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十五年,這一年,白起四十歲,因功升爲大良造。
發兵攻魏。
昔年有樂毅,五國聯軍攻趙,連下趙國七十餘城,傳爲美談。
這一戰白起領兵攻魏,一連奪取魏國大小城池六十一座。
似乎,也差不了太多,當然,強弱的對比還是有的。
但僅以數量上來看,一樣輝煌。
至此魏國幾乎隻能夠苟延殘喘,而秦國的東出,也已經是掃平了障礙。
但東出的大門打開了,不代表秦國就可以安然無恙。
楚國。正在秦國的南方虎視眈眈。
随時準備兇猛的撲上來,咬秦軍一口。
于是白起挂帥,進攻楚國。
第一戰,楚國敗,無奈割地以求和。
第二年,白起再戰楚國。
親自率領精兵數萬,沿漢江東下,直接進攻楚國的中心地區。
出發之時,白起來了個操作,這個操作就是後面所有人都津津樂道的。
破釜沉舟。
雖然很離譜,但事實上是真的,破釜沉舟這個東西,真是白起最開始用的,雖然後面廣爲人知,是因爲項王......
項王打的還是親兵,這就很尴尬了。
但沒關系!
白起的軍隊在過河之後,就拆除橋梁,燒毀船隻,自斷歸路,表示決一死戰之心。
随後再命令另外一部分兵力,從兩側進行迂回。
又展示了一波大迂回的攻擊策略。
楚軍一時之間始料未及,迅速潰敗,被斬首數萬。
随後白起軍一路勢如破竹,準備攻打到楚國的首都。但在這之前,還有一個重城,鄢城。
這地方地勢險要,加之于城高堅固,秦軍就是拼了命,一時之間也難以啃下來這塊骨頭。
而對于白起來說,自己的兵死亡,很難受。
而敵人的死亡,則不被他看在眼裏。
既然攻打不下,那就換個方式。
秦軍在另外一邊直接築堤蓄水,随後修了一條長渠直通楚國鄢城。
自古以來,水火無情,水淹之下,又有幾個人能夠安然無恙?
白起直接引水入鄢城,鄢城無奈被破。
随後扼住長江,攻打西陵,至此楚國的首都近乎于成爲孤立無援的狀态。
又一年,白起再次爲了擴大戰果,勢如破竹一般直接攻破楚國首都,直接燒了楚王先王的陵墓。
也幸虧是楚王跑得快,被迫遷都,不然屍骨估計都沒了。
這一戰近乎于直接将楚國打廢,元氣大傷。
楚國從此也沒有了與秦國争雄的實力。
随後秦國的戰車繼續進攻,伐魏,魏割地求和。
随後趙國與魏國聯合攻韓,韓國向秦國球員。
武安君白起率軍救援韓國。
白起出其不意之下,自鹹陽出發,攻其不備,平均日行百裏,八天時間,以閃電一般的速度趕到華陽城下,向魏軍發動進攻。
一舉殲滅魏軍十三萬,生擒魏軍大将三名。
随後再攻趙國軍隊,溺死趙軍士卒兩萬餘人,一路又打到了魏國的首都。
魏國也是吃了屎一樣的難受。
沒辦法,再割地向秦國求和。
這些戰例,幾乎都完美體現出了白起的戰争素養,不管是閃電戰,亦或者是指揮能力,亦或者是大規模戰略謀劃,大軍團指揮作戰。
白起都是完美無缺的。
他沒有任何一個弱點。
終于。
該來的總歸是要來的。
這麽多個國家都打過了,怎麽會剩下趙國呢?
但長平之戰的最開始,和白起卻沒有多大的關系。
是秦将王龁率領的秦軍朝着趙國軍隊進攻,這一戰的主戰場,就在長平。
趙孝成王是個垃圾人物,但就算是他垃圾,他手下的趙國士卒,他手下的大将廉頗,也不是吃素的角色。
廉頗迎戰,雖然有着一些小小的失利。
但無關于大局的痛癢。
廉頗也看得出來,所以這一次咱們來個狠的。
廉頗直接堅壁清野,就是不出門迎戰。
就要疲憊秦軍。
這一戰和王翦的區别又大了,因爲長平這個地方,四周盡是高山,僅有幾個地方地勢尚且算是平坦。
種田不好種,運糧又困難,同時山高夜寒,士卒即便是聞戰而喜,一時之間也有些難以爲繼。
廉頗臉上都快笑出花兒來了。
就是硬拖,就是明着來惡心你,你還沒辦法。
不得不說,王翦和廉頗,實際上還是頗有一些共同之處的。
但問題又來了。
王翦坐得住,是因爲始皇帝嬴政是個聰明人,他知道戰場的局勢,他也願意輸送糧草。
但趙孝成王是那樣的一個人嗎?
很可惜,不是。
心痛啊。
那些糧草每天就被消耗掉了,那都是白花花的錢啊,那都是他趙國的國力啊,不能這麽損耗的啊。
速戰!必須要速戰!
拖下去國家都沒糧了啊。
這波啊,這波是經典局面。
秦國也敏銳的察覺到了趙孝成王的不安,一手離間計,使了出來。
不得不說,這波啊,這波是血脈傳承啊。
趙孝成王中計,直接換下了廉頗,後面趙王遷來了一手坑殺李牧。
不得不說,确實精彩。
于是趙括,粉末登場。
而白起也在昭襄王的命令之下,秘密的接手秦軍。
至此,長平之戰由王龁對廉頗,變成了白起對趙括。
趙括是個什麽人,不太好評價。
但班固在漢書裏面排了一個古今人表。
給古人的人才排了一個順序。
在這個順序裏面呢。
趙括正數第八。
倒數第二。
所以到底是如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他或許多少是有點本事的,不然也不會被叫出來和王龁對壘。
不管怎麽說,王龁也是一位名将。
但他碰上的,是白起。
打個或許有些不太恰當的比方。
這大概就是五十級一身高級裝備的冒險家,直接碰上了一百二十級的終極BOSS。
自然打出來的局面,也是不盡如人意。
好吧,不盡如人意或許是有些掩飾了,大膽點。
他就是個廢物,基本上沒有給秦軍造成任何的傷亡。
從秦軍詐敗誘敵開始,到随後的固守壁壘,再到分割絕後,最後輕兵擊之圍而不攻。
基本上來說,沒有損失。
那麽,問題來了,又爲什麽有所謂的趙括雖然失敗,卻也給秦軍造成了二三十萬的傷亡呢?
這個當然是扯淡的,因爲這個說法有兩處,一是特麽白起在邯鄲之戰的時候說的。
二是蘇代遊說範雎,讓他想辦法拖一拖白起後腿時候的。
這全都是誇張的說法,因爲白起那時候壓根兒就不想打邯鄲之戰,就差稱病了,然而昭襄王沒理白起,又派了一大波援軍進攻邯鄲,好吧,就這個看起來,似乎不太像傷亡慘重的樣子。
畢竟就算是到了後面昭襄王親自說秦國國内的實力,也就說了一句國虛民饑,沒糧了,至于沒人了,那根本不可能。
所以趙括壓根兒沒有給秦軍造成多少的傷害。
傷亡真的不大,畢竟實際上來說,如果趙括殺了一半秦軍,那早突圍出去了,不至于還被困在那個地方,無奈求死。
并且趙軍絕大部分都是被坑殺的,戰死的不過五六萬人,五六萬人殺了秦軍二三十萬,那也有些過于扯淡了一點。
好吧,扯這麽多,也就是說一說趙括這個人,實際上,他對陣白起,真的就是個經驗寶寶。
所以這一戰,秦軍大勝。
于是坑殺趙軍。
四十萬......
<!--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