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一刻鍾後,當劉虞麾下的七千幽州騎兵最終鑽入了山區,在幽州軍最後面壓陣的太史祥也來到的趙雲身邊。趙雲口吐清音道:“祥,此次能否直接殺掉顔良?”
太史祥擦了擦額頭的汗水,頭道:“可以一試!”
“好!那你來率領這三千騎兵,我尋機刺殺顔良。”趙雲完之後,簡單給自己的副官交代了兩聲,就躲到了騎兵的陣中,然後徹底隐藏起了行迹。此時太史祥深深地喘了幾口氣,撫摸了一下翠羽寶馬被汗水浸濕的鬃毛,就立身于趙雲三千騎兵的最前方,等待顔良的到來。
片刻之後,這條通往太行山區的路上又傳來了隆隆的馬蹄之聲,顔良麾下的一萬名騎兵已經追上來了。太史祥把手中的兩柄裁決碰撞得铛铛直響,高聲向不斷接近的顔良喊道:“前方來的可是顔良這個敗軍之将?敢和爺我單挑一場嗎?”
“籲~”顔良揮手讓所有的騎兵都止住了腳步,神色不定的看着守在當道的三千騎兵。按理自己手下的一萬名騎兵戰鬥力還在,要想擊敗這三千名騎兵也不是難事,可是久經沙場的顔良竟然從面前這些騎兵的身上,感覺到了一種非同尋常的自信。當這些騎兵在面對三倍于自己的敵人時,不但沒有一絲恐懼之心,甚至顔良還從一些人眼中看出了躍躍欲試的神色。到底是什麽樣的士卒才會有這種眼神呢?恐怕不是大傻子,就是天下一等一的精兵了。
此時顔良又前後打量了一下太史祥身邊※※※※,m.$.c●om的這些騎兵,突然身上就出現了一股毛骨悚然的感覺。“不好,這些人不是幽州騎兵,而是河内郡的騎兵!”顔良突然大喊一聲,撥馬就向回跑去。不知道顔良是否提前得到了什麽河内騎兵的消息,竟然連試探都沒試探一下,就當機立斷的往回撤退了。
而此時正藏身于河内騎兵中的趙雲歎了一口氣,緩緩收起了自己的銀槍。現在自己麾下的這三千騎兵雖然不懼與顔良一戰,但畢竟數量不多,真要是銜尾追殺顔良的話,反而可能被他看出虛實來。于是趙雲就給太史祥打了個手勢,讓他不追擊也不後撤,就這麽站在當地,看着顔良的一萬騎兵向東撤退回去。而此時顔良見到這三千河内騎兵就這麽站在原地,心裏更加沒底了,立刻就命令所有的騎兵,以比剛才更快的速度向東撤退。本來趙雲計劃的刺殺顔良一戰,竟然還沒有開戰就結束了。
又過了十日後,在趙雲三千精騎的帶領之下,劉虞和七千幽州騎兵一路橫穿太行山區,并經由并州的上黨來到了河内郡。在到達河内郡後,不知道劉虞是不是心灰意冷的原因,竟然直接就把自己的七千幽州騎兵都交給了趙雲統領,隻是帶領着自己的一家妻兒老,就南渡黃河、進京面聖了。也許是經過和顔良的一場大戰之後,劉虞也知道自己不是帶兵的料了,幹脆就對朝廷示之以誠,直接交出了全部的兵權。
當劉虞和荀谌等人最終回到洛陽的時候,已經是六月初了。朕爲了表示對劉虞的尊重,就親自迎至洛陽城的上東門外,将劉虞客客氣氣的接入了早已爲他準備好的宗正府邸内。根據漢室世系表,劉虞和朕都是高祖的第十五世玄孫,所以朕就稱劉虞爲皇兄,而劉虞此時也已經從心裏面打算歸附朕了,于是就開始安心替朕處理皇族事務。從此之後,朕的大漢皇朝已經框架俱全,從三公到九卿所有的官位,都由頗有聲望和才華的人擔任。至少從名義上,朕已經是這天下正統的皇帝了。
此次劉虞之所以能夠順利回歸朝堂,功勞最大的無疑是荀谌,于是朕便下旨升遷荀谌爲尚書令,并加封爲關内侯;劉虞的兒子劉和,也因爲在勸劉虞的過程中出力不少,被封爲了禦史中丞;太史祥因爲在三軍陣中成功擊殺高覽,被朕加封爲曲阿鄉侯,食邑三千戶。至今爲止,太史祥已經成爲了雲門九将中爵位最高的一個,不過今後打仗的機會多得是,其他雲門将領也會有大把的機會獲得功勳,升遷軍職和爵位的。
“叮咚!玩主麾下謀士荀谌勸幽州牧劉虞成功,劉虞率領幽州軍投靠玩主。玩主因此獲得聲望值1萬。目前玩主擁有聲望5萬1000!”
“叮咚!玩主獲得謀士劉虞,屬性值爲:統帥55,武力,智力69,政治78,魅力9。特殊屬性:懷柔。當成功對百姓實施善政之後,所獲得的聲望值提高0%。”劍的聲音傳來。
現在的時間已經到了亮劍元年的六月上旬,經過兩個多月的醞釀,朕在登基爲帝之初便和陳群、郭嘉等人确定的科舉考試,也終于要拉開序幕了。在這兩個月中,陳群、郭嘉等人不但通過遍布全國的活字印刷坊,将朝廷即将舉辦科舉考試的事情廣泛傳播,而且他們還制定了一整套的篩選流程。
陳群和郭嘉考慮到這次科舉考試的吸引力非常大,一定會引來一些欺世盜名之徒,所以在發布的公告中就要求,來參加科考的人要麽得拿出一封縣令以上官員的推薦信,要麽就到洛陽城東南的太學,通過一次初級的考試獲得資格。隻有這兩樣資格二具其一者,才能參加正式的科舉考試。
就算是陳群和郭嘉已經給全國的士子設置了一定門檻,但仍然擋不住天下人求官的熱情。僅在科考的公告發布一個月後,洛陽城中就湧入了四五千名的儒生士子;而報考武科考試的人就更多了,直接就超過了一萬人。
陳群和郭嘉一看這樣可不行,要是照這個情況發展下去的話,到時候别沒有那麽大的地方給這些人舉行科考,甚至發生混亂都有可能。于是陳群和郭嘉隻好再次提高門檻,文科考試由陳群又親自出了一輪題目進行考試,再次刷下去了兩千多名渾水摸魚的假儒生;而武科的初級考試則由黃忠親自坐鎮,把一些膽體弱的、來曆不清白的人直接淘汰。所剩下能夠參加武科考試的人,要麽當真是武藝高強之徒,要麽就是文武雙全的好苗子。
看到天下的文武士子參加科舉考試的熱情如此高漲,朕就又給科舉考試添了一把火,直接提前公布了三榜進士的名目。在文官科舉中,一榜進士設有三名,第一名爲狀元、第二名爲榜眼、第三名爲探花。一旦哪位儒生能夠榮登一榜進士的前三甲,那就直接可以擔任九卿一級官員的副官,或者是一郡太守的官職。二榜進士設置十名,假如能夠榮登二榜的進士,也可以直接成爲縣令一級官職的人選。三榜進士設置三十名,皆爲郡縣曹官一級官吏的人選。
在漢朝的時候,全國人口隻有**千萬,沒法像明清時四億人口一樣,二三榜的進士都能錄取個幾百人,所以朕就把錄取進士的數額進行了縮減,這三榜進士總共隻有四十三個人能夠錄取。
而對于武将科舉而言,朕考慮到“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幹脆直接把武科考試的一榜隻設置了一人,就是一名武狀元,而對于武将科舉的第二名、第三名,則直接劃歸了二榜之中。當然,由于現在朕的軍隊規模不斷擴大,所需要武官的數量比文官要多得多了,所以朕就把武将科舉二榜、三榜的人數進行了擴大。
武将科舉的二榜設置爲三十人,無論誰一旦榮登二榜武科進士,就可以擔任都尉一級的武官;三榜武科進士設置爲一百人,都是都伯、伯長之類武官的人選。朕打算度過今年一年的發展期後,明年就再此征召二十萬士卒,這些武進士就将都是朕的後備武官。
在給文武進士設置完官位的獎勵後,朕又考慮到現在麾下已經有不少的人才了,可别引得他們去争這個文武狀元的名頭,于是朕就又下了一道命令,文官縣令以上的官職、武官都尉以上的官職,都不準再參加科舉考試。這也就避免了朕雲門九将中的某人奪了武科狀元,或者淩煙十士中的某人成爲第一屆文狀元了。實話,假如真是甘甯、祢衡等人想去科舉考試湊熱鬧的話,誰能比得過他們啊?到時候朕就不是錄取人才,而是浪費資源瞎折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