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明光帝真的是爲賬本的事情頭疼不已。
雖然海鹽大暢銷,确實是一件好事,但随之而來的便是不斷增多的賬本。一本接着一本,賬本記錄是否清楚,能夠否人看得明白,全憑賬房自己的本事。
在這個年代, 賬本跟無數的工匠手藝活一樣,靠的是手把手的教導,講究“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各人”。
因此,每一個賬房先生出師以後,到底做得怎麽樣,全看他師傅教得如此,以及他自己學得如何。
在這樣的情況下, 賬本沒有所謂的統一格式。
或許張氏賬本比周氏賬本更加靠譜, 但若你是周氏傳人,你就沒辦法學到張家的賬本。
也或者,劉賬房從他父親那裏學到賬本傳承以後,爲了保密之類的原因,使用了一些帶有個人特色的符号之類的,那麽外人想要看懂,就更難了。
海鹽的推廣,面向大明王朝的五湖四海,由此可以想見,當下面的店鋪一本本賬本交上來,那将是多麽恐怖的一件事情。
明光帝随便挑了一本扔給了兩個組,就和李文崇說起了話。
“你對他們還真有信心!你就不怕他們輸?”
“他們才不會輸,我可以跟皇兄打賭,若是鍾氏父子赢了, 皇兄會給我什麽獎勵?”
明光帝失笑:“不會又看中朕庫房裏什麽東西了吧?”
“皇兄, 我是那種人嗎?”
“你不是這種人,那隔三岔五進庫房挑東西的人是誰?”
李文崇表情無辜:“那是皇兄賞我的, 我拿是應該的。如果皇兄不想給, 大不了不賞我便是,皇兄不開這個口,我也沒這個膽子。”
“是是是……你沒這個膽子。朕庫房裏有點好東西,你哪次不惦記?”明光帝笑道,“前不久,皇覺寺的住持讓人送來了一串用百年紅檀木打磨的佛珠,先後經曆了三任住持,據說靈性十足……你恐怕是沖這個來的吧?”
“還……真不是。”李文崇發誓,他是真不知道他皇兄又得了這麽一件寶貝。
再說了,他又不信佛,這東西給他又沒有什麽用。
“确定不是沖着這串百年佛出來的?”明光帝挑眉。
“我發誓。”
明光帝盯着李文崇看了一會兒:“行吧,朕相信你。既然你不是沖着這串佛珠來的……那待會你要赢了,朕給你一個大大的獎賞。”
李文崇裂開嘴笑了起來:“隻要是皇兄賞的,不管是什麽樣的獎賞,肯定都是臣弟最喜歡的東西。”
明光帝說道:“那你恐怕要失望了,朕不是每次都猜中你的心思。”
“我才不信,天底下, 沒有人比皇兄更了解我。”李文崇一副信心滿滿的樣子。
……
另一邊, 鍾氏父子無所畏懼, 拿過賬本就開始謄抄, 一邊謄抄一邊計算。
而明光帝身邊的賬房拿到賬本的時候有點懵,感覺有些熟悉,卻一時想不起來在哪裏看到過。
他拿着賬本,從頭翻到尾,翻了一個遍,細細研究。
一邊研究,一邊計算确認。
咦?
怎麽回事呢?
我怎麽覺得,這個記賬形式有點問題呢?
可是問題在哪兒呢?
……
就在這個賬房感覺自己要想出來,計算得差不多的時候,鍾氏父子倆已經提交了自己的新賬本以及最終金額。
“這個店鋪七月份一共出售了海鹽……份,其中原價售賣……份,打折……份。”
“出就是說,它的實際營業額應該是……”
“店鋪的營業成本有……”
“營業額減去營業成本,盈利應該是……不過奇怪的是,1294兩銀子不知道去哪兒了。其中,人工成本這一塊金額有些超标。”
“因爲根據登錄在冊的經營人員大概有……名,其中月初銷售量比較大,人員卻比較少,月末銷售量比較小,人員卻比較大,顯得有慣異樣。”
“還有就是……”
……
根本一個店鋪7月份的流水賬,鍾氏父子發現了不少問題。
勤師傅驚訝極了,因爲鍾氏父子所發現的問題中,關于人工成本以及用工異常這塊,他完全沒有發覺。
還有那莫名其妙少掉的294兩銀子,他也隻估摸出來大概在100兩以内。
具體是多少,還需要具體調查以及核算。
若說鍾氏父子倆說謊了,那不可能,因爲他倆是用數據說法,還例了一幅十分清晰的圖表,一眼就能讓人看明白。
當明光帝從勤師傅口裏得知這一點的時候,也是驚訝不已,趕緊拿過鍾氏父子人現的賬本細看起來,想知道貓膩在哪裏。
這一看,明光帝果然看出了一些茅竅。
原本的記賬方法,就是所有的進賬加在一起,用總數減去各個成本的總和。
人們核賬的方式,也采用的是這種方法,幾個人各拿各的盤算,獨立算賬,最後在一起确定哪一個是正确的。
至于進賬是否有問題,或者成本是否有問題,這個要看賬房先生的人個經驗。
比如說,若賬本上說它一個月營業額有1392兩,那麽這個月賬上幾十兩,或者減個百來量,一般都不會引起任何人的懷疑。
然後人工成本這塊,今天三個人的工資,明天五個人的工資,後天七個人的工資,似乎也看不出來有什麽問題。
可鍾錯父子的記賬方式不同,他們是将每日的銷售量、銷售以及各種成本都記入了其中,以日結的方式結算。
最後還有一個總結圖表,這個圖表一畫就能看出來哪裏有問題——銷售量與人工成本肯定是成比例增加或減少的,哪有背道而馳的?
若是背道而馳,那就說明一個問題,有人造假。
明光帝“啪”的一聲拍在桌子上,怒氣沖沖:“好大的膽子!海鹽可是官鹽鋪子,才剛剛開始運營,他們就敢造假,簡直是不把朕放在眼裏。”
後面的事情,就是不李文崇能摻和的了。
他雖然能在明光帝面前冒頭,但這種會涉及到朝政的事情,他會提供參考意見,但一般極少直接插手。
一事不煩二主,此事本來就是誠郡王負責的,明光帝給誠郡王下了命令,令其嚴查。
開玩笑!
明光帝好不容易解決了手握食鹽命脈的老牌世家,除掉一大毒瘤,怎麽可能再養一批“食”民脂民膏的家夥出來敗壞祖宗基業?
不把他們一撸到底,查幹淨了,就對不起他這一身的龍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