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崇一臉無奈,趕緊出聲安撫。
霍博濤被盯上,跟姚安宏還真不可能是一件原因。
他細聲告訴顧清菱,誠郡王那邊動靜有些大,等殿試結束,恐怕就要爆出來了。
就是不知道到時候,到底有哪些人被揭了出來。
“你是說……霍二公子被人盯上, 是因爲誠郡王那邊……”想到誠郡王正在辦的事,顧清菱心頭一淩。
說句老實話,那件事還真不好辦。
他們都知道晉郡王李晉肯定被牽扯到了裏面,但到底能不能揭發出來,晉郡王李晉到底會牽扯到什麽程度,這就不知道了。
說到底,還要看明光帝的意思。
“這麽說……有可能是那邊,想要拿霍二公子警告誠郡王?”
李文崇點頭:“恐怕不隻是警告, 還有可能是威脅。到底如何, 還要看誠郡王的手裏到底捏了哪些證據,我皇兄到底是怎麽想的。若是證據充分,若是我皇兄想要處理這件事情……有人想要狗急跳牆,拿霍家那邊試刀,也有可能。”
顧清菱突然覺得有些不爽,自己犯了錯,憑什麽把無辜的人扯下水?
不過她也知道,有些人就是不見棺材不落淚,想要殊死一搏。
更何況,晉郡王李晉到底暴露到了什麽程度,誰也不知道。
“你皇兄到底是怎麽想的?他那麽多兒子,就挑不出來嗎?”自己的孫女婿被扯了進去, 顧清菱有些不快,語氣裏多少帶了些。
李文崇一臉無奈:“你以爲我皇兄願意?晉郡王看似低調, 可沒有人壓得住,他也沒辦法。”
晉郡王能力是不錯, 手段也多,心思深沉, 看似特别坐那個位置。
可問題是,晉郡王隻是表面上看起來“無欲無求”,一副“明君相”,但私底下卻……多少有些見不得光的東西。
最重要的是,晉郡王沒有容人之心。
暗地裏,他能處理的,早就處理了,像姚家這種放在明面上的,明光帝還在上面看着,倒是沒有下手。
但不用說,等晉郡王上了位以後,第一件事情肯定是“排除異己”,拿姚家幾個與他做對的家族開刀。
若是以前,姚家被清了就被清了,也沒什麽,可現在顧清菱改嫁給了李文崇,誠郡王妃娘家的侄兒娶了姚家嫡出的大小姐……
這真要被“清算”, 這被牽連的就多了。
明光帝就算不是爲了最疼愛的弟弟李文崇, 就算隻是爲了長遠考慮, 也得有所顧慮。
更何況,晉郡王李晉本來就不是他心目中的人選。
顧清菱看了李文崇一眼,說道:“看來,你對你這個侄子,還是滿了解的。”
要是不了解,就不會“多此一舉”,讓容格親自去接殿試結束的姚安宏了。
顯然晉郡王李晉喜歡用哪些手段,李文崇心裏再清楚不過。
“他是我看着長大的,我能不知道嗎?”李文崇隻是看着“兩袖清風”,不理朝政,但明光帝能夠把金龍虎符交到他手裏,這足以說明李文崇的能力。
有能力和會不會去做,是兩回事。
李文崇因爲身中奇毒,從懂事開始就知道自己與那個位置無望,老老實實地做着他的王爺。
明光帝見他懂事,又不愛沾染皇權,便做了“兩手準備”,将部分暗中勢力交到了李文崇的手裏。
李文崇就是明光帝手裏一把見不得光的劍,另一把是誠郡王。
誠郡王處理的都是一些髒活累活,而李文崇則捏着金龍符虎,非事關皇朝危機之處,概不得出手。
除此外,明光帝手裏還有一隻暗衛,叫“金龍衛”。
其中,李文崇送給顧清菱的“暗三”就是從“金龍衛”選出來的。
隻不過,李文崇身邊的暗衛是屬于李文崇的,從明光實安排給李文崇開始,他的主子就是李文崇,隻要不危及皇權,與明光帝沒有任何關系。
李文崇爲什麽沒有培養自己的勢力呢?
原因很簡單——他身體不好,活不長。
在遇到顧清菱之前,李文崇都沒指望過自己能活多久。
他就是富貴窩裏出來的,享受着榮華富貴來的,怎麽逍遙怎麽來。
至于……
以後會如何,等他先活到那天再說。
一直到遇到了顧清菱,李文崇才開始考慮“未來”。
在李文崇看來,顧清菱隻是看着年齡,但實際上,他跟姚大爺、姚二爺差不多大。也就是說,以後顧清菱肯定比他先走。
從這裏完全可以預期到——他需要考慮“未來”,但不需要考慮得特别長久,因爲她比他大了一輪,而他也不可能活到那麽長時間。
顧清菱:“……”
要是我一不小心活到了你後頭,怎麽辦?
李文崇:?!
顧清菱:咳咳!我有……
精靈管家樂樂一臉無辜:怪我喽?
我們不隻長壽,我們還……
李文崇:……
大意了!
……
當然了,這是後話。
眼前,夫妻倆二人還在考慮的是——明光帝到底中意哪一個。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短時間内他們是沒辦法得到答案了。
沒辦法,隻能先走一步看一步。
大概是那天的異況,讓姚家、霍家都非常小心,将各家考生關在家裏,沒有放出門來。
另一邊,各位考官緊張的審題分類打分當中。
能夠進入殿試,那水平都不可能太差。
因此,這些文章讀起來,到沒有什麽“狗屁不通”的。
大都過得去。
問題是,過得去是過得去,但要出彩……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畢竟那麽多人參加考試,考官看的試卷多了,審美也疲憊了。除非你特别精彩,否則很難讓他們“眼前一亮”。
“咦?這篇文章……”
“怎麽了?這篇文章,有問題嗎?”
“不是,我怎麽感覺這篇文章有些眼熟?”考官将試卷拎出來,拿給大家看,“你們看一下,上面的論點是不是感覺好像在哪兒看到過?還有這行筆文風……”
“嘶……确實有些眼熟。”
一位大人話音剛落,便有另一位大人說道:“當然眼熟了,這條理論點,用數據說話的作風,完全是《博物志報》的風格嘛。我之前也看到過類似的,不過相較而言,這篇風格更像,如出一轍。”
“裏面的内容到是不錯,有些似乎不是《博物志報》上面的,你們看……”
……
雖是考官,但也是從朝中衆臣中抽調而來的,對于朝中政事都有各自的見解。
因此,這篇文章提到的某些内容,直接戳動了他們的某個點,積極讨論了起來。
文章筆觸略顯稚嫩,但内容紮實,想像大膽,言之有物,一看就是大家族花大力氣培養出來的。
也不知道是哪個大家族培養出來的,若其中内容皆是他個人所做,朝中怕是又要出一人才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