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主力師,竟然沒有拼過2個裝甲突擊旅!
要知道。即便在當年的半島戰争中,4個韓軍主力師也能與2個裝甲旅打成平手。
因爲印軍的戰鬥力太弱,所以到吉申根傑南部戰場上的戰鬥結束的時候,裴承毅爲淩雲霄準備的戰術空中支援力量都沒有登場。直到淩雲霄吹響了殲滅第碧裝甲師與第斡步兵師的号角,輩承毅才發現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刀軍打得如此猛,會不會迫使印軍第一集團軍放棄攻打吉申根傑的行動?
如果是,後果就嚴重了。
第一集團軍打不下吉申根傑。印軍第三集團軍就不會東進,而會轉向北上。參加圍攻吉申根傑的戰鬥。部署在第一集團軍南面的第二集團軍也會加入戰鬥。雖然刀軍的戰鬥力極爲強大,但是以裴承毅手裏的空運力量。很難保證在戰鬥中爲刀軍提供足夠的物資,也無法及時派遣增援部隊。在印軍東部集團軍群的猛攻下。刀軍多半守不住吉申根傑,而且戰鬥傷亡将非常巨大。
絕不能讓印軍全部撲向吉申根傑。隻有印軍分散行動,才能獲得各個殲滅的機會。
正是如此,在淩雲霄準備讓第們裝甲突擊旅投入戰鬥,發起全面反攻的時候,裴承毅不失時機的幹預了刀軍的作戰行動。
收到裴承毅的作戰命令,淩雲聳差點破口罵娘。
按照淩雲霄的計利,肯定是首先殲滅吉申根傑南面的印軍,因爲南部軍團還有2個主力師。而且對吉申根傑的威脅最大。可是裴承毅卻讓甲突擊旅從兩支主攻部隊之間通過。然後向西突擊與第鞏裝甲突擊旅圍殲被擋在包圍圈外面的印軍西部軍團的2斤,二線步兵師。
用裝甲實力強大。足以幹掉2個主力師的裝甲突擊旅去對付2個沒有多少戰鬥力的二線步兵師,不是殺雞用牛刀嗎?
按照裴承毅的戰術去打。很有可能錯過殲滅第紹裝甲師與第步兵師的機會。如果2個印軍主力師趁機調整部署。由進攻轉爲防禦,即便還有機會打一場殲滅戰,難度也将增加不少。更重要的是,印軍第二集團軍正在北上,不出像蔔時就能追上第一集團軍,而淩雲霄沒有在第刀打手 裝甲突擊旅的左翼,也就是東面安排作戰力量。印軍第二集團軍到達後。第功裝甲突擊旅的左翼就将暴露在敵人面前。隻要印軍指揮官稍微有點膽量,就将趁第刀裝甲突擊旅來不及收縮戰線的機會。一舉擊潰甲突擊旅,解救處于困境之中的第一集團軍。甚至有可能趁機将戰線推進到吉申根傑城下,迫使刀軍全面收縮防線,以被動防禦的方式迎戰2個集團軍。
可以說,裴承毅的戰術命令與淩雲霄的戰術安排完全相左。
由此也能看出。作爲戰地指揮官。淩雲霄更多的從戰術層面考慮問題。而作爲前線總指揮,裴承毅主要從戰役與戰略層面看問題。
對前線總指揮的命令,淩雲霄沒有任何辦法,隻能按照裴承毅的要求行動。
當然。淩雲霄沒有忘記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要求盡快獲得增援部隊。爲刀軍提供更多的彈藥物資。對淩雲霄來說,如果出了問題。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獲得裴承毅承諾的增援力量。加強南面的兵力投入,爲甲突擊旅提供戰役預備隊。爲了按照裴承毅的作戰部署。以最快的速度殲滅印軍西部軍團,就要獲得更多的彈藥物資,盡量縮短吉申根傑西面戰場上的戰鬥時間。
舊點力分,充當預備隊的甲突擊旅在吉申根傑南面大約的千米處渡過卑拉姆河。開始向西突擊。
實際上,這個時候也能看出裴承毅并沒有犯戰術上的錯誤。
從兵力上講,刀軍不到印軍第一集團軍的十分之一,是印軍參戰部隊的六分之一,即便刀軍打得再出色,戰鬥力再強悍,官兵的體力也有限。不可能一直以處于最佳狀态。隻要戰鬥持續口蔔時以上,刀軍的緻命問題就将暴露出來,即沒有戰役預備隊。在所有作戰部隊都疲憊不堪的情況下,淩雲霄拿什麽去殲滅印軍第一集團軍?
不管是裴承毅,還是淩雲霄。都知道用2個旅的兵力。很難在打手 時之後投入戰鬥。換句話說,到時候刀軍不但沒能吃掉印軍南部軍團。還将面臨新的敵人。随着印軍第二集團軍參戰。刀軍的唯一選擇就是退守吉申根傑。按照淩雲霄的部署,到時候連西面的印軍西部軍團都沒有吃掉。吉申根傑必然遭到兩個方向上的圍攻。而刀軍的3個戰鬥旅都必須在此時進行體整。除非淩雲霄用上軍部的非戰鬥部隊,不然隻能讓已經戰鬥了口個小時的官兵與印軍拼命。肯定會傷亡慘重。
顯然,淩雲霄的戰術部署違月,爐軍在吉申根傑的戰鬥目的。 裴承毅的部署,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
僅用打手 個戰鬥旅牽制兵力雄厚的印軍南部軍團,集中2個旅的優勢兵力。以最快的速度吃掉相對較弱的印軍西部兵團,從而确保刀軍的持續作戰能力。按照裴承毅的估計,投心個戰鬥旅之後,加上全面空中支援,以及部署在錫金的遠程炮兵的火力支援,殲滅印軍西部軍團的戰鬥将在孫時内結束。到時候最多留下裝甲突擊旅提供個旅的預備隊。如果弄得好,淩雲霄甚至可以用休整後的戰鬥旅替換第甲突擊旅,在吉申根傑南面繼續與印軍打裝甲對攻戰,從而最大限度的消耗印軍的裝甲力量。
當然,裴承毅沒有忽視調整部署後可能出現的問題。
換句話說,如果殲滅印軍西部軍團的戰鬥沒能按時完成,刀軍仍然缺乏預備隊,仍然得與印軍拼老命。
收到淩雲霄的戰報後。裴承毅當機立斷的調整了支援力量。
在兵力不如敵人。又要迅速殲滅敵人的最佳手段就是加強火力打擊。用強大的火力打擊打垮對手的戰鬥意志。
從舊點刃分開始,部署在東線戰場上的戰術航空兵全面出動。
與以往一樣,支援力量的戰術指揮工作全部由袁晨皓負責。
空軍的戰術航空兵出動後。陸航的低空打擊部隊也不甘示弱,畢竟發生在吉申根傑附近的戰鬥是陸軍的戰鬥,陸航有義務爲地面部隊提供全面支援。
最重要的還是及時爲刀軍提供增援部隊與作戰物資。
雖然前線的戰鬥打得很激烈。但是吉申根傑沒有受到印軍威脅。所以向吉申根傑運送作戰物資的行動一刻都沒有停頓。
爲了加快物資投送速度,刀軍軍部參謀在天亮前讓工程兵開辟了2塊空投場地。
機場無法滿足所有運輸機的起降要求。隻能讓那些載着數十噸物資的夫型運輸機以空投的方式投送作戰物資。
正是如此,到口點之前,刀軍每小時就能獲得大約!旺噸作戰物資。
口點過,空運量開始減少。
原因很簡單,需要運輸機運送增援部隊。
在安排第一支增援部隊的時候,裴承毅與袁晨皓再次出現分歧。
按照裴承毅的想法,刀軍的首要任務是守住吉申根傑。而且印軍第三集團軍還沒有進入孟加拉國。随時有可能北上攻打吉申根傑,所以應該首先向吉申根傑運送一個擅長陣的防禦戰的機械化步兵旅,讓淩雲霄有底氣在前面與印軍打對攻戰。袁晨皓卻認爲應該首先向吉申根傑運送一個擅長打進攻戰的裝甲突擊旅或者裝甲旅,加強刀軍的突擊力量,在吉申根傑南面纏住印軍主力部隊,同時讓印軍相信,吉申根傑的防禦并未得到加強,隻要殲滅了刀軍,就能攻占吉申根傑,從而使印軍第三集團軍進入孟加拉國。
權衡利弊之後,裴承毅再次采納了袁晨皓的建議。
口點刃分,第醜打手 裝甲旅離開西裏古裏,開往吉申根傑,預計将在乃點爲分之前到達吉申根傑。
雖然第糾裝甲旅的主力作戰部隊不需要乘坐運輸機前往吉申根傑。但是在到達西裏古裏的時候,第動裝甲旅的很多作戰裝備與支援部隊都留在了後方,在前往吉申根傑作戰的時候,需要通過空運的方式将這些部隊送往吉申根傑。
另外。第弘打手 裝甲旅的編制比刀軍的任何裝甲突擊旅更大,對後勤保障的要求更高,消耗戰鬥物資的速度更快。所以需要動用更多的空運力量滿足第甲旅的作戰要求。最重要的是,西裏古裏也不安全,第動裝甲旅離開之後,凹軍的剩餘部隊最多隻能守住西裏古裏,無法按照裴承毅之前的安排在戰役中期發起反擊。如此一來,就得盡快向西裏古裏補充作戰部隊。因爲吉申根傑方向上的戰鬥将在落蔔時之内見分曉,而印軍第三集團軍是否進入孟加拉國。也将在出蔔時之内得出結果。以西裏古裏野戰機場的吞吐能力。運送裝甲旅離開西裏古裏的時候就開始增派作戰部隊。
安排好空運工作之後,裴承毅才稍微松了口氣,也才有時間梳理整個戰局。
抛開戰術層面上的問題。裴承毅馬上發現了一個機會。
點舊分,裴承毅給項铤輝打了一個電話,報告了戰鬥情況。
實際上,項铤輝也看出了問題。
雖然項铤輝按照元首的意思。把前線指揮權交給了裴承毅,專心充當前線總指揮與各軍兵種司令部的調解員。協助裴承毅作戰。但是項铤輝一刻也沒有忘記前線的戰鬥。比任何人都更加關注戰鬥情況。
在淩雲霄反客爲主的與印軍打對攻戰的時候,項铤輝就看到了戰場上的微妙局勢。
丁以說,在裴承毅制訂的戰争計當,中,放棄直接政打新機會。先在東線戰場上站穩腳跟:一是爲了避免在山南地區與印軍打消耗戰。确保共和國本土安全;二是爲了讓印軍兩線作戰,抵消印軍的兵力優勢;三是從戰略層面上肢解印度,爲最終推翻印度政權。建立親華政權打下基礎。
作爲戰略層面的決策者。不管是王元慶,還是項铤輝,重視的都是戰略價值:
實際上,首先在東線戰場上開打的戰術問題非常多。
最讓人頭痛的就是後勤保障。因爲沒有直通印度東部地區的地面交通線,在開辟海上補給線之前,唯一的保障手段就是空運。
暫且不說空運成本問題,空運效率就很難滿足大兵團作戰的要求。
正是如此,裴承毅才不得不想盡辦法,讓印軍入侵孟加拉國,從而拉攏孟加拉國。獲得孟加拉國的港口使用權。
可以說。整個東線戰争的初期行動都圍繞這一目的進行。
戰役開打之後,局勢出現了一線轉機。
那就是,被刀軍擋在了吉申根傑西面的印度西部軍團距離尼泊爾邊境不到助千米。在甲突擊旅北上,擺出與甲突擊旅合圍印軍的架勢之後。如果印軍西部集團無法及時向西突圍,唯一的出路就是向北撤退。
如果能夠将印軍西部軍團趕入尼泊爾境内,就能讓尼泊爾提前參戰。
從共和國到尼泊爾,不但有鐵路。還有好幾條公路。從尼泊爾到印度也有鐵路。以及好幾條公路。借助尼泊爾的地面交通線,就算無法完全解決後勤保障問題,也能在很大的程度上緩解後勤保障問題。
當然。這已經不是戰術與戰役局面上的問題了。
如果尼泊爾提前參戰。裴承毅就的調整戰争計戎打手 ”在南下攻打加爾各答的時候,派遣部隊向西突擊,阻止印軍反攻尼泊爾。如此一來,東線戰場上的投入将增加不少,至少巫軍或者凹軍得留在東線戰場上。東線投入增加,西線投入就得減少。聳然。從整個戰場的角度來看。隻要尼泊爾肯提前參戰,即便在東線投入更多的兵力,也不會對達到戰争的最終目的産生負面影響。
裴承毅與項铤輝通過視頻電話談了一個多小時。
作爲共和國三軍總參謀長。項铤輝不乏戰略素養。在裴承毅提出建議的時候,他當即就做出決定。隻要元首不反對,立即調整戰争計劃。
實際上,王元慶會不會反對。還得看政府與尼泊爾的溝通情況。
除了不丹之外。與印度接壤的所有國家都在戰前做出承諾,隻要共和國能夠在戰場上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并且承諾在戰後解決他們與印度的領土領海争端。就将在戰争期間參加軍事行動。
雖然這些國家都表示支持共和國,但是其态度也有所保留。
從實際情況出發,這些國家的态度也不難理解。
作爲夾在兩個大國之間的小國,得罪任何一方都不會有好結果。雖然共和國的綜合國力與全球影響力遠遠超過印度,但是受喜馬拉雅山的阻隔。南亞地區的小國不得不重視與印度的關系二更重要的是。除了巴基斯坦之外,共和國沒有向該的區的任何一個國家提供國家安全保證。
換句話說,如果這些國家得罪了印度。遭到印度的軍事打擊,共和國會不會出兵相助是個未知數。在此情況下,隻有在印度必将戰敗,從此一蹶不振,至少在未來數十年之内無法對周邊國家構成威脅的情況下。處于觀望态度的南亞國家才會參戰,才會用實際行動支持共和國。
在這些國家中。尼泊爾無疑最個代表性。
用王元慶的話來說,尼泊爾足夠大、大到印度不可能像吞并錫金那樣吞并尼泊爾,尼泊爾又足夠小打手 蔔到不足以像巴基新坦那樣與印度正面對抗。
雖然從本世紀初開始,在尼共成爲合法政黨之後,尼泊爾就改變了向印度一邊倒的國家政策,開始加強與共和國的關系,并且在第四次印巴戰争之後,把與共和國建立全面戰略合作關系當成國家基本戰略。但是尼泊爾并沒完全倒向共和國。至少在關系到自身安全的問題上。仍然堅持中立政策。如果不是印度一直不肯在領土争端問題上向尼泊爾做出實質性的讓步,恐怕尼泊爾也不會在戰前做出出兵承諾。
因爲尼泊爾的态度猶豫不決。所以共和國軍隊在西線戰場上的作戰行動才不得不倚重由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而沒有從東北方向上發起進攻。換句話說。如果尼泊爾全面支持共和國,共和國陸軍就能避開克什米爾地區。從東北方向上攻打新德裏,讓印度不得不在三條戰線上作戰。
與裴承毅通話之後,項铤輝就動身前往元首府。
拉尼泊爾下水是戰略決策,隻有元首有權拍闆。
當然,東線戰役已經開始。項铤輝也應該向元首介紹戰鬥情況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