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天亮還有大約2個小時。
在這短短2個小時内,3大軍種與3大獨立兵種的數百支參戰部隊的數萬名官兵将按照總參謀部下達的作戰命令開展行動。戰役難度之大、指揮之複雜,即便算不上絕後,也能算得上空前。
首先投入戰鬥的不是一線作戰部隊。
,位于長白山山區的“戰略防禦指揮中心”收到總參謀部的作戰命令,部署在數十處洞庫基地内的上千名天兵官兵立即按照作戰計劃開始行動。
誰也無法想到,支距離戰場數千千米、連槍械都沒有配備的部隊會如此重要。
50,數十台外形怪異的器被拖出洞庫,來到露天發射平台上,将碩大的抛物面天線指向萬裏無雲的夜空。2鍾内,由步進電機驅動的三向穩定平台完成定位,抛物面天線在高精度侍服電動馬達的驅動下瞄準了數百千米、乃至數千千米外的外太空目标。随着各級指揮機構下達攻擊命令,數十道極爲明亮的藍綠色光芒刺破黑暗的夜空,以每秒三十萬千米的速度沖出大氣層、奔向瞄準的軍事衛星。1多秒後,刺眼的光芒不見了蹤影,發射平台上的天兵官兵以最快的速度将武器設備拖入了洞庫。
作戰行動完,成立僅僅3年的天兵完成了作戰任務。
3年來,爲了打造世界上一支天兵(美國的空天作戰部隊隸屬于空軍有成爲獨立兵種),共和國總共投入了近萬億軍費。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用王元慶的話來說,國家的巨額投入是否值得,看得不是技術是否先進,而是能否在戰鬥中克敵制勝,爲赢得戰争提供幫助。
雖然兵的戰鬥僅僅幾分鍾是足以決定戰争走向!
恐怕也想不到。共和國天兵剛剛完成了人類曆史上第一次針對外太空目标地大規模作戰行動。
首先打擊日本地軍事衛_正是共和國新式戰争思想地制高點。
孫子兵法曰: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
占領制高點。永遠是戰争地主旋律。空軍誕生之後。誰控制了天空。誰就掌握了戰争地主動權。随着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太空成爲新地制高點。雖然早在美蘇冷戰時期兩個超級大國簽署了不在外太空部署軍事設施、不攻擊對方外太空設施地條約。但是舊地國際局勢被打破地世界格局形成。共和國與美國沒有簽署任何類似協議。也沒有與其他國家簽署類似協議。
爲了盡量縮小影響範圍。此次攻擊地隻是日本地軍事衛星。
在制訂作戰計劃地時候。項铤輝就明确提出。必須在戰争開始地時候打掉日本地所有軍事衛星日本喪失利用外太空設施地能力。從而摧毀日本地軍事通信系統、癱瘓日本地軍事指揮系統。
總參謀長如此重視外太空作戰日本的軍事衛星系統有着密切關系。
作爲世界上第四個成功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日本的航天能力不容低估。
與其他國家不同日本的航天技術不但不重視成本因素,還以“民用航天”爲名、秘密發展軍事航天能力。比如從h-2始日本放棄了更有經濟效益的氧液體燃料火箭,轉爲發展經濟效益不太明顯、更具有軍用價值的固體燃料運載火箭。别的不說,x-11型彈道導彈就是在h-77型固體燃料運載火箭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如果沒有強大的航天能力,日本肯定不敢在20211年悍然邁過核門檻,成爲有核國家。
航天能力爲日本發展外太空軍事力量提供了雄厚基礎。
獨島戰争之後,日本啓動了“外太空軍事建設五年計劃”,按照該計劃,日本将在5年中擁有獨立的衛星通信、衛星偵察與衛星定位系統,發射1多顆各種用途的軍事衛星,打造僅次于美國與共和國的軍事衛星網絡系統!雖然到戰争爆發的時候,日本的五年計劃并未完成,受各種因素的限制,很多軍事衛星沒能按時發射,但是日本的軍事衛星系統已經初具規模,實力不容小觑。
軍事通信方面,日本在5年間先後發射了3代12通信衛星。其最先進的jc-3b型通信衛星的上行帶寬達到24gbps、擁有240通信線路、初步具備實時戰術通信能力,以該衛星爲基礎的軍事指揮平台能夠保證後方指揮官與前線作戰部隊保持實時聯系,從
戰術網絡指揮功能。
軍事偵察方面,日本在5年間先後發射了2類6型共計24偵察衛星。其最先進的雷達成相衛星與光學成相衛星的分辨能力分别達到了c5與5米(均爲南北向),能夠準确辨别軍用設施。由24偵察衛星組建的“星座”能夠對東亞與西太平洋地區的重要軍事目标每2小時偵察一次。
軍事定位方面,日本的“太陽神”衛星定位系統與美國的gps-3系統相仿,采用“星座”方式部署,在6條軌道上各部署工作衛星與1顆備用衛星,能夠對除了南北兩極之外的全球所有地區提供衛星定位信号。其采用的“雙軌制”工作方式,不但能夠爲民用客戶提供精度爲3米的定位信号,還能爲軍用客戶提供精度爲1米的定位信号。
不管從哪個方面看,這3~套軍事衛星系統都是日軍的“力量倍增器”。
作爲擁有世界上最完善的軍事航天系統的共和國,非常清楚軍事衛星系統對戰争産生的重大影響,也難怪項铤輝将日本的軍事衛星系統當作首要打擊對象。隻要打掉日本的軍事衛星系統,日軍就将成爲瞎子、聾子、啞巴與路盲,從而失去戰争的主動權,在戰争的關鍵時刻做出錯誤判斷!
共和國不惜耗金,全力打造天兵,目的也是占領戰争的制高點。
當然,反衛星作戰,并不是有幾套武器系統那麽簡單的事情。
戰役開始前,兵利用部署在共和國各個方向上的“太空監視雷達”精确測量了日本軍事衛星的運行軌道與運行周期,基本上掌握了日本軍事衛星的活動規律。随後,還得用高精度大氣層外探測雷達确定日本軍事衛星的準确位置,爲地基攔截系統提供目标的準确飛行參數。
戰鬥開始後,才輪到“地激光攔截系統”登台表演。
作爲界上第一種實用的地基定向能武器系統,“低級激光攔截系統”的主要任務就是用來對付以軍事衛星爲主的外太空目标。
最初時候,“地基激光攔截系統”的針對目标是彈道導彈。
在設計測試階段,工程師現,定向能武器在對付彈道導彈的時候存在很多問題,其中最嚴重的就是大氣層對激光束的幹擾與衰減效應。對飛行在上萬米高度的“空基激光攔截系統”來說,大氣幹擾與衰減效應還不是很明顯。如果有必要,“空基激光攔截系統”還可以部署在高空氣球上,将部署平台的高度提高到20到米,最大限度的減弱大氣層對激光束的影響。“地基激光攔截系統”卻沒有這樣的優越條件,即便海拔高度最高的珠穆朗瑪峰也隻有8000多米。一般情況下,“地基激光攔截系統”均部署在海拔高度在2000米以下的地區,不得不考慮大氣層的幹擾與衰減效應。
爲了降低大氣層幹擾,必須采用波長較長的藍綠激光。激光的波長越長,功率密度就越難以提高。爲了降低大氣層衰減,必須采用直徑更大的波束,比如通過用反射方式發射激光束,又将對波束的功率密度造成負面影響。
衆多因素最終讓“地基激光攔截系統”成爲了專門對付衛星的武器系統。
相對而言,對付衛星要比對付彈道導彈容易得多。彈道導彈需要再入大氣層,彈頭部分有防熱與隔熱護罩。即便老式彈道導彈的隔熱護罩并不牢固,随着定向能武器逐步具備實戰能力,各國肯定會加強彈頭的自身防護能力,從而使彈道導彈具備對抗定向能武器的能力。絕大部分衛星沒有隔熱護罩,也就無法抵抗定向能武器,自身防護能力比彈道導彈差得多,也就更容易對付。
在正式定型之前,“地基激光攔截系統”進行了多次試驗。
雖然共和國從未公開相關數據,甚至沒有承認在秘密研制地面定向能武器系統,但是從共和國在2025年之後大規模部署“地基激光攔截系統”來看,定型試驗的結果不會差到哪裏去。即便激光無法徹底摧毀衛星,也能使衛星喪失使用能力。因爲衛星不像汽車,壞了可以修理,所以隻要使衛星喪失使用能力,也就達到了摧毀目的。
天亮前,長白山地區的天兵又進行了數次攔截。
爲了增強攔截效果,部署在東南武夷山地區的天兵也在天亮前投入戰鬥,對“漏網之魚”進行了補充攻擊。
總參謀部的命令很簡單:天亮前,必須徹底摧毀日本的軍事衛星系統!(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