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軍長,前方十裏以外發現大量身份不明的騎兵,人數超過三萬以上!”作戰參謀的聲音洪亮有力,話語之中不摻雜任何個人的評論和判斷。
“聽我命令點火、放牛!”典韋不緊不慢地說道。
等到烏丸人和鮮卑人來到五裏之外的地方時,典韋立即下令:“點燃火繩!”
于是典韋身邊的傳令兵立即揮動了一面紅色小旗。
不多時,在數裏寬度的陣線上,數百名戰士點燃了關在巨大鐵籠之中的成年野牛尾巴上綁着的火繩。
“放牛!”典韋又下了一道命令。
數百頭尾巴着火,已經開始發狂的野牛瞬間沖出了已經被打開了鐵籠子,沖着遠處發蹄狂奔。
“點引信!”
于是剛才給野牛尾巴上點火的數百戰士立即點燃了埋在腳下的火繩,不多時這些火繩向前方燃燒過去,點燃了埋在地下的少量轟天雷。
“轟——轟——轟隆……!”巨大的爆裂聲此起彼伏地響起,迅速向着遠方傳去。
原本已經被火燒的疼痛難忍的野牛,在聽到巨大的爆炸聲之後,變得更加瘋狂,紅着眼睛向遠處繼續狂奔。
巨大的聲響和沖天而起的煙柱,立即提醒了正在朝着典韋落腳之處的小土坡進發的烏丸人和鮮卑人。接着他們便看到了數百頭尾巴上冒火的野牛不要命地沖了過來。
已經被吓得不輕地烏丸人和鮮卑人,接着又聽到了遠處同時響起的進攻号角,然後看到了一道無邊無際的黑色鐵牆出現在了小山崗上。
那面代表着飛虎軍的插翅老虎圖像,被飛虎軍的掌旗官高高地舉起,在風中飛揚跋扈地搖曳。
“有埋伏,是飛虎軍,快調頭逃命啊!”見識過飛虎軍旗幟的鮮卑人扯着嗓子狂喊,提醒身邊的同袍趕緊逃命。
“快、快——!趕緊掉頭,前面有飛虎軍埋伏。”
在發了瘋的野牛和嚴陣以待的飛虎軍雙重壓迫之下,烏丸人和鮮卑人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掉頭逃跑,這一次他們卻隻有向南逃命一條選擇。
向東,有恐怖的蒼狼軍攔路;向北,是無邊無際的大興安嶺;向西,有更加恐怖的飛虎軍等着;向南,那裏是公孫度部将占據的地方。
與蒼狼軍和飛虎軍相比較而言,明顯是從南面圍上來的公孫度軍要弱小一些,隻要突破了公孫度的圍堵,烏丸人和鮮卑人便可以逃進高句麗人的地盤,好歹還能留條生路。
三個方向上的對手,烏丸人和鮮卑人在第一時間内便選擇了拿攔路的郭淮一部開刀。
在烏丸人和鮮卑人的屁股後面,飛虎軍不緊不慢地跟着,似乎在向他們發出最爲嚴厲的警告,識相的就趕緊往東走,不然便要你們好看!
正在期待着烏丸、鮮卑人與夫餘**戰一場,抑或者逃進西面幽州北方境内的郭淮,忽然聽到前方負責偵察的士兵大吼道:“前方發現大量騎兵!”
郭淮手中沒有晉國生産的“千裏眼”,所以隻能靠手下戰士的肉眼進行觀察和報警,當他發現無路可逃的烏丸鮮卑人時,一場爲了生存而展開的決戰便毫無懸念地爆發了。
盡管郭淮擅長指揮,能力出衆,但也無法立即組織部隊撤出危險區域,因爲烏丸鮮卑聯軍此時以及與他手下的兩萬五千部隊混戰到了一起。
戰場之上,到處都是紅着眼睛的烏丸人和鮮卑人在同遼東士兵進行決戰,他們絲毫不顧及遼東步兵從遠處射過來的箭雨,冒死沖擊遼東士兵排列整齊的步兵方陣,然後用手中的馬刀、弓弩還擊着敢于攔住他們前路的一切敵人。
劇烈的厮殺每一刻都在發生,驚慌失措的遼東士兵面對着拼死一戰的烏丸人和鮮卑人,更何況兵力還處于劣勢,所以沒有多久,郭淮一方的部隊便漸漸不支,即将面臨崩潰的邊緣。
慢慢悠悠地沿着饒樂水抓捕鮮卑人和烏丸人剩餘老弱婦孺的飛虎軍,已經與前方正在發生激戰的戰場錯開了很大一段距離,所以他們并不擔心公孫度的部将發現了什麽情況。
相反的,從通遼那一側壓上來的蒼狼軍,此刻又全部換成了夫餘人的服飾,正快速向着這處戰場圍攏過來。
眼看着自己的部隊就要潰敗,郭淮忽然大吼一聲:“趕緊讓開一條通道,放這群瘋子過去!”
于是許多遼軍士兵趕緊在戰場之上讓開了一條向東而去的通道,躲避着還在瘋狂沖殺的鮮卑人和烏丸人。
等到慘烈的遭遇戰結束之時,戰場上已經留下了一望無際的人馬屍體,原本兩萬五千人的遼軍如今還站着的就剩下不到一萬,而瘋狂逃命的鮮卑人和烏丸人也損失了一萬多士兵,隻剩下兩萬多人繼續向東逃竄。
有苦難言的郭淮,還沒來得及收攏殘兵,忽然又聽到手下親兵有些絕望的喊聲:“報告将軍,遠處發現數萬騎兵!”
不多時,趕來包餃子的“夫餘”人仿佛忘記了曾經與公孫度結盟的事情,二話不說便将郭淮和他手下的近萬士兵給圍了起來。不等郭淮發出質問,他便聽到了非常整齊的怒喝聲響起:“放下武器,繳械不殺!”
圍困遼軍的夫餘人嘴裏喊得是漢話,字正腔圓,直沖雲霄。
到了這時,郭淮多少回過了味來,他終于明白年前在高顯城下搶奪運輸船的部隊是什麽人了。
毫無懸念地控制了郭淮和他麾下近萬士兵之後,張繡立即命令部隊打掃戰場,救治尚未死亡的遼軍,似乎沒有多少興趣再去追擊還在向東逃命的烏丸人和鮮卑人。
被人帶到從未照面的張繡面前時,郭淮一面沮喪地問道:“不知将軍何人?”
張繡一臉淡然地回答:“蒼狼軍張繡是也!”
郭淮于是感歎着說道:“張将軍真是好算計,這一手驅虎吞狼的計謀,真是厲害無比!”
張繡不以爲意地說道:“不過一點小手段而已,想必接下來會更精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