航母戰鬥群對阿根廷本土的威脅并不大,但是将阿森松島與馬島用直線連接起來就能發現,裏奧格蘭德海丘正好位于兩地之間,美國航母戰鬥群在該海域活動,足以證明特遣艦隊很有可能沒有南下。
繼續等待消息的時候,裴承毅調整了巡邏機的部署。
事實上,裴承毅隻猜對了一半。
特遣艦隊不是沒有南下,而是在南下之後又轉向駛了回來。最重要的是,美國航母戰鬥群出現在南大西洋上,不是杜奇威的主意,而是美國總統布蘭迪諾通過參謀長聯系會議直接下達的命令。也就是說,杜奇威并不贊成派遣水面戰艦與航空兵參戰,而布蘭迪諾卻有點過于急躁,沒有把顧問的話聽進去。
雖然很多人都認爲,軍人都是好戰份子,但是真正的軍人都不是好戰份子。因爲戰争流的是軍人的血。所以軍人更不希望爆發戰争。杜奇威就不是一個好戰的軍人,還在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時,他就不主張向沒有勝算把握的半島戰場派遣作戰部隊。步入政界後。杜奇威更是堅決反對與共和國直接對抗,美國沒有卷入日本戰争與印度戰争,與杜奇威的反對有很大的關系。隻是誰也不能否認,當戰争無可避免,軍人不但不會反戰。還會爲了勝利積極果斷的采取行動。
被推上英國首相的最高軍事顧問的個置時,杜奇威的觀念就發生了
變。
可以說,正是因爲他的态度有所松動,布蘭迪諾才把航母戰鬥群派了過去。
要不要讓美國海軍的艦載戰鬥機參戰,不是由布蘭迪諾決定,而是由杜奇威決定,畢竟美國總統不可能直接指揮前線部隊。
雖然選擇權在杜奇威的手上,但是并沒讓他感到輕松。圓讀最斬章節就選淚書吧 甩凹鵬 齊全
事實上,直到月舊日上午,也就是軍情局名經确定美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群進入南大西洋的時候,杜奇威都沒有做出決定。
在他看來,派遣艦載航空兵參戰算不了什麽,關鍵是對手會如何應對?
爲了摸清楚對手的底線,杜奇威讓特遣艦隊使用巡航導彈攻擊了島上的軍事目标。讓他非常失望的是,裴承毅沒有做出任何反應,似乎遭到轟炸的不是馬島。阿軍也沒有遭受任何損失一樣。
問題就在這裏,裴承毅的反應太“遲鈍”了,不像他的一貫作風。
要是在以往。裴承毅肯定會立即采取行動,就算無法确定特遣艦隊的行蹤,也應該出動更多的巡邏機與偵察機,争取找到特遣艦隊。實際上,别說派出偵察機,連出動的巡邏機都是那幾架。
這下,杜奇威不得不相信,幕承毅肯定在策利一場總決戰。
先示人以弱。讓對手放松警慢,然後發起決戰,一舉擊潰對手,結束這場沖突。
雖然杜奇威懷疑過這個想法,比如這不是裴承毅的一貫作風,而且阿根廷空軍有沒有能力在決戰中擊敗特遣艦隊都是個問題,但走到月口日,收到四的最新情報。得知共和國海軍已經向南大西洋派遣了第二批攻擊潛艇,杜奇威就不再懷疑了。阿根廷空軍沒有決戰的實力,不等于裴承毅沒有辦法收拾特遣艦隊。如同美國海軍可以派航母戰鬥群進入南大西洋。共和國海軍也可以讓潛艇發揮更大的作用,比如在混戰中發射幾條魚雷。幹掉某艘英國航母。果真如此的話,就算阿根廷空軍輸掉了決戰,皇家海軍也赢不了這場戰争,笑到最後的還是阿根廷。
想清楚後,杜奇威不再遲疑。
明舊日下午,杜奇威開始部署作戰行動。淚書吧甩凹咖廠告少,夏斬由,夏多
按照他下達的命令,特遣艦隊将在數個小時後,也就是當天晚上轉向,逼近福克蘭群島,在轟炸島上軍事目标的時候,出動垂直起降運輸機将一支擔任前進偵察任務的特種部隊送上島。作爲支援力量,第四艦隊也将在當天晚上南下,到達福克蘭群島東北大約四千米處。按照杜奇威的安排。第四艦隊不會參與打擊地面目标的作戰行動,主要任務走出動艦載戰鬥機與反潛巡邏機,掩護特遣艦隊。因爲預計阿根廷空軍最快能在打手 日夜間、或者舊日淩晨發起反擊,所以第四艦隊不會在舊日夜間參戰。
做出這一部署後,杜年威跟
派遣第四艦隊是總統的決定,調動第四艦隊作戰還是得象征性的征求總統的意見。
毫無疑問,布蘭迪諾沒有否決杜奇威的部署,也沒有表示支持。這是美國政界不成文的規矩。在需要用不光彩的手段達到目的,而且需要總統授權的時候,總統往往不會直接授權,會暗示某個助手,通過助手來下達命令。因爲杜奇威的正式身份是美國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也就是總統的助理,所以布蘭迪諾通過他來下達命令。這麽做的好處非常明顯,如果事情敗露。比如美國海軍派遣艦隊參戰的消息洩露出去,輿論矛頭在對準布蘭迪諾之前,還得對付杜奇威,從而給總統争取到了回旋餘地,不至于束手無策。曆史上,類似的事情并不少見,比如當年爲了推翻古巴政權而策劃的“豬灣事件”就是因爲總統沒有直接授權,而是通過情報部門下達的命令,所以四背了黑鍋,總統沒有受到影響。又比如派遣特種部隊去伊朗營救人質的那次行動。因爲策哉打手 不當導緻行動失敗,也沒能影響到總統,背黑鍋的仍然是總統下面的人。
事實上,美國出動的不僅僅是第四艦隊。
杜奇威安排的那字彙特種部隊就來自美國,隻不過不是來自美軍,而是由四秦養的一支秘密部隊。
情報系統秦養秘密部隊不是什麽秘密,軍情局手下就有好幾支秘密部隊。
作爲公開的秘密,情報系統秘密部隊的成員都有非常特殊的身份與背景,比如絕大部分成員都是退役特種兵,不但擁有高超的戰鬥技巧,還擁有堅定的信念。更重要的是,這些人沒有身份,或者說他們都是不存在的人。以英國的血特别勤務部隊來說,除了那些被公衆熟知的事情之外,該部隊的核心成員,也就是有資格協執行特别行動的作戰人員都是“死人”有的還不是英國人。這麽安排的好處非常明顯,即行動敗露後,不會産生更大的麻煩。
出動四的特種部隊。也是布蘭迪諾的意思。
隻不過,布蘭迪諾不是在幫英國人,而是在爲美國考慮。圓讀最斬章節就選淚書吧 甩凹鵬 齊全
這支僅有口來名成員的小部隊的任務不是去光複福克蘭群島,更不是去殲滅島上的幾千名敵人。而是執行一項極爲特别的任務:按照四提供情報,沿着軍情局專家的考察路線對島上的稀有金屬礦藏進行考察,并且将全息攝像機拍下的信息發回去,供美國的地質學家分析。
可以說,這才是布蘭迪諾的真正目的。
與裴承毅分析的一樣,如果島上有驚人的稀有金屬礦藏,布蘭迪諾肯定不會顧慮美國在拉美國家心目中的地位。美國“唯利益論”的真實嘴臉不是什麽大不了的秘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如果布蘭迪諾無動于衷,他不但不是一位出色的總統,還有可能成爲美國曆史上第一個被國會議員趕出白宮的總統。
杜奇威也非常清楚這件事情的重要性,所以沒有反對總統的安排。
共和國已經在這場沖突中大動幹戈,如果不能盡快搞清楚真實情況,美國就無法采取正确的應對措施。要知道,沖突爆發後,布蘭迪諾訂下的總方針就是根據共和國的舉措來決定美國的舉措。雖然話是這麽說,但是要想做出正确的決策,必須掌握準确的信息。也就是對共和國的行動有更加深入的認識。
說簡單點,就是得對這場沖突的本質有一個更加準确的認識。
到底是一場以地緣政治爲主的局部沖突,還是一場由戰略物資引發的地區戰争?
如果是前者,美國大可忍一時之氣,不用與共和國争一時之長短。共和國網剛打赢了印度戰争,國際威望如日中天,美國則連續碰了幾次壁,國際地位大不如前。在如此不利的情況下與共和國對撞,對美國沒有任何好處可言。再說了,阿根廷歸根結底是美洲國家,不管其國家政策如何,都改變不了與共和國隔着半個地球的事實。按照西方世界最基本的國家觀點。不管多麽強大的國家,總有衰落的一天與“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東方哲學思想非常相似,共和國再強大,總有一天會走向衰落,隻要美國能夠穩住氣,遲早能夠馴服阿根廷。更重要的是,阿根廷屬于拉美地區的邊緣國家,凹多年前。拉美國家沒有爲阿根廷與西方世界對抗。那麽現在的拉美國家也不會與美國爲敵。這個問題還可以反過來看,即阿根廷占領了福克蘭群島,也不可能提高其在拉美世界中的地位,反而有可能引起某些拉美國家的警懼,從而使阿根廷更加邊緣化。作爲美國總統,布蘭迪諾不可能不知道其中的厲害關系,也就不可能做出錯誤的決策。
如果是後者,美國就不能忍氣吞聲了。如果說煤炭、鋼鐵與石油是工業時代的物質基礎,那麽稀有金屬就是電力時代的物質基礎。自從掌握了妾合蓄真池的基本技術,美國就開始與共和國澗書凹甩凹 廠告少,事薪由”、謊事多世界的稀有金屬礦庸置疑,在泣場争本争鬥曰的處境絲毫不容樂觀。雖然美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稀有金屬礦藏儲備國,因爲在複合蓄電池問世之前,稀有金屬在電子領域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進,所以在刀年之前,美國以各種方式關閉了國内的稀有金屬礦藏,完全依賴進口。甚至在資源價格低落的時候大量進口囤積,但走到删3年爲止,共和國仍然是世界上第一大稀有金屬儲備國。而且随着共和國開始從外界進口稀有金屬,共和國的資源優勢愈發明顯。更重要的是,稀有金屬的價格像坐上火箭一樣。在短短力多年内提高了打手 比多倍。以鋼系金屬來說。馴3年的時候,國際市場上的平均價格在每噸巧萬美元左右,曆年的時候已經漲到了理萬美元,而力巫年的黃金價格也不過每噸億美元出頭而已。作爲國家生存與發展所必須的資源,美國絕劉不會輕易放棄。哪怕會卷入一場戰争。
由此可見。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杜奇威不可能随心所欲的指揮這場
争。
與裴承毅的判斷一樣,杜奇威知道不能拖下去,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一場大規模決戰來結束沖突。與裴承毅預料不一樣的是,杜奇威并不希望過早打響決戰,而是覺得應該稍微晚一點。準确的說,不是引誘阿根廷空軍出來決戰,而是逼迫阿根廷空軍出來決戰。按照杜奇威的計戈,“複仇。号在月22日到達戰區後,特遣艦隊開始轟炸島上的軍事目标。如果一切順利,運送陸戰隊的登陸艦隊将在月底到達,到時候特遣艦隊将分成兩部分,一是在外海活動的航母戰鬥群,二是跟随登陸艦隊前往近海的支援戰鬥群。打到這個時候,不管阿根廷空軍是否有把握,都會出來與特遣艦隊決戰。
最重要的是,隻要航母戰鬥群一直呆在阿根廷戰鬥機的打擊範圍之外,阿根廷空軍就隻能把碼頭對準支援戰鬥群與登陸艦隊,對航母戰鬥群沒有多大威脅。雖然皇家海軍不能損失航母,但是損失幾艘戰艦算不了什麽。更重要的是,隻要航母戰鬥群沒有遇到空中威脅,就能更加關注水下威脅。到時候,就算共和國的潛艇出手。也不見得能夠收到理想戰果。
看得出來。杜奇威的戰術仍然非常保守。
當然,隻要能夠取得勝利,保守不是問題。
事實上。杜奇威的這套計劃打手 确實能夠給英國帶來勝利,至少能夠使英國立于不敗之地。
換個角度看。皇家海軍的指揮官也能想到同樣的戰術。别的不說,皇家海軍首先出動兩支航母戰鬥群去南大西洋壓陣,再動員皇家空軍的戰鬥機、組織登陸艦隊與運輸船隊,這一系列的部署表明,桑德拉的戰術思想與杜奇威的如出一轍,先求不敗,再求勝,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勝利。
很明顯,布蘭迪諾把杜奇威派過去,剩,是要改變皇家海軍的作戰部
。
不是說美國不想幫助英國取勝,而是在最大限度的确保英國利益的情況下,将最大限度的損害美國的利益。
原因很簡單。沖突拖下去,别說拖半載,就算拖上幾個月,後果都不堪設想。
美國可以幫助英國,共和國爲什麽不能幫助阿根廷?
真要讓一場規模有限的沖突演變成一場大規模消耗戰,不管島上有多少貴重資源。這場戰争都沒有任何意義。别的不說,英國的所有軍事損失都的記在美國的賬單上,做虧本買賣的肯定是美國。
布蘭迪諾派杜奇威過去,除了退役将軍身份之外。與他的政治覺悟有很大笑系。
别的不說。杜奇威肯定能夠準确領悟總統的意思。
不管美國會投入多少軍事力量,最終的結果如何,這是一場規模非常有限,而且持續時間短暫的局部沖突,絕時不能演變成一場無止境的地區戰争。
明白了這個道理,杜奇威就不得不放棄軍人的想法,用政客的手段來處理問題。
不得不說。在對杜奇威身份的認識上,裴承毅把握得非常準确。
杜奇威開始部署作戰任務的時候,裴承毅也進入了最佳狀态。
明打手 4日夜間,裴承毅召開戰前會議,開始安排作戰任務。
雖然軍情局還沒有送來最新的情報,第西艦隊的行蹤仍然無法确定,但是裴承毅考慮了一天之後,斷定決戰已經鄰近,決戰随時有可能爆發。
裴承毅是根據什麽做出這一判斷的呢?圓讀最斬章節就選淚書吧 甩凹鵬 齊全
也許誰也說不清楚。隻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戰前會議結束之後,裴承毅把華劍鋒單獨留了下來,要求未來的共和國海軍司令立即聯系正在南大西洋上活動攻擊潛艇,隻要逮住機會就要下手,但是絕對不要攻擊第四艦隊。
從這道命令來看,裴承毅已經動了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