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穎啊,你卻是不知,城外叛将之所以會如此行事,乃是因爲其沒有必勝的把握。你放心,某方才已經命人再去調撥呂布,勒令其務必率軍返還長安救援,待到吾兒奉先殺到,管叫那些叛将,無一生還!”
董旻聽得董卓此言,雖然心中還有擔憂,可卻也隻得作罷,不敢再言其他,匆匆拜别了董卓之後便率軍行将下去,同時其又命心腹之人守衛在這宮門兩側,待到又巡視了一周之後方才離去。
董卓的确是小看徐晃了,同時他也小看了城内那些文官對自己的意見之大,就在他信誓旦旦地與董旻訴說着無事之言語時,在那城中某個不知名的角落之中,太尉楊彪與司徒王允已經召集了各方死士,密謀着刺殺董卓之事。
“諸位,先前因有呂布與徐榮等人守衛城中,是以我等隻好迫于董卓威壓,不敢行動。如今呂布率領大軍駐紮蕭關,徐榮也已然身死,放眼長安城内,便隻有他董卓董旻董越三人在,且城外又有燕王大軍窺伺城池,董旻董越日夜領兵在城牆守衛,董卓老賊身邊無人把手,此乃天賜良機啊!”
“王司徒所言甚是,正所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本官已經打探清楚,今夜董旻董越皆在城牆守衛,董卓老賊宮内無人把守,正是我等行事的大好時機!”
“今夜就要行事,是否有些太過激進了,何不等到三日之後燕軍攻城之時我等再來相助。”聽楊彪說今夜就要行事,在場一衆官僚有些人并不理解。
聽得衆人如此疑問,楊彪未曾講話,隻聽其身後有一小子說道:“諸位有所不知,若等三日之後,人人皆知徐晃要來攻城,必定會加強守備。而與之相反,在此三日期限内,守城将士以爲距離攻城還有時日,是以定會守備松懈,所以如此才是我等最佳的行事之機。”
聽得此話,在場衆人方才有所感悟,随後紛紛說道:“還是楊公子懂得多,是我等不察了。”
原來方才出言之人,乃是太尉楊彪之子楊修,此子爲人恭敬好學,有俊才,知識淵博,極聰慧,雖還年少,不過在此群僚之中也稱得上是首腦人物了。
待得安定好官僚們的情緒後,楊修則便占據此場謀劃的主導位置。隻見其拿出紙筆,在上劃了幾劃,又将各家官僚所帶來的死士統籌一番,最後則是覺得,命王允及袁槐領衆入内襲殺董卓,自己則與父親在外接應。
與其說是接應,實則是爲城外燕軍打開城門,因爲楊修判斷,徐晃會在今夜前來攻城,且其不在宮内行事,一旦計劃失敗,其與父親也好逃脫。
一切準備就緒,隻等入夜,過不多時,夜幕下降,董卓繼續酣睡在寝宮之中。
不過今夜的皇宮有些不同,除卻董旻爲兄長安排的一幹心腹外,更還來了許多不速之客。
隻見司徒王允與太傅袁槐引領各家官僚死士浩浩蕩蕩向這皇宮襲殺過來,見得這許多死士殺來,那些董旻心腹當即發喊道:“不好,有刺客,速來護衛太師!”
一聲發喊,在這寂靜的黑夜之中顯得格外清楚,當即便有無數兵将四面八方殺将過來,将那王允袁槐等人圍在中間。
那王允袁槐哪經曆過這般陣仗,看到那些兵将手持明晃晃的刀劍襲來之時,當時就吓得哆嗦了起來,好在死士之中有幾個有膽色的,看到周遭兵将聚攏,便當先發狠,抽出長刀殺将過去,帶動一衆死士向前厮殺。
不過此般厮殺卻也引得皇宮大亂,那董旻與董越二人即使身在城牆之上進行護衛,也同樣得知了皇宮之中的動亂。由于知曉徐晃大軍将在三日之後襲來,是以董旻董越二人将指揮權下放給将領之後便紛紛帶隊前去皇宮救援董卓。
就在那董旻董越離開之後,楊彪楊修父子則在街巷角落露出身影來,看着那大隊官兵所去的皇宮方向,兩父子冷笑道:“那王允與袁槐怎連如此簡單之事都做不好。”
楊修聞言,則是說道:“父親不要在此叨擾,如若不是有那兩位替我們引開董旻他們,我們又怎能賺開城門呢?”
果然,聽得楊修此言,楊彪當即喜笑顔開道:“還是吾兒聰明,走,我們這就去爲燕軍打開城門。”
說罷,其父子二人便領着一隊死士向那城門行将過去,到得此間,隻見早有楊修暗中收買的将領在此等候,見到楊修父子到來,先跑過來與楊修見了個禮,随後便命手下将那城門打開。
此時在這長安城外,隻見徐晃張遼當真引領軍兵催馬上前,才剛行至這長安城下,便是見得有一側門被打将開來,見此情景,諸将都有些疑惑。
随後則有一子自那城内行出,見到城外大軍當即大喜,随後拜道:“将軍辛苦了,小子乃太尉楊彪之子楊修,在此恭候多時了,還請将軍入得城來,剿除了那奸賊董卓,還我等一個明朗長安!”
聽得此子所言,徐晃雖有疑惑,可畢竟眼下大軍已經行至城外,既然城門已開,還是該早些搶入城内才是,于是徐晃當即下令,大軍全數壓上,随同楊修入城,同時自己則與張遼關羽二将手提兵刃,加強戒備,不料倒還真是一路暢通無阻,真個叫他們進得城來。
随後徐晃也不矯情,當即分撥兵馬,一路向上占據城牆,又遣一路騎兵直奔皇宮殺将過去,定要取得那董卓性命,而另外一路,則四散奔走,将燕軍已入城池的消息傳播開去,同時更還命人喝喊,各家各戶不要出門,隻等夜盡天明,靜看長安更換天日。
由于白天百姓們已經得知了徐晃所衆之所願,是以此時聽其消息,皆願聽從吩咐,甚至更有些軍兵也選擇在此晚當做一個尋常百姓,隻躲在家中閉門不出,哪去關顧什麽董卓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