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已經亂起,三耶律七大部内讧,大賀氏三部與遙辇氏三部聯合起來,在痕德可汗的率領下,正與疊剌部的耶律蒲古之家族交戰。雖然戰事規模還不大,但局勢已經越來越緊張。痕德可汗率部集結于黃水,而耶律蒲古之率部集結于土護真河。其它的十三部也或多或少受到牽連。疊剌部正将他們在遼西和遼河一線的部落兵馬召回土護真河一帶。”
“原本駐于遼西營州的契丹兵馬大量返回契丹原地,而遼河一線的疊剌部也紛紛返回,特别是疊剌部下面的連剌部族,更是已經完全退回了積利州北面的建安州。并且連剌部派了一千騎,返回契丹。”
長興島軍營中,公孫蘭對着沙盤上的山河形勢給諸将講解最新形勢,“根據我們探得的消息,眼下契丹人正忙着内亂,遼西和遼東的兵馬都大部撤回。特别是在我們的正面,積利州已經無契丹兵馬,他們都撤回了建安州。不過契丹人雖退回建安州,可積利州的高德新本來兵馬就不過萬,還先後數次向東面的高句麗人求援。眼下高德新重新駐守各個山城,不過本部兵馬已經隻剩下了三千,其中騎兵隻有一千人。”
敬翔發問,“那高句麗的其它援兵呢,之前各部數次援手,前後來援兵馬有五六千人。”
公孫蘭笑道:“沒有什麽援兵了,之前的那數千援兵大部份被契丹人吃掉了,剩下的一些在契丹人退回建安州後,也返回了各部。咱們面前的高德新,隻有三千人了。”
李璟微微一笑,“在遼南和積利州共有十四座山城,現在九座掌握在了我們的手中,隻有五座還在高德新的手上。三千人馬守五座山城,雖然山城堅固險要,不過憑着這三千人,是守不住的。”李璟指了指建安州和積利州,“我們這一次是不動則已,動必如雷霆。拿下空虛的積利州并不難,關健的是我打算将建安州一起拿下,甚至将安市州也一同拿下。直接利用這次攻擊,把我們的兵馬推進到遼河的入海口,占據遼東灣和遼水入河口。隻要占領了遼河入海口,那麽我們就能把水軍調過來,在這裏建立水城。必要的時候,我們的水軍能直接逆遼水而上,截斷契丹援兵,甚至是攻擊契丹的後背。”
遼河是遼東和遼西的重要分界線,同時這條将近三千裏長,中國第七大河流更是從海直達扶餘,甚至是契丹、室韋的重要通道。控制遼河的入河口相當重要!
一衆軍官都紛紛點頭,蓋寓向李璟問道:“高德新眼下隻剩下了三千人馬,就這點兵根本不是我們的對手。不過如果能不戰而屈人之兵,結果會更好。我們是與否考慮一下向高德新招降?”
“招降可心試一試,不過進軍也不能停止。派人去積利城投降,給高德新十天時間考慮。這十天時間,我們的兵馬可以水陸并進,陸路有金州馬路通行,走水陸可以從一東一西的複州河與碧流河北上,從三面趕到積利城下。十天時間内,他若是還沒考慮好,就直接攻城。”李璟捏着下巴,語氣有些冰冷的道。實際上,因爲把高德新的媳婦搶來做了自己的七夫人,李璟也沒有自信高德新還會投降。因此,也便幹脆懶得抱這個希望。雖然也許強攻會有一些損失,但他可以借此向遼東之地的勢力展示下鎮[***]的武力。
“兵馬調到的如何了?”李璟轉頭望向李振,李振就任平州刺史,不過這次大戰還是被召集過來。
李振不急不緩的起起身來,拿出手中折子,看了幾眼後回道:“按大帥的軍令,這次的北伐,将動員戰兵十個軍五萬,另外團結輔軍三十個營一萬五千人,以及鄉兵一百個團兩萬輔軍,并且将征召各州十萬民青壯民夫負責糧草運輸。總動員戰兵五萬,輔兵三萬五千,民夫十萬人,人數共十八萬五千人。”
“十八萬五千人編爲北伐行營,所有的戰兵編爲前、後、左、中、右五軍。”
李璟點了點頭,去年一年雖然在遼南修了一條大馬路,又疏通了複州河與碧流河。但這次李璟的野心不小,準備一次把積利州和建安州甚至是安市州都吞下。五萬大軍加上三萬五千名輔軍,還有大量的馬匹,每天需要消耗的糧草絕不在小數。更何況,李璟爲了避免攻打山城出現的傷亡,去年還打造了大量的攻城器械。這讓後勤運輸的難度大增,爲了保障到後勤,這次不但調集了大量的牲口運兵運糧,而且一次姓征調了十萬民夫,甚至這三萬五千輔兵,他們的主要任務也将是運送護衛糧草辎重。
一次動員十八萬五千人參戰,對于鎮[***]來說,如此規模的大戰也是頭一次。
近二十萬人和二十多萬的戰馬和挽馬馱驢的消耗,糧草需求巨大。
“考慮到遼東地形,運輸難度大,因此每個月預計使用糧草五十萬石。另外,十八萬五千人糧饷預計支付一百萬貫。另外各種軍械消耗,也十分巨大!”金州刺史兼行營掌書記郭承安補充道。
李璟将目光望向李讓,李讓點頭道:“經過一年的準備,先期已經在遼南儲備了大量糧草。有這麽多的民夫,後勤這邊大帥請放心,我等一定保證跟上供應。隻要大帥不是一曰百裏的速度推進,我想我們還是不用太過擔心的。将士們和民夫輔軍的錢糧賞賜,我們也準備充足。鎮[***]藩庫裏,可是爲此準備了一大筆錢帛!”
打一起如此大規模的大仗,每曰消耗的錢糧器械都是海量的。不過李讓卻并不太擔心,這次的出兵前景十分明亮。消耗的雖多,可隻要能按計劃中的攻占積利、建安、安市三州,戰争的紅利就足夠将消耗的一切都賺回來。哪怕就是隻打下積利州,這也不會虧本的。
李璟滿意的點頭,高聲道:“參謀司立即将北伐行營的行軍編制下達各軍,将各軍編組,頒發兵符印信。大軍兵分五路,左右兩軍從複州河與碧流河北上,曾元裕和趙犨兩位将軍領神捷軍和飛熊軍爲前軍左右先鋒,前面開路。本帥領中軍随後自大路跟上,由李讓領後軍輔軍與民夫押辎重随行。”
“骁騎司立即派出飛騎探哨,四出打探軍情。”
各将都紛紛領命,這次如此大規模的戰事,李璟留了十萬戰兵駐守登萊淄青各縣與平州。對于遼東的地形,李璟很明白,出動的兵越多并不是就越好。遼東的地形,對于後勤供應要求極高,壓力極大。想隋唐兩代,隋炀帝和唐太宗都親征過遼東,但幾本上最後都是後勤供應不上,不得不退兵。特别是隋炀帝的三征遼東戰敗,規模最大時發兵百萬,征民夫數百萬,可最後都還敗了。特别是薩水一戰,九軍三十萬兵馬過鴨綠水,被高句麗人用詐敗誘敵輕進的計策,吸引的隋軍三十萬兵不斷的追擊,結果最後當高句麗人反擊的時候,隋軍卻沒有糧草而導緻一擊即敗,三十萬人全軍覆沒。
經過無數次推演,最後參謀司給李璟的提議是出動戰兵五萬人馬。李璟本來是想隻出兩萬人,可這個計劃被參謀司否決。他們的理由是唐代宗親征遼東時,也吸引了隋炀帝征遼失敗的經驗,因此隻帶了總數十萬的兵馬征遼,還分成了數部。結果雖然連戰連勝,可兵力太少,最後征遼失敗,最大的原因就是唐太宗身邊當時隻有幾萬人而已。
最後李璟同意了參謀司的五萬人數字,不過雖然最後決定隻調五萬戰兵,可參謀司最後定下的輔軍民夫數量也達到了十三萬五千人馬,并且還調集了戰馬和挽馬馱驢二十餘萬頭。
李璟這次确實是下了血本了,不但把一年來在遼南輪流受訓出的幾支山地騎兵和山地步兵全派了過來,而且給所有的騎兵配雙馬,給步兵也配了馬。這豪華的布置不是針對已經沒什麽威脅的高句麗人,而是一開始就奔着契丹人去的。
對于李璟來說,和契丹人作戰,不求傷其十指,而是一開始就打定主意,一跟他們交戰,必須得做到圍殲,戰則殲敵,絕不讓他們逃掉。哪怕每次圍殲的數量少,也要追求這個效果。
配步如此強的機動姓,就是爲了與契丹人來去如風的輕騎突馳做一番較量。
對于李璟來說,其實對于契丹很是忌憚。因爲李璟知道,契丹已經乘機崛起了。五代時,契丹人屢屢率部份南下劫掠河東河北。契丹人不但兇悍,而且數量衆多,好幾次都是率衆三十萬南侵。
契丹兵馬以部落爲單位,每個契丹正兵有兩個契丹輔兵,一個專門打草谷,一個則專門守營。三十萬大軍,至少有十萬正兵。十萬契丹輕騎,這個數量想想就讓李璟心驚。
其實李璟心中也有些茫然,不知道現在這樣去強捋契丹人虎須的做法,究竟是對是錯。
可隻要一想起,唐滅契丹崛起之後,契丹人對漢人的數百年欺壓,李璟就最終還是堅定了與契丹碰撞的決心!
有他李璟在,決不會再讓契丹占據着幽雲十六州!(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