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夏軍登陸三寶顔、建立前進基地的時候,與荷蘭人的聯系重新打通了。
直到這時,夏軍才知道爲何荷蘭人沒有涉足呂宋?
原來荷蘭人想要趁着夏國進攻呂宋的時機,将婆羅州徹底占爲己有。
然而荷蘭人在進攻蘇祿國的時候遭遇了大麻煩,不但久攻不下,還損失慘重。
這讓荷蘭東印度公司内部産生了不滿的聲音,許多股東紛紛要求撤軍,以避免所有的軍事力量都折損在婆羅州。
唯獨安東尼·範·迪門和普特曼斯還在堅持。
隻因他們明白,夏國來勢兇猛。如果不趁現在的機會将婆羅州據爲己有,那麽很可能這塊寶地将來會落入夏國的手中。
不管多難,不管損失多大,都要将婆羅州吃下去。
荷蘭人卻不知道的是,他們對婆羅州的進攻,反而給夏國提供了便利。
因爲現如今棉蘭老島上,大部分的地區也在蘇祿國的統治之下。
島上人口最多的部族和蘇祿國一樣,都屬于摩洛人,也都是伊教徒。
憑借着強橫的實力,這裏的部族給西班牙人、荷蘭人屢屢造成重創。即便是後來強悍無比的美國人,都沒能征服這裏。
夏國卻趕上了一個好時候。
蘇祿國的本土正在遭遇荷蘭的進攻,分身乏術。棉蘭老島上的部族得不到任何支援,隻能單獨面對夏國強大的力量。
在三寶顔建立了基地之後,夏軍開始對整座島嶼進行全方位的勘察,獲取了許多重要的情報。
“摩洛人并非是一個統一的種族,其中還有許多劃分。包括蘇祿人、薩馬爾人、馬京達瑙人、馬拉瑙人、雅坎人、桑吉爾人、陶蘇格人、巴喬人和巴拉望人等,許許多多個部族。隻是因爲他們都信奉伊教,因此被西班牙人混爲一談。根據我們的了解,這些部族分散在整個棉蘭老島的各個地方,不但不相統一,而且互相攻戰,關系十分緊張。”
有了确切的情報,左華安心了不少。
“那麽也就是說,我們要面對并非是一個團結一心的敵人,而是分散又各自爲政的小部落?”
甘輝強連忙提醒道:“千萬不要因此而小瞧了這些部族。西班牙人經過了一百多年都沒能征服這裏,肯定是有一些門道的。”
左華擺擺手,表示自己明白其中的關鍵。
“接下來咱們不忙進攻,想法先跟島上的這些部族取得聯系。看看哪些是能夠争取的,哪些是完全敵對的。經過分化之後,再決定如何行動。”
他沒有完全迷信武力,覺得隻要一路打過去就能夠将這裏徹底征服。
隻能說,他的認知完全正确。
棉蘭老島的複雜決定了,任何妄圖以絕對的武力征服這裏的人,都必将遭遇慘敗。
必須要多種手段、多管齊下,才是最優解。
随着左華的命令,夏軍開始四處出擊,同各個部族進行溝通和交涉。
而隻有真正的深入了解過後,夏軍才赫然發現,盡管這裏位于呂宋的最南端,但是部族的開化程度幾乎可以算作是呂宋之最。
原來早在五百多年前,伊教就已經侵入到了這裏,并且站穩了腳跟。
旁邊婆羅州上的蘇祿國對這裏施加了巨大的影響力,也讓這裏的部族很早就步入了文明社會。
而且蘇祿國還是傳統的中華藩屬之一,導緻其國内東西方文化彙聚,文明程度很高。
對于夏軍的到來,棉蘭老島上的各個部族都十分警惕。
在他們看來,夏國和西班牙人并沒有什麽區别。
既然夏國不信奉伊教,那就是異教徒,理應被消滅才對。
夏軍的試探遭遇了重創,幾乎沒有取得什麽進展。
隻有三兩個十分弱小的部落因爲本就遭受欺負,覺得夏國可以成爲不錯的靠山,才接納了他們。
“這些伊教徒非常的狂熱,并且非常團結,可謂是針插不進、水潑不入。想要憑借溫和的手段掌控這裏,隻怕希望不大。”
情報彙聚,左華腦仁生疼。
這是他第一次同伊教徒打交道,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厲害。
幾位将領湊在一起商議了半個多月,最終決定采取雙管齊下的辦法。
一手胡蘿蔔,一手大棒。
必須要向島上的部落展現強大,否則的話這裏的人就不會感到害怕。
心中沒有敬畏,就不會将夏國當成一回事,反抗的信念也就不會消除。
而通過武力震懾的同時,又要讓這裏的人感受到跟随夏國的好處。
什麽都是假的,變好的生活才是真的。
當這裏的人生存環境有所改善的時候,必然會對夏國改變印象。
“無論什麽部族、什麽宗教,萬變不離其宗。始終都是上層人士通過思想、财富、武力、血緣等各種手段,對下層人士的掌控。因此我們在進攻的時候,還是要跟對付台灣島上的土著一樣,對那些各個部族的上層人士絕不手軟,徹底消滅幹淨。沒有了這些人的控制,下層的百姓和平民才會被解放出來,思想才能夠變得活躍,才能接受我們的善意,并且做出改變。”
一路進軍的成功,讓夏軍上下都掌握了一套十分科學的辦法。
用這樣的辦法來對付完全成熟的社會,那是不行的。
因爲在成熟的社會中,思想已經深入到國家的每一個角落。即便沒有上層人士把控,普通的民衆也會通過自主的意識來區分敵我。
唯獨在比較原始封閉的社會中,這種辦法才是良策。
譬如在棉蘭老島,摩洛人的上層因爲接受了伊教的洗禮,所以具有自主意識。
而下面的普通平民百姓和奴隸,卻愚昧無知成爲了宗教蠱惑的犧牲品。他們的反抗意識,不過是上層人士誘導和強迫的結果。
因此消滅這裏的上層人士,就等于拔除了反抗的土壤。同時能夠讓下層人解除束縛,提升地位,獲取财富。
而這些中的無論哪一條,都能夠幫助夏國争取民心,鞏固統治。
得民心者得天下,夏國始終都牢記着這句話。
(本章完)