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對付匈奴兵這種無休無止的騎射戰術,魏延也想出了一些辦法。一開始是給騎兵配備了盾牌,讓他們當起了盾牌騎兵。可是這些騎兵出去試驗了一下,效果并不理想,雖然這些盾牌騎兵能夠少受點匈奴的弓箭,但是他們的攻擊力也沒提升多少啊,而當匈奴兵射了這些盾牌騎兵一陣子後,要麽就是從空隙中射到了漢軍的身上,要麽就是直接把馬射死了。當漢軍騎兵從馬上栽下來之後,照樣逃脫不了死亡的結局。
當魏延看到盾牌騎兵的辦法不管用之後,就又想到給漢軍的騎兵配備弓弩箭矢。漢軍弓弩的射程本來就比匈奴的弓箭遠,當漢軍騎兵擁有了遠程攻擊武器後,那總不會被匈奴兵壓着打了吧?可是等魏延給騎兵配備上弓弩後,照樣沒有擺脫吃虧的局面。
要知道,這些匈奴兵幾乎是從馬背上長大的。他們在馬上拉弓射箭的技巧,可不是漢軍能夠比拟的。有時候在同樣的射擊距離内,漢軍的弩箭還沒瞄準呢,匈奴兵的弓箭就射過來了,這匈奴兵一邊騎馬一邊放箭,居然連個銜接的時間都沒有。雖然漢軍配備了比匈奴兵更高級的弓弩,可是仍然在對射中處于劣勢,平均要兩三個漢軍騎兵才能幹掉一個匈奴兵。而那些漢軍所持有的高級弓弩,又在一次一次的對戰中被匈奴繳獲,最終成了他們用來對付漢軍的利器。現在魏延軍中,除了一些羌族騎兵還能對付一下匈奴兵外,其他的漢軍騎兵竟然連招都沒有了。
這時候魏延是再也沒有辦法了,就算是自己的武藝高超,就算是自己騎着世間罕有的寶馬,但僅憑自己的一人之力能夠砍掉幾個匈奴兵呢?現在看似是漢軍占領了北地城,在四處圍捕匈奴兵,但真實的情況卻是匈奴兵把漢軍堵在了北地城中。每當漢軍的巡邏隊伍或是補給車隊外出的時候,匈奴兵就會不分晝夜的前來騷擾。
而那些巡邏隊的傷亡還不算什麽,每當漢軍的車隊返回涼州、司隸補給物資,匈奴兵的男女老少就一路跟随襲擊。有好多次,漢軍的補給車隊都快要到達北地城了,最終還是讓這些匈奴的弓騎兵給射殺了士卒,搶走了糧草、箭矢。原來匈奴兵還隻是搶老百姓的糧食,可是自從匈奴搶劫過幾次漢軍的糧草後,也嘗出了甜頭,就開始整天盯着漢軍的車隊了。
現在魏延的騎兵是打也打不過,運物資也運得磕磕絆絆,每派出一次運輸車隊,甚至都有一大半可能被匈奴兵給直接搶走了。就當魏延在北地城呆了一個月之後,他的頭發都快愁白了。
這些匈奴兵真是太惡心了,從來不與漢軍正面交戰,就是仗着馬上射箭的本領高強,不停的在馬上射、射、射!漢軍想了無數的方法,可就是沒有真正的手段來對付這些匈奴弓騎兵。直至魏延到了北地一個月後,他甚至都沒有搞清楚,這北地郡中到底有多少匈奴兵,還有這些匈奴的大本營到底在什麽地方。
就當魏延在北地郡受到無盡困擾的時候,趙雲也在上郡等地遭到了同樣的難題。這上郡和北地郡的匈奴雖然不屬于同一個部落,但作戰方法都是一樣的。每當趙雲的軍隊發現了匈奴兵的蹤迹,想要上前交戰的時候,匈奴兵就一邊射箭一邊逃跑,而趙雲的騎兵也在匈奴兵如此的作戰方法下吃了大虧。
這些匈奴兵果然像劉辟說得那樣,陰狠如狼、狡猾如狐、來去無蹤。有幾次,趙雲想要仗着兵力衆多,在上郡設置一個大包圍圈,把匈奴兵給一鍋全端了,可是這匈奴兵就像有着野獸的嗅覺一樣,總能在趙雲完成包圍圈之前給逃出去。趙雲的幾次包圍計劃全部以失敗而告終。
後來,趙雲又想到了用全身鐵甲的重騎兵來對付匈奴兵。可是,鐵甲騎兵雖然不怎麽在乎匈奴兵的弓箭,但身穿上百斤重量的鐵甲騎兵終究跑不過匈奴兵。于是在上郡的草原上就經常出現這樣的一幅畫面,匈奴兵在前面騎着馬匹逃竄,偶爾還回頭射幾支箭,而漢軍的鐵甲騎兵就在後面不停追趕。直至兩邊的軍馬追逐一兩個時辰後,漢軍的鐵甲騎兵馬力耗盡,才回撤到城中,等待明日繼續追逐。
再後來,趙雲又想要把這些重甲騎兵從盔甲下解放出來,讓他們幹脆不穿重盔了,直接就騎着馬匹去追這些匈奴兵。要知道,漢軍鐵甲騎兵團的馬匹可都是駿馬,假如它們不穿這身重甲的話,一定能夠跑赢匈奴的騎兵。而在接下來的幾次戰鬥中,趙雲的策略也得以成功實現,一旦騎着上萬匹駿馬的漢軍騎兵開始沖鋒,那些匈奴兵就都逃脫不了被追殺至死的命運,趙雲也借此斬殺了上萬名的匈奴騎兵。
但是,當趙雲用這個戰術打了幾次仗之後,就再也不願意讓鐵甲騎兵不穿重盔上陣了。因爲在此前的幾次戰鬥中,雖然漢軍殺掉了大量的匈奴兵,但自身的傷亡也不低,平均每殺掉兩名匈奴騎兵,這些重騎營的騎兵就得死掉一人。要知道,漢軍重騎營的馬匹是駿馬、騎兵是悍卒,每損失幾個人都很難補充,更何況像趙雲這樣,一下損失了數千重甲騎兵呢?
雖然這些重甲騎兵的盔甲都在城裏存着呢,但這些騎兵和馬匹死了以後,還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夠補充回來呢。要是像趙雲這樣,用漢軍的精銳對拼普通匈奴騎兵的話,就算是勝了也是慘勝,根本就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長此以往的話,漢軍根本承受不住這些重騎兵的各項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