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冰雪開始融化的時候,吉林的春天也就不遠了。
左夢庚和王思儀也要踏上歸途。
這一次出行,先南後北,行程萬裏之遙,踏遍江山。
雖然疲憊勞累,卻也讓左夢庚對于手中的力量有了全方位的認知。
“中土那邊人口接連暴漲,糧食的壓力越來越大。今後還要靠各位戮心勞力,着重開墾,方不緻有所差池。除此之外,擴軍也要加快腳步。天下百姓受的苦已經夠多了,該到了我們還天下以太平的時候。”
臨别一番話,讓吉林衆人無不精神爲之抖擻。
左懋第眼含熱淚。
“殿下敬請放心,今年吉林不能提供十億斤糧食,我親自請罪。”
夏允彜也在一旁信心十足。
“現如今各族融合順利,各種産業蒸蒸日上。請殿下和中樞勿憂,吉林必爲國家之堅強後盾。”
洪其也是鄭重其事。
“北方軍區如今已經步入正軌,三年之内必定能夠擴軍到二十萬人。殿下一聲诏令,我們将戰鬥到天涯海角。”
他們的保證左夢庚深信不疑。
因爲這裏的一切,都是他親眼見證了的。
中華民族已經跳過了曆史的十字路口,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康莊大道。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在這個飛流直進的大時代,發出屬于自己的聲音。
“各位,待到天下一統、中華興盛之時,我與你們共飲慶功酒。”
到了該道别的時候了,左夢庚站在船上,鄭重地舉手敬禮。
這些抛家棄子、遠赴邊疆努力開拓的英雄,值得最大的敬重。
岸上諸人,無論是官還是兵,全都敬禮以還。
同舟共濟,百死不悔。
隻爲中華從此無災無難,萬世永興!
“左叔叔再見!夏伯伯再見!洪伯伯再見!衛叔叔再見!”
左暄妍偎依在爸爸身旁,朝着衆人不停搖手道别,目光裏滿是不舍。
臨别的氣氛一下子散去,衆位高官名将紛紛露出慈祥的笑意。
“等郡主再大一些,叔叔陪着你騎虎打獵。”
左暄妍有些聽不懂,隻是抱着兩隻壯了許多的虎崽甜甜的笑着。
龐大的船隊駛出港口,踏上了南回的路途。
這一次的船隊規模無比龐大。
除了左夢庚的随駕之外,還有五十多艘運輸船。
船上裝的都是滿滿當當的糧食,用來滋補極度缺糧的中土和朝鮮。
而且每艘船的後面都拖拽着上等的良木,又可以爲本土的經濟建設添磚加瓦。
除此之外,還有十五艘戰列艦。
這些新下水的戰艦,将會平均分配給東海艦隊和北海艦隊。
這也代表着夏國對于遠東海洋的掌控,将到達登峰造極的程度。
從此以後,這片海域将會隻有一個聲音。
而接下來,随着更多的戰艦入列服役,夏國可就不是滿足于近海,而是要征服這顆蔚藍的星球了。
蓬勃發展的夏國,即将開始厚積薄發。
而老舊的大明王朝,又一次陷入了風雨飄搖當中。
去年五月,張獻忠趁着大明因爲清軍的入侵元氣大傷之機,再次舉起了反旗。
不動則以,一動則天崩地裂。
短短時間内,張獻忠就連下谷城和房縣。
谷城縣令阮之钿服毒自盡。
勳陽衛指揮使張三錫開門投降,房縣知縣郝景春遂被義軍抓住處死。
張獻忠的再次反叛,令中原大地即刻風雨飄搖。
首當其沖的熊文燦當然明白,自己大禍臨頭了。
沒有别的辦法,隻能盡力補救。
倘若能夠迅速撲滅張獻忠的反叛,朝廷才能不會追究,才能保住自己的官位。
抱着這樣的想法,熊文燦暫時隐瞞了情況,而是給左近的官軍下令,即刻進剿。
左近的官軍是誰呢?
正是咱們的甯南伯左良玉是也。
熊文燦病急亂投醫,左良玉卻看到明白。憑自己手頭的兵力,根本就不是張獻忠的對手。單獨進軍,絕對會死無葬身之地。
“事已至此,一旦朝廷得知,本官固然罪責難逃,隻怕左總戎也項上人頭不保。左總戎該如何選擇?”
熊文燦完全失去了文人的從容,利劍出鞘,對着左良玉虎視眈眈。
很顯然,隻要左良玉敢說半個“不”字,他就先斬了左良玉再說。
上司的威權之下,左良玉頭皮發麻。
他當然不想死。
那就隻有先糊弄過去再說。
“總理大人,倘若能有一二援手,末将定然平叛無礙。”
他這麽一說,熊文燦着實松了一口氣。
生怕左良玉反悔,他立刻招來一員将領。
“羅将軍,本官命你與甯南伯合兵一處,南下進剿。一應軍務,全憑甯南伯處置。”
河南副将羅岱是個老實人。
“末将遵命。”
既然羅岱是老實人,那以左良玉的性子,不坑上一坑,就對不起自己的名号了。
他讓羅岱率兵走在前面,自己則隔着老遠尾随在後。
這樣一來,倘若羅岱遭受攻擊,自己也可以溜之大吉。
這一路的明軍有多慘呢?
剛剛出發兩天,糧食就接濟不上了。
士兵們饑腸辘辘,萬分無奈,隻能一邊采摘山中的野桃、野棗爲食。最後實在沒辦法了,隻好殺馬。
七月二十五,左良玉和羅岱艱難萬分地走到了房縣的簸箕寨兩山之間。
張獻忠、羅汝才的伏兵一股腦殺出,打了官軍一個措手不及。
走在前面的羅岱當場被殺,走在後面的左良玉也沒有讨到好處。
全軍大亂,死傷慘重,隻有他自己拼命突圍,結果連他的總兵關防都不知道丢在哪裏了。
這一仗,官軍傷亡數萬人,損失的器械就更加沒法統計了。
左良玉一路逃回房縣才站穩腳跟,清點人數,殘兵竟不足一千人。
這一下消息再也瞞不住了。
張獻忠、羅汝才起兵複叛的消息剛剛送達京師,左良玉、羅岱兵敗的消息也同時送達。
崇祯險些給氣成了腦淤血,當場下旨将熊文燦、河南總兵張任學革職,左良玉官降三級戴罪立功。
這一連串的變故,讓朝中反對楊嗣昌的勢力抓住了機會。
他們開始拼命上書,攻擊楊嗣昌的策略,請求對楊嗣昌治罪。
清軍的入寇弄的大明灰頭土臉,讓楊嗣昌如同坐在了火山口。現在中原又遭遇了這樣的變故,楊嗣昌隻覺得無比心累。
他敏銳地察覺到,局勢将不可挽回了。
楊嗣昌順坡下驢,向崇祯遞交了辭呈,并推薦了四川巡撫傅宗龍接任,想要脫離漩渦。
可崇祯并不答應,仍舊讓他管事。
就在楊嗣昌覺得崇祯仍舊對自己信任有加的時候,崇祯終于露出了獠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